連續兩日在「7.1」一線試探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2023-06-04     人大重陽

原標題:連續兩日在「7.1」一線試探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繼5月30日離岸人民幣匯率盤中跌破7.1後,今日仍繼續下探。

5月31日,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早盤平開後一路走低。接連跌破7.10和7.11關口,最低觸及7.1198,創2022年12月以來新低。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跌逾280個基點。

與此同時,31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以7.09開盤,盤中接連跌破7.09和7.10關口,最低報7.1090元,較前一日收盤價跌逾190個基點,同樣創下2022年12月以來新低。

人民幣中間價方面,據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5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0821,下調3個基點。

值得注意的是,5月初至今人民幣中間價累計調貶1581基點,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雖然當前人民幣匯率再次經歷破「7」,但人民幣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不必過分擔心貶值持續性。

人民幣匯率運行在均衡水平

早在2022年9月,人民幣匯率在時隔近三年後首次迎來破「7」,曾引起廣泛討論。隨後,人民幣匯率在2022年11月到達7.3關口附近後開始逐步回升,整體處于波動回升走勢,並在2022年12月收復7元大關。

從2023年2月底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開始在6.9附近震盪。到了3月初,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一度距破「7」近在咫尺,但隨後依舊維持在6.9上下。

進入5月,人民幣匯率出現一輪下行,並於17日盤中「破7」。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7日17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0005,日內貶值幅度為0.54%;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0187,日內貶值幅度為0.28%。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認為,5月離岸人民幣年內首次破「7」主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首先,在5月議息會議上,美聯儲表示年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這一表態帶動近期美元指數有所反彈;比價效應下,人民幣兌美元會出現一定幅度貶值。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年初以來國內結匯率總體偏低、售匯率較高。這意味著高額貿易順差更多轉化為國內美元存款,而非兌換為人民幣,也會對外匯市場供需平衡帶來影響,推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王青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王青判斷,短期內以上因素還有可能發酵,人民幣「破7」態勢或將持續一段時間。

為了穩定市場預期,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CFXC)向市場釋放信號。

5月18日,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2023年第一次會議指出,近期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複雜嚴峻,發達經濟體高利率、高通脹、高債務並存,貨幣政策緊縮效應顯現,美歐銀行業風險事件不斷,推升了市場避險情緒,對美元匯率短期偏強形成支撐,人民幣匯率近日雙向波動態勢明顯。

會議強調,我國外匯市場廣度和深度日益拓展,擁有自主平衡的能力,人民幣匯率也有糾偏力量和機制,能夠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受利好消息的影響,當天人民幣匯率在岸和離岸市場紛紛走高,分別收復7.01和7.02關口。

不過升值趨勢並未延續,5月30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雙雙跌破7.10關口。

截至5月31日中午,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貶值幅度為0.2%;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日內貶值幅度為0.35%。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人民幣匯率對美元有所回落,主要是受近期公布經濟數據影響,內需復甦出現短期波動,引發市場對貨幣政策寬鬆預期,對人民幣構成一定拖累。

「美元利率維持高位,對外貿企業結匯行為構成一定影響(外貿順差與銀行結匯有所分化),影響短期市場供需。同時美元近日有所反彈。美元指數攀升至104,創3月底以來的最強水平。」周茂華表示,不過從3月以來的走勢看,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格局,整體走勢平穩,並未出現劇烈波動情況,市場情緒穩定;從中國外貿、國際收支基本保持平穩等方面看,人民幣匯率繼續運行在均衡水平。

南華期貨則在研報中指出,當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定價存在一定程度的超貶。在美元指數表現相對強勢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的確面臨一定的貶值壓力,但考慮到國內經濟基本面方面的支撐,人民幣匯率不至於如此之弱。因此,預計美元對人民幣主要運行區間在7上方,但進一步走弱的空間有限。

人民幣外部壓力趨緩

儘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破「7」,但今年以來匯率整體波動幅度有限。

王青表示,本輪人民幣對美元匯價「破7」,更多是外匯市場正常波動的結果。「需要指出的是,近五年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三度破『7』又回到『7』以下,雙向波動彈性明顯增強。這意味著7.0點位的敏感性已有所淡化,即向下跌破7.0,並不意味著接下來將持續大幅貶值;向上升破7.0,也不預示人民幣會持續大幅升值。」

周茂華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對記者稱,近年來全球外匯市場波動加大,反映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嚴峻複雜。但此前因國內經濟面臨內外多重複雜因素衝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曾多次突破「7」,隨後回落至「7」以內。「可以說,經歷了多次複雜內外環境考驗後,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

從趨勢看,周茂華預計,人民幣未來面臨的內外環境更為有利,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

談及匯率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微跌對國內市場影響較小。這在於我國外貿出口跟人民幣匯率變化有關聯但不密切。因為越來越多的跨境支付採用人民幣計價,與美元關聯度在降低。需要注意的是,美元加息周期已基本到頂,人民幣對美元的息差也到了臨界值,市場也早有預期,所以人民幣匯率彈性依然強勁。

「人民幣貶值對我國影響有雙刃性,有助於提振部分企業外貿出口,但也可能增加部分企業進口成本,以及可能對跨境資本流動構成擾動等。」周茂華表示,但從宏觀指標看,目前人民幣匯率波動並未偏離均衡水平,國際收支基本穩定,市場預期平穩,近期人民幣貶值對經濟、金融影響有限。

展望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上海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本次匯率波動加大,一方面來自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匯率的被動貶值;另一方面也與近期經濟數據公布後,復甦節奏不及預期密切相關。隨著國內經濟平穩復甦,海外債務上限達成協議,人民幣匯率短期維持震盪,長期有望重拾升值,進一步下行空間有限。

(受訪者趙錫軍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重陽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5月31日華夏時報。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505e5f429cff3d737a9a690c4c60e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