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壇上看到一個帖子,問的是:「我寧願多花20塊錢打車,而父親執意認為沒必要浪費這個錢,結果找酒店路上浪費了1個多小時。雖然父親和奶奶是苦出身,可是現在我們家並不缺這20塊錢,是我的價值觀有問題嗎?」
起因是因為她們一家三口去到青島旅行,提著大包小包,跟著父親在陌生的街道上找賓館,浪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而她的父親卻不同意她浪費錢去打車。
於是她只好妥協,和母親兩個人拎著行李,本來開車10分鐘的車程,因為迷路,在大街上走了1個多小時,以至於非常疲勞,最後到了賓館也失去了好心情。
在這條帖子的底下,網友幾乎一邊倒的譴責父親的不對,因為他們認為這個女生的價值觀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她更懂得如何高效率的解決問題,節省時間。
倒是他父親是典型的「窮人思維」,他的出發點是為了省錢,並且過於自信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拿時間只換了這區區20塊錢。
而這個父親就是如今被廣大網友和專家批判的「窮人思維」類型。
它就像當年的成功學,煽動的還是當年那些,急功近利、居高臨下、想要一步登天,實現階級跨越的那一批人。
到底什麼是「窮人思維」呢?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
窮人思維的第一個重要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比如說,我們就算完全買得起一本書、看得起一部電影,卻還是先習慣性地花時間找一找有沒有免費資源。
因為窮人認為自己的時間不值錢,所以願意用時間換錢。
關鍵詞:拿時間換錢。
於是有一大堆的專家開始以看似正義的角度鼓吹,「窮人思維,正在毀掉你的人生」、「中國式窮人思維」、「窮人思維教出來的孩子還得受窮」,等等.....
如果按照他們的的說法,那在中國,我想超過80%的人,都正在過被毀掉的人生。
因為在這80%的人當中,大家都在拿時間換錢,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每天加班加點的我。
拿時間換錢是窮人思維,80%的中國人,都被這四個字說中了。
網上有一個段子:
只要拿錢能擺平的事,那都不叫事。可問題是我沒有錢。
據中國人口貧困數量統計:
2016年,中國貧困人口總數為4335萬人;
2017年,中國貧困人口總數為3046萬人;
2018年,中國貧困人口總數為1660萬人。
再來看看貧困線標準:
2016年貧困標準3146元/年;
2017年貧困標準3335元/年;
2018年貧困標準3535元/年;
2019年貧困標準3747元/年。
如果把貧困年收入平均到每天,約等於每天10塊錢。
是不是很難想像,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收入該如何生存?
所以比起拿時間換錢,這世上還有大把的人,在拿命換錢。
2019年8月10日,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上海,全市人民正緊閉窗門做好防範措施。
與此同時,一名外賣小哥正穿著藍色的配送服,騎著電動車在路上艱難的涉行,到達配送點的時候,身上已經濕透了。
巷口的積水很深,可是外賣小哥來不及顧慮,就急匆匆駛進田林路的巷口,卻再也沒有出來。
他的電動車裡,還放著兩份留有餘溫未送出的外賣。
後來有路人經過,看到他雙眼閉著,嘴裡有血,摸了摸身上,已經涼透了。
據新聞報道,由於道路積水過深,外賣小哥為了送外賣強行駛入,造成電瓶漏電觸電身亡,在搶救室,他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
而他,曾是餓了麼蜂鳥專送的「單王」,是家裡唯一的獨子。
在這條新聞的評論中,有部分網友評論,外賣小哥是為了錢自取滅亡,並不值得同情。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外賣平台的站長早已在群里給大傢伙發了微信:颱風三天不允許請假,不然按雙倍曠工處理。
並且,天氣越是惡劣,外賣訂單增長越快,這是外賣行業的定律。
這位外賣小哥,作為一名80後的獨生子女,上有父母雙親,下有妻兒要養育。
這種危險的活兒,如果不是實在生計所迫,誰願意干?
《我不是藥神》里有一句經典台詞,「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有人曾經舉了這麼個例子來形容窮人思維:
有人送了窮人一頭牛,讓他開荒種糧脫貧致富。
窮人想著先解決眼下的吃飯問題,於是他把牛賣了,換了幾隻羊,吃了一隻,剩下的羊去放。
過了一段時間,羊被吃的只剩下一隻了,窮人又把羊賣了,買來了一群雞。
窮人繼續吃雞,最後,雞越來越少,窮人還是窮人......
因為解決溫飽才是最要緊的事情,不是眼光不高,而是迫不得己。
身邊那些曾經過苦日子的老人,就算是現在生活優越,可還是省吃儉用。
這是成長帶來貧窮的痕跡。
人都羨慕自己無法擁有的東西,大部分人都想成為一頓飯十幾萬,每天無所事事的富二代、拆二代,再不濟也是個花小几千不眨眼的社會精英。
可現實是,大部分的人,仍在底層麻木庸碌的上著班,甚至有一些人,為了幾萬塊錢,就可以賣血賣命。
你能說他們是活該嗎?是因為眼界短淺嗎?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階層之間的差距不僅僅在於財富,還包括思維、見識、視野、文化積累和自我認知等方面。
在很大程度上,一個富人家的孩子往往比窮人家的孩子見識更多、知識面更廣,待人接物也更從容自信。
個人努力在財富積累過程中占據較大作用,但是,一個人能積累多少財富,更多的是和上一代積累的資源、個人人生際遇、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機會和紅利有關。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中國仍有無數人深處窮困之中,而他們又窮到怎樣的地步。
不要說窮人沒有時間成本的概念,沒有遠見、目光短淺,他們的生活你過一過你試試。
到那時你才會明白,省十幾二十塊錢對生活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根本沒有窮人思維這種東西,典型的邏輯錯誤,就和白菜思維、蘿蔔思維一樣可笑。
這種說法的危險性在於,它將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文化差距,延伸拓展成人格、道德等方面的差距,其結果是,窮最終成了一種「原罪」。
那什麼是窮人?自輕自賤才是窮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