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證監會、財政部、稅務總局紛紛出台資本市場利好舉措,為市場注入信心。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稱,自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證監會發布3項舉措,包括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規範股份減持等。
自8月18日證監會正式公開「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一攬子政策措施以來,多項改革舉措已取得實質性進展。市場人士認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規範大股東減持的多項舉措落地,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將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
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
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是投資端改革的重要內容。近日,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穩步推進,基金管理人紛紛出手自購,多款基金產品集中獲批。
8月25日,證監會一口氣批覆37隻權益類基金,包括首批20隻浮動費率基金產品,以及10隻中證2000ETF和7隻信創ETF。另外,自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啟動以來,截至目前,累計超過百家公募基金宣布降低管理費率水平。
此外,近期公募基金紛紛出手自購。據公開資料統計,8月18日以來,截至8月27日,十餘家公募基金以及券商資管發布公告稱,將運用固有資金自購旗下基金,自購金額合計超過8億元。
在引導機構投資者入市方面,8月18日和8月24日,證監會先後召開私募基金座談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提出私募基金要發揮權益投資引領作用,養老金、保險資金和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加快發展權益投資正當其時。
同時,證監會表示,將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共同為養老金、保險資金、銀行理財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機構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鼓勵更多機構投資A股,一方面可以增加股市流動性;另一方面,機構投資者也是規範公司治理的重要力量,推動A股投資者結構機構化,有助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利於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降低交易成本
規範「關鍵少數」減持
降費讓利,降低交易成本,是交易端改革的重要內容。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徵收,滬深北交易所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也正式實施。此外,截至目前,超過20家券商表示,響應監管要求,下調佣金費率。其中,涉及A股、B股、存托憑證品種的交易佣金,將在原有佣金基礎上下調0.00146%。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投資顧問何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費率降低對單筆交易的影響雖然有限,但屬於長期利好。
「證券交易印花稅可以調節市場行為,要提高市場活躍度,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不失為一項有效舉措。」鄭志剛表示,總體來看,交易成本降低,能夠激發投資者投資熱情。
此外,近期市場對完善股份減持制度的呼聲漸高。在證監會和滬深交易所先後表示,大股東、董監高不得以離婚、解散清算、分立等任何方式規避減持限制後,8月27日,證監會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於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鄭志剛認為,監管部門明確表示打擊違規減持,進一步規範股份減持行為,會促使大股東、董監高行為更加合理合規,有助於資本市場形成穩定的預期。
何力表示,打擊繞道減持,是監管部門堵上的一個監管漏洞。類似的「跑冒滴漏」都需要一一釐清,並做適當的約束。
提高重組效率
支持上市公司做優做強
提高上市公司吸引力是活躍資本市場的根本。8月25日,證監會就延長涉及發行股份的重組項目的財務資料有效期徵求意見,擬將原來的財務資料有效期「6個月有效期+1個月的延長期」改為「6個月有效期+3個月的延長期」,進一步提高重組市場效率,支持上市公司通過重組提質增效、做優做強。
減稅方面,8月22日,財政部等多部門發布一批涉及資本市場的稅收優惠政策,涉及創新企業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等。
此外,8月27日,證監會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階段性收緊IPO節奏,關注金融行業和大市值公司再融資的必要性和發行時機,突出扶優限劣,限制部分公司再融資。
何力表示,目前,各個部門、各個層級都在積極行動,目的都是進一步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相信各條涓涓細流終會匯聚成江河,形成合力。
鄭志剛認為,下一步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仍然在於塑造「三公」市場環境,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將投資者交易成本儘可能降到最低,讓市場更好發揮調節作用。
(受訪者鄭志剛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8月28日《證券日報》,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