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那些消失的工廠,憑什麼火了一面牆?

2019-11-01     宜豐會長大叔

「舊廠房、大煙囪、鋁飯盒、藍制服……」

大概每一個老蕪湖心中,

或多或少都有一份關於老工廠的記憶

當高高的煙囪不再冒煙,

老舊的機器結上了一層斑駁,

早晚高峰從自行車大軍,變成了滾滾車流……

它們儘管蒙塵於歲月,卻不能被遺忘



工廠沒了,但記憶還在,

這不,近日,

大礱坊的一面牆就是因為它們而火了

永康食品廠、微型電機廠、縫紉機廠、

糖瓷廠、鋁製品廠、火柴廠

……

一幅幅手繪,

又帶著我們走入了蕪湖的那個年代。


蕪湖近代工業的搖籃



在長達3230米的青弋江防洪牆大礱坊段

為何只畫這些老工廠

而不畫蕪湖小吃、蕪湖十景?

這要和大礱坊的歷史說起



礱,是一種去掉稻殼的工具

「礱坊」則是稻穀去殼的作坊

據記載,蕪湖有大礱坊、小礱坊

其中,大礱坊已有300多年歷史



晚清的蕪湖是「四大米市」之首

而大礱坊一帶瀕臨青弋江水運便利

稻穀通過水運源源不斷地運抵這裡加工

礱坊業得到了發展,達到鼎盛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康復路、礱坊路再加上鐵路

撐起了整個大礱坊片區的骨架

在這片近似三角形的區域裡

在礱坊路、康復路的兩側

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工廠拔地而起

這也讓大礱坊成了蕪湖近代工業區



很多蕪湖人對大礱坊這一片的印象就只是「工業聚集地」

雖然機器轟鳴聲已消失很久,

但卻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



蕪湖人的「兩個半煙囪」


說到兩個半煙囪,

在中國並不是蕪湖所獨有。

可是,蕪湖人有自己的兩個半。

新中國建立前夕,

蕪湖明遠電廠、裕中紗廠及益新麵粉廠,

號稱「兩個半煙囪」的工業

它們的遭際與命運,

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與縮影。


益新麵粉公司




1890年,章維藩從國外進口鋼磨,

延聘外籍技師指導,

建成了安徽省最早使用機器生產的麵粉公司

——益新麵粉公司

1894年建成投產,

也是中國最早的幾家機器糧食加工廠之一。

1909年益新麵粉廠失火遭焚,

1910年底重新開工建設新廠房,

生產的「飛鷹」牌麵粉被譽為全國頭牌麵粉。

廠址在大礱坊,四層大樓至今仍屹立在青弋江邊。

明遠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1906年,吳興周等創辦明遠電燈股份有限公司。

1908年由法國工程師設計,建電廠一座,南臨鏡湖,北依赭山。

這是安徽最早的電力工業。

蕪湖明遠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黑白月亮」牌電燈,標誌著安徽工業進入電氣化時代。

裕中紗廠




蕪湖附近盛產棉花,

1916年,陳紹吾、寧松泉、劉晦之等在陶溝和獅子山附近創辦紗廠。1919年秋建成投產,定名裕中紗廠。

這是安徽最早的機器紡織工廠。

當時建築面積達10432平方米,有紗錠1.52萬枚,職工800名,生產「三多」、「四喜」牌10支和16支粗紗,日產棉紗30件左右。

廠址在陶溝、獅子山附近。

上述蕪湖「兩個半煙囪」是長江沿岸市鎮工業化的標誌性建築,安徽近代工業輝煌一時的歷史見證,也是中國現代化艱難曲折歷史進程的真實寫照。

如今,「兩個半煙囪」三家企業,都已經不存在了,唯有益新公司的制粉大樓作為蕪湖近代工業的見證,還默默地矗立在青弋江邊。


「那些回不去的歲月,只能永遠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那些年我們喝過的鮮桔汽水




(姚和平拍攝)

還記得那些年,

我們喝過的永康汽水嗎?

對於老蕪湖人來說,

夏日最冰涼的記憶,

莫不過於永康食品廠的鮮桔汽水!

那些承載著童年回憶的汽水,

是屬於那個年代蕪湖夏天獨特的味道,

也是蕪湖人抹不去的夏日記憶!



永康食品廠的前身是上海蓓蓓餅乾廠、大成雪記糖果廠、工利麵包廠。上世紀50年代,三廠由上海「支內」遷至蕪湖。

1956年11月合併為「公私合營蕪湖市食品廠」, 廠址位於蕪湖礱坊路6號。

1958年改名為「公私合營蕪湖市永康食品廠」。這是我市第一家機械化加工食品的企業,也是當時安徽骨幹食品廠家之一。

1985年,曾獲安徽省輕工「先進企業」稱號。

它之於我們的記憶,永遠不會模糊...


屬於蕪湖人不一樣的煙火




金熊貓火花


蕪湖火柴廠建於1920年,規模屬於不足百人的小型企業,但是,由於火柴是當時較為時髦的商品,所以,在蕪湖坊間名氣很大。

在中國,蕪湖火柴廠也是十大火柴生產廠家之一,生產的安全火柴一年曾達到60萬件,為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廉價打火機的普及,對火柴使用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火柴江湖地位每況愈下,直至退出歷史舞台。但是,火柴雖然消失,火柴的衍生品火花,卻獨樹一幟,至今流傳。


「 老工廠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延存 」


由於篇幅有限,很多蕪湖人記憶中的老工廠沒有辦法一一呈現。

它們有的不復存在,也有的以另外一種方式存——


在益新麵粉廠舊址建起了大礱坊科技文化園,而圍繞在益新麵粉廠周圍的老廠都已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只剩下牆上這一幅幅手繪。





我們身處的城市,

是一艘駛往未來的大船,

沒有人能夠隨行到終點。


每一代人或事物的離開,均心懷不甘與不舍,而在通往未來的路上,總有些東西註定成為歷史,但其餘暉能夠繼續照亮前路……

你們還有關於

蕪湖老工廠的回憶嗎?

留言區見!

來源:: 蕪湖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jatJm4BMH2_cNUgzM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