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選課 | 在育兒這件事上,掌握這些方法的年輕父母贏了

2019-12-02     南方周末

我有一個三歲半的兒子,上學難吃飯難哄睡難,外加一言不合就大哭。

每天家裡的循環音是:「快點,要遲到啦」,「再吃一口,把碗里的吃完」,「該睡覺啦,不要看動畫片了」。

大多數情況下,他都假裝沒聽見,我耐著性子講道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自己先受不了爆發:「天天說多少遍了,還是這樣!」,兒子一看我表情不對,立馬男高音開哭。

好了,這下換我不知道怎麼辦了,你告訴我哄還是不哄?讓他哭一會兒,還是哭到自己不哭?更重要的是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我要怎麼辦?

說真的,現在的80後90後媽媽,哪個不是從娃出生開始就懷揣著一堆育兒理念開始養兒之路的。但道理都懂:要制定規則、要堅持規則、要共情、要有耐心、要做情緒穩定的媽媽……

但現實總打臉啊,如果我不間歇性地用上「說教」、「懲罰」、「恐嚇」、「暴力鎮壓」,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育他,每次遇到這類問題,光是無力感就足以讓我崩潰。

但真的沒有用,臣妾做不到啊!所有的育兒問題,一個都沒解決,不僅如此,兒子還跟我一樣暴脾氣,連幼兒園老師都說,你家孩子脾氣太怪了。我聽了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自己的暴脾氣都沒處理好呢,孩子有樣學樣,不能全怪孩子啊!既心疼孩子又覺得很心酸。

01 用「都可以」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那些不可以也就沒有了

「媽媽,可以玩水麼?」「不可以,會把衣服弄濕。」

「媽媽,可以吃棒棒糖麼?」「不可以,會長蛀牙。」

「媽媽,可以去淋雨麼?」「不可以,會感冒。」

可是,衣服濕了會怎樣呢?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換一身;蛀牙是因為牙齒不衛生引起的,關鍵在於刷牙不在吃糖;淋雨會感冒,但是一把傘,一件雨衣,完全就可以給孩子足夠的保護。

所以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不讓孩子玩水,吃棒棒糖,淋雨呢?

崔璀老師說,我們要用「都可以」來轉變心態,通過澄清式提問,來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看看哪些需求是父母的,哪些需求是孩子的,哪些需求是必須的,哪些需求是可以讓步的。

比如:該吃飯了,孩子還在看動畫片,我們要求孩子先吃飯,孩子想要看完這一集動畫片。這時我們會說,要養成按時吃飯的好習慣,所以必須立刻馬上關電視。但仔細想想,一集動畫片十幾分鐘,難道十幾分鐘以後吃飯,就不能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了?不會啊!

在這裡用一句蒙台梭利的話與大家共勉,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準備一個不受大人監督,不會被大人的命令壓得喘不過氣的環境。

02 給出選擇,讓孩子直面反饋

很多媽媽會說,除了那些能說「都可以」的事情,還有更多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刷牙,哄睡,上學,寫作業,彈鋼琴等等。總不能都說「可以啊」,那該怎麼辦?

課程里提到了「直面反饋」,用完覺得,這真是一個萬能辦法!

有段時間,兒子早上去幼兒園不肯爺爺奶奶送,非要我送。而我呢?8點要打卡簽到,7點40要出門,如果還要送兒子,那7點半就要出門了,時間非常緊張

早上還要幫他穿衣服,刷牙,洗臉。兒子很磨蹭,我喊他穿衣服,他說他要先找玩具,我給他刷牙,他說他要吃東西。如果我趕著去上班,不能送他,他就哭;如果我等他,他就磨蹭到底,讓我直接遲到。

別人是母慈子孝的清晨,我們家的清晨簡直是母子糾纏相愛相殺的「血腥場面」。

崔璀老師在講拖拉問題的時候提到,首先要分清這是誰需求。「媽媽送兒子上幼兒園」,這是兒子的需求,媽媽並不需要每天送,爺爺奶奶會送的。

既然是兒子的需求,那就應該是他擔心媽媽不送他,所以早上要聽媽媽的話,快速收拾完畢?兒子不擔心,是因為我替他擔心了,我把「他要媽媽送」的需求,變成了「我要送兒子」,這樣一來,直面反饋的就是我擔心上班打卡遲到。

那如果讓兒子直面反饋呢?如果他收拾好了,我就去送,他沒有收拾好,自然我也不等他,就讓爺爺奶奶去送,問題迎刃而解。

當然實際上也沒有這麼順利,我沒空送他,他還是哭了兩次,但之後他就很配合我,現在還是我每天送,卻很少遲到了。

我之前覺得自己是沒辦法對付一個孩子的,他想怎麼樣不想怎麼樣,我都無能為力。而現在我覺得我開始有一些辦法了,焦慮感減弱,更自信從容。

03 不是對著干,

而是認知世界的需求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不聽話、跟家長對著乾的時候。

我想大多數的家長應該跟我的做法一樣,先耐心地說這樣不行,「不要這樣,這樣不好……」,孩子不聽;

然後恐嚇威脅,「你再這樣,媽媽要生氣了」,孩子我行我素;

接著就是家長真的生氣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我說的話,你沒有聽見麼?」;

這時孩子就會哭鬧,一嗓高過一嗓,接下來是單打還是混合雙打,就只能看父母飆升的怒氣值能闖到哪一關了。

作為一個暴脾氣,我特別羨慕那些孩子怎麼作都不生氣的媽媽。我也想做一個春風拂面的媽媽,可惜遇見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一秒鐘撕臉破功。

孩子不聽話,對著干有辦法解決麼?

崔璀老師在第4期《孩子不聽話,總是對著干》的課程里講到,孩子對著乾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知道對錯,故意對著干,這是孩子需要通過各種親身體驗,來摸清自己能力的邊界;

二是試探規則本身,孩子出於好奇心,想通過行為來確認,你說的到底是不是真的規則。

我後來發現,孩子不是故意對著干,他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

前幾天,我們一家三口出去吃飯,在等餐的時候,兒子抓了一把筷子玩。我說,「不要動,放回去,弄髒了,別人就沒法用了」,我提醒了兩三次,兒子就當沒聽見。

換作之前,我會怎麼做?一把從孩子手裡奪過來,然後訓斥一通。這樣當然可以,但這次兒子看我生氣了,應該不會再動,那下次呢?我忽然意識到,他在試探這個世界的規則,我能不能玩筷子?為什麼不能玩?玩了好像也不會怎麼樣?

這次我就留了個心,沒有再次提醒他,只是示意讓服務員過來,他看到了,笑著說,「小朋友,不要玩筷子哦,玩髒了,別的客人就沒辦法用了」。兒子一看「主人」都發話了,趕緊放回去了。

我假裝沒有看見他偷看我的小眼神,心裡卻樂翻了。當然,我不保證以後他不會再玩筷子,不過下次就讓別的服務員來提醒他好了。

養育真的沒有捷徑,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讓本來非常艱難的路變得平坦一些。

有人指引的感覺真好。

幫助大家一起做最「沒辦法」的父母

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的訣竅

限時特價99元

只要兩張電影票錢 即可學習科學育兒策略

大家好,我是課程製作李鮮花,又來和大家嘮嗑了。

最近我的閨蜜跟我抱怨,說孩子每天都在長大,隨之而來的壞習慣也越來越多,她總是不自覺地被孩子的問題困擾,每天氣得咬牙切齒,陷入了鬥智斗勇的泥沼。可是好像想盡了各種辦法,都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有一個叫做「思維定勢」的東西,會把我們自己的思維框住。很多人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道理,繞來繞去,依然跳不出原有的思維局限,更不要說關係的改變了。

這個時候,什麼最重要?行動!

唯有行動才能給我們最真實的反饋,唯有行動才會戳破我們道理「永遠正確」的泡沫。

所以,如果你還在因為孩子的各種問題沒辦法,你還在努力的找一條正確的育兒之路,不妨和文中的媽媽那樣,嘗試從一成不變的「正確」里跳出來,後退一步,換一種思路,換一個方法,破局的辦法就在眼前了。

幫助大家一起做最「沒辦法」的父母

學習與孩子一同成長的訣竅

限時特價99元

只要兩張電影票錢 即可學習科學育兒策略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學習

更多好課

書院小助理答疑

Q:請問怎麼試聽試看呀?

A:點擊二維碼進入「南周書院」店鋪後,選擇相關產品點開,在「目錄」中選擇標有「試聽/試看」的內容即可。

Q:購買後是否有時限?能否下載

A:一旦購買可以反覆回聽/回看。但是不能下載

Q:購買後找不著課或者課程連結失效了,怎麼辦?

A:請進入"南方周末"公眾號,點擊菜單欄"南周嚴選"-"南周書院"-"我的"-"我的已購",可找到您所購買的課程。或搜索「南周書院」小程序,在「我的已購」,也可找到。

Q:請問課程能在電腦或電視上觀看麼?

A:能。在電腦的微信端可以直接打開,或者複製課程連結,用微信掃描登錄後可看。如果手機與電視都支持「投屏」功能的話,也可在電視上觀看。

Q:聽課過程中如何不影響微信正常聊天呢?

A:請點擊課程右上角,選擇「浮窗」,即可關閉課程頁,邊聊天邊聽課(限IOS用戶)。其他用戶可搜索「南周書院」小程序,點擊「播放」按鈕後,退出小程序,也可邊聊天邊聽課。

Q:課程能否買來送朋友?

A:可以。用戶可以在「購買頁」可以看到【送好友】按鈕。請選擇贈送數量並付款,然後可以查看贈送記錄:【我的】-【我的帳戶】-【贈送記錄】

請點擊課程頁面上的「送好友」功能後再支付。

Q:課程連結點開後一直是空白頁怎麼辦?

A:試換一下更好的網絡,或重新點擊進入。如果是用小程序登錄的,可以換一個登錄入口。

Q:課程買了可供幾人學習呢?

A:理論上是一人。用哪個微信帳號購買就只能用哪個微信帳號登錄學習哦。

Q:課程配有實體書麼,能否退款?

A:沒有實物哦。課程屬虛擬產品,不退不換呢。

小南微信號:infzm-xn

想要獲知更多南周書院課程及講座信息

(本文為推廣信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i9tw24BMH2_cNUgMGH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