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將婚戀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網友:不是年輕人晚婚的根本原因

2022-05-19     道君說財

原標題:專家建議將婚戀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網友:不是年輕人晚婚的根本原因

專家建議將婚戀教育納入教育體系,網友:不是年輕人晚婚的根本原因

這兩年,婚戀、剩餘話題頻頻引發全民關注,近日,#專家建議將婚戀教育納入教育體系# 話題再次登上熱搜。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張曉冰看來, 降低年輕人對婚姻的困惑甚至恐懼心理,要從三個方面著手。第一,要加強婚戀觀教育。一方面,將婚戀教育納入中高等院校教育體系,引導青年人樹立理性健康的婚戀觀。另一方面,要引導父母尊重子女的婚戀選擇。第二,幫助青年人解決婚戀實際困難。第三,推動更加平等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

結婚登記數據35年來新低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結婚登記數據為763.6萬對。這是繼2019年跌破1000萬對、2020年跌破900萬對大關後,結婚登記對數再次跌破800萬對大關。

這也創下了1986年(民政部網站公布有1986年以來的數據)以來的新低,僅為2013年最高峰的56.6%。

綜合來看,結婚登記人數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人口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1980-1989年出生人口有2.23億人,1990-1999年出生人口有2.1億人,2000-2009年出生人口有1.63億人,整體呈下降趨勢。

其次是適婚人口男多女少。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40歲男性人口比女性多1752萬人。

第三是初婚年齡推遲。根據賀丹、張許穎、莊亞兒等人的一項研究《2006~2016年中國生育狀況報告——基於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數據分析》顯示,女性的初婚年齡從2006年的23.6歲上升到2016年的26.3歲,10年間上升了2.7歲。

第四是房價和彩禮等經濟因素。房價對於年輕人而言依舊是一大問題,雖然有一部分也可以接受租房結婚,但在大城市房租價格同樣高企。

第五是社會競爭激烈。根據教育部數據,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許多大學畢業生選擇「慢就業」。如果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結婚生育意願自然會降低。

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年輕一代的婚姻觀念已經發生改變,這也是結婚登記人數下降的原因之一。與父母輩相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單身視為一種正常的生活選擇。「30多歲了還沒結婚」在年輕人中已經見怪不怪。

婚戀教育是否可行

青年人晚婚拒婚情況加重,造成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齡化愈加嚴重,影響到社會的發展。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21》的數據,按每5歲分組的人口數來看,2020年30-34歲人口有12415萬人,25-29歲人口有9185萬人,20-24歲人口有7494萬人。 由於步入婚齡人口數量呈不斷下降趨勢,可以預計,未來幾年結婚登記人數仍然會下降。

因此專家建議開設這門婚戀課,大家以前閉口不談的禁忌,在校園內成為了公開課程,大家在課堂可以毫不羞澀地分享觀點和看法,讓婚戀可以自由地討論形成習慣。

其次,婚戀即婚姻和戀愛,確實是一門學問。近年來各大學已開設了戀愛課,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大家戀愛的主觀能動,也通過戀愛讓自己學會了成長。但是光有戀愛還不足以,婚姻是戀愛的結果,沒有婚姻的戀愛不算完整。

當然網友們對此各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便有網友表示,這是否會影響到校園中「早戀」現象。

也有更多的網友表示,年輕人晚婚的根本原因更多還是在於基於現實因素的「恐婚」,反而更應該加強性教育,解決如今未成年未婚先孕的問題。

對於年輕人群的婚育困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和文化發展研究部一級調研員佘宇認為, 解決年輕人群的生育困惑,擴大家庭育兒指導、支持等服務;統籌推進托育機構建設,擴大資源供給落實產假、陪產假政策,完善育兒假以及彈性工作等制度安排,擴大生育保險覆蓋範圍等都是政策體系應當努力的方向。

「中國計生協正在探索在家庭場景下,提供更多符合不同群眾需要的優生優育和嬰幼兒照護服務方式,並開展了優生優育進萬家行動,啟動實施『向日葵計劃』以及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創建項目。」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家庭服務部部長劉秀萍介紹了在促進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方面做出的努力,並表示,下一步,中國計生協還將在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質量上下功夫。

來自:人民政協報、結婚產業觀察、民政部官網、財經早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2727db89b336088952fd29963eef6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