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98年荷蘭人蘭斯發現燒灼角膜可以改變屈光力,到1939年日本人佐藤勉首次真正在角膜上施行手術矯正近視,現在,近視眼手術越來越精細,越來越自動化,創口也越來越小。但大部分人對這個手術還是保持懷疑態度,擔心會有後遺症。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史偉雲提出,建議18-45歲近視人群做雷射角膜屈光手術,以遠離因長期佩戴美瞳或隱形眼鏡造成的角膜感染,減少近視度數的加深。這一建議一提出又引發了大家對近視眼手術的廣泛討論。
那我們今天就來講講近視眼手術。
我們眼睛結構複雜,有淚腺、角膜、睫狀突、晶狀體等組成,但其中主要影響視力的結構是角膜、晶狀體和眼軸。大多數近視都是因為眼軸過長,導致進入你眼睛裡的光線成像在視網膜之前,看東西不清晰。
那近視眼手術是在眼睛的哪個部位做的呢?
由於成年人的眼軸是幾乎固定不變的,所以近視手術操作的位置是在角膜和晶狀體上。通過手術改變角膜或晶狀體的曲率,讓光線重新聚焦在視網膜上。
現在的近視眼手術主要分為四種,下期我們就來具體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