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平台T3,想扛起國家隊這面旗心力不足,想放下心又不甘

2019-08-07   康復中的夾層老張

最近,一家由中國一汽、東風、長安三家造車國企聯合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資本大鱷共同投資的智慧出行平台"新貴"T3出行正式上線運營。

T3是個(⊙o⊙)啥錘子?

「T」的意思可能指的是Top,寓意一汽東風長安三家排名靠前「Top」級國家車企的合作,也有可能是traffic(交通)等英文的縮寫。期間還有三家資本大鱷分別是騰訊,阿里,蘇寧六家企業共同出資組建。

通過查詢得知,新公司註冊資本蘇寧將會是新公司的最大股東,而長安、東風與一汽分別投資15億元,三者持股比例相同。(車企不是投入資金,可能是以車相抵)騰訊、阿里、無錫、飛葉、榮巽、南京恆創科技認繳出資22.5億元,出資比例為23.06%。大家可以看得出吧!T3的投資額相當大,在還沒有進行天使輪以及後續融資的情況下,龐大的註冊資本就甩了其他平台好幾條街。

為什麼車企會選擇與網絡巨頭合作

阿里與蘇寧是兩大電商巨頭,騰訊則是交際類軟體鼻祖。三方在各自的平台上都有數量龐大忠實用戶,車企選擇與他們合作共同創建網約車平台也這是看好了用戶與平台的忠誠度,到時平台只需稍加引流,T3平台將獲得比其它網約車平台多得多出行乘客。

車企不生產汽車,來組建網約車出行想幹啥

肯定不是做雷鋒這是肯定的。網約車行業的主體運營的車輛。因此,一汽、東風和長安三家車國企巨頭為T3提供線下的維修服務網絡和運營車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基於以下目的:

第一消化過剩庫存提高產能。

大家都知道,國產車在終端消費市場上,競爭力不強,這也就造成了許多自主品牌的車企生產出來的車輛庫存嚴重。甚至有些不暢銷車型,一年也買不了幾輛。通過組建自己的網約車平台,投放相關積壓不暢銷車型,來達到減少庫存壓力,提高自我企業產能的目的。使自己的帳面好看些。

第二利用網約車司機來換取國家新能源車補貼

據悉,2019年的新能源補貼政策第一,6月25日之前沿用2018年的政策(只談乘用車,且為工況法的里程數) 1、150-200公里的補貼1.5萬,200-250公里補貼2.4萬,250-300公里補貼3.4萬,300-400公里補貼4.5萬,400公里以上補貼5萬地補每個地區不一樣,幾乎為國補的一半。

第二,6月25日以後,是採用2019年的政策,地補全國取消,250公里以下沒有補貼,250-400補貼1.8萬,400公里以上補貼2.5萬。

看到了吧,投放的車輛與將來換取補貼的利益是成正比的。

T3的主營發展業務與布局是什麼?

根據官方公布的發展規劃來看,T3現階段的主要聚焦點還是網約車運營,在未來則實行「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2019年-2021年,T3主要進行網約車的運營,為用戶提供穩定的運力保障和更好的服務體驗。年底前,T3出行將投放2萬輛運營車輛,服務覆蓋範圍包含天津、南京、杭州、廣州、武漢、重慶六個試點城市;在未來的三年內達到30萬輛,服務範圍覆蓋全國省會城市;六年後力爭體量超過百萬輛。

第二步:2021年-2025年,T3出行將從網約車的主營業務出發,穩步拓展衍生業務,聯合更多的產業鏈夥伴,在智能充電、維修保養、車輛以及網約車司機保險、融資租賃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實現更廣泛意義上的出行服務。

第三步:從2025年開始,T3將致力於成為智慧出行的引領者和智慧城市的推動者。

算盤打得好,無奈沒人來開車

大家心裡都明白,再多的運營車輛,再好的平台。沒有網約車司機,一切都是白搭。國家對網約車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嚴,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許多網約車平台都在清退兼職的網約車司機。而滴滴網約車平台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寧肯多次被國家相關部門處罰也不清退兼職網約車司機,其實也就擔心清退的兼職司機因為工作的粘性(無論你從事何種職業,干久了,就不想換新行業)這部分司機轉投T3租車繼續跑網約車。這樣即消弱自我又壯大了競爭企業的傻事滴滴才不會幹呢!

所以T3現在的處境很尷尬,算盤打得精,無奈沒人來賣命。平台一開始說網約車司機都有底薪3600,但等到簽合同時又變成1080。很多的承諾也都放了空響。

網約車司機就是一工具,幫人賺錢的工具

話難聽,卻是事實,T3平台上投放的營運車輛,靠網約車司機來給它跑廢了。大家都知道,運營車輛八年或六十萬公里強制報廢,三大車企生產出來車的質量放到營運這一特定行業中來,我想不用跑到國家的規定,就要換新車。到時,車企只要擴大車輛即可。新能源車的補貼也需要網約車司機來跑。除此之外,還有每單的提成。哪一項不是靠網約車司機來獲取。

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網約車司機身處整個平台運營的關鍵處,在利益面前確實如此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