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南極狼滅絕

2019-10-24   動物百介

1876年——南極狼滅絕

南極狼,又名福克蘭狼。因其棲息在福克蘭群島,且非常接近南極,故得名——「南極狼」。南極狼是生活在世界最南端的犬科動物。1876年,南極狼滅絕。

南極狼是阿根廷福克蘭群島本土獨有的哺乳動物,只棲息在福克蘭群島,福克蘭群島有著廣袤的草場,豐美的水草,且雨水充沛,特別適合畜牧業的發展,以及食草動物的生存,這為南極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適宜的棲息地。

南極狼體長接近1.5米,體重在50公斤左右,體型中等,四肢修長,身形似狗,眼角稍斜,口寬吻尖,牙齒尖銳鋒利,尾巴不會舉起來搖擺,只能垂在後肢之間。南極狼以福克蘭群島上的動物為食,捕食兔子,鹿、羚羊等食草性動物,有時也會偷食家畜。

南極狼的皮毛顏色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顏色的變化可以為南極狼提供偽裝和保護,也可以更容易的接近獵物。在深秋季節,南極狼的皮毛顏色會變成紅色或淺黃色,和草的顏色相適應,在冬季,南極狼的皮毛顏色會變成白色,和雪的顏色相輝映。

福克蘭群島有充足的食物,南極狼一般不結群,一雄一雌組成一個家庭,以廢棄樹洞和靠近河流的廢棄地洞作為巢穴,繁衍生存,雌性南極狼每胎產仔2-4隻。

南極狼雖不攻擊人,卻偷食牧民家畜,並且狼的名聲「臭名在外」,使得牧民對南極狼有一定的捕殺,但並不影響南極狼的種群生存。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進入福克蘭群島,殖民者帶著槍炮武器和當地牧民,一起大力的圍剿南極狼,最終在1876年,南極狼被趕盡殺絕。

南極狼在福克蘭群島起著很大的作用,維持著當地的生態平衡。福克蘭群島的頂級捕食者南極狼被殺絕,使得食草動物,嚙齒類動物瘋狂般的繁殖,這些動物和牛羊家畜搶奪食物,搶奪棲息地,啃食草場、破壞棲息地。到最後,廣袤,豐美的草場消失了,帶之而來的是,風沙侵蝕、沙漠遍地、淪為一塊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