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 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全評述一:江城篇

2023-12-17     馮曉暉

原標題:CCTV-1 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全評述一:江城篇

2023年12月6日,大型紀錄片《文脈春秋·九江》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以其優秀的製作成為近年來少有的九江城市文化宣傳片,引發了廣泛的共鳴。作為節目的參與者之一,筆者對該片的創作背景、內容和製作過程有一定了解。本文將分段展示該片的視頻與劇本,以個人視角對影片做進一步解讀。全文較長,將分為多篇發布。

聲明:本文以歷史文化研究為基點,以及宣傳九江城市形象為目的,歡迎轉發。文中所使用的視頻與劇本由央視主創人員提供,禁止任何個人與機構以商業目的使用。

欄目簡介

觀一城文脈,知古今春秋。大型系列紀錄片《文脈春秋》由住房城鄉建設部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推出,首次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地理變化為背景,以人物為線、名城為體、文脈為魂,聚焦底蘊豐厚且各具特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現古城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煥發的新活力。《文脈春秋·歷史文化名城篇》第一季共介紹10座城市,九江位列其中。

《文脈春秋·九江》全片約30分鐘,共分為開篇、江城、老城、詩歌之城、山城、湖城、結尾七個大節、十二個小節。

01 開篇

劇本:

在中國無數的山水間,有這樣一座城市,堪稱地理形勝的教科書級存在

它北臨長江,

地名字幕:長江

南依廬山,

地名字幕:廬山

環抱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地名字幕:鄱陽湖

如此名山大川會於一城,放眼全國也當得起獨一無二。

山為眉、水為目,眉目之間,有城翕然。

這裡是江西九江。

片名字幕:九江

評述:

影頭很震撼。無人機從廬山俯瞰九江城,飄蕩而下,幾個鏡頭展示了名山大川會於一城的九江,頗有大氣磅礴之感。

「山為眉、水為目」,因九江被譽為「天下眉目之地」。眉目者,秀美雅致也,如文質彬彬的翩翩少年。

看到「有城翕然」四字時令我眼前一亮。翕然,安寧、和順之意。眉目之地,安寧和順,是為文脈昌興之所。本片導演兼撰稿人錢敏傑的文采可不一般。

02 九江·江城

劇本:

7月盛夏,九江進入雨季,長江也迎來了汛期。

江面上,九江航道處的工作船冒雨作業,他們正在對江底深泓線進行勘測。

工作人員甲:現在這個地方水深大概是多少?

工作人員乙:深的地方有15米左右,淺的地方有12米左右,整體的這個水深對於這一片的航道來講還是很不錯的。

深泓線,即江河最深點的連線。長江雖擁有寬闊的江面,但只有在深泓線上航行才最為安全。

每到汛期,深泓線是否在水流沖刷下發生偏移就成了關乎航行安全的頭等大事。

這樣的勘測工作已經持續了70年,其結果顯示此處的長江深泓線一直緊靠南岸的九江城區,幾乎從未發生偏移。

評述:

「深泓線」是錢導挖掘出的一條航道專業的術語,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這條線作為伏筆,呼應著全片結尾。

深泓線即江河最深處,請注意影片封面俯瞰九江、長江的那張圖片,長江上的航船都靠著九江城,而不是在江中心。因為長江航道基於深泓線,千年來一直都靠著長江南岸。

劇本:

這一水文現象引起了一些歷史研究者的注意,他們認為這可能是解讀九江築城的關鍵所在。

馮小輝:深泓線接近南岸,歷年無明顯變動,它的航道是很穩定的,可以說是我們長江中下游最優質的一個適合建碼頭的區域。所以我們經常說九江是因港而興城。

人名字幕:九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馮小輝

在研究九江港史的學者馮小輝看來,九江港的歷史就是九江城的歷史。

馮小輝:千百年來九江城它無論怎麼變遷都離不開這一段岸線,都離不開最適合建碼頭的這一個長江南岸。

左為九江學院廬山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滑紅彬

評述:

這一段是筆者認為對本片做出的最大貢獻。作為九江港口史及九江近代城市史的研究者,我第一次見到錢導演時,就提出「九江港的歷史就是九江城的歷史」這一看法。

沒有九江港,就沒有九江城。而九江港的存在,是基於潯陽江特殊的水文特性。從開發區到長江大橋這段僅有5公里江段,有著公認的長江中下游最穩定的航道,主流靠南岸,為深水河段,坡岸穩定,無泥沙淤積。已被填埋的龍開河,又是優質的避風港。

沒有這優質的地理水文條件,就沒有九江港,沒有九江港,就沒有九江城。也正是因為航道和坡岸的穩定,千餘年來,九江老城區沒挪過地方。

劇本:

距離江岸不遠的這口水井,據說開鑿於九江建城伊始的漢代。

地名字幕:九江 浪井

傳聞此中井水與長江相連,每當江風激盪,井內也會泛起波浪,因此得名「浪井」。

也許是古人的浪漫誇張,我們今天並不能直觀地感受浪井波濤,但有一個事實卻是不爭:從小小的水井到河流湖泊,九江的水系都與長江貫通。

評述:

影片中用的是「據說」,這是嚴謹的態度。

九江建城的早期歷史,不確之處甚多。可以肯定的是,漢代它一定不在現在的潯陽區範圍內,這裡最多有個駐兵的小營寨罷了。灌嬰築城之說,不靠譜。

浪井的確存在過,李白就有「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但當年的浪井早已毀於無數次侵襲九江城的水災,現在的浪井是後人附會的,不過也有600多年歷史。

03 九江·營城理念

劇本:

九江,地處江西省北部,省內大部分河流都在這裡注入鄱陽湖繞經廬山通向長江。「九江」之名就是眾水彙集的意思,最初見載於中國早期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

位於市區北部的這片江濱地帶是九江的老城所在。其中不小的面積被兩座湖泊占據。千年以來,這大片湖水一直不被打擾地躺在九江城的心臟地帶,所有的城市建設都繞湖而行。這是九江順自然之勢而營城的理念。

王玲玲:九江城區有很多湖泊,使得城區的用地相對分散,這其實對城市建設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九江延續了順應自然、因勢利導的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理念,並沒有過度地開發和破壞這些水域環境。

人名字幕: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師 王玲玲

作為人地和諧的典範,九江一直是城市規劃師王玲玲的關注對象。

王玲玲:九江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山江湖城,長江、廬山、鄱陽湖和九江城是一個整體,它們共同塑造了九江的城市面貌以及歷史文化。

評述:

擁有一山二水和天然良港的九江城,它的優勢也是它的劣勢。

憑藉著廬山余脈帶來的堅實的地下岩石,才換來這條5公里優質航道,但城市的空間很小。從片頭第一個鏡頭就能看出:廬山與長江之間,太狹窄了,其間還有大片的湖泊和沼澤。

近代,沼澤都已被改造成為可利用的土地,甚至龍開河都被掩埋,但九江的主城區只有這麼大。近十幾年來,走向八里湖,開拓芳蘭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城市空間拓展之舉。

必須理性地看到:由於山川水系的限制,九江難以成為一座大都市,擴展兩翼,包圍廬山,都無法低成本地解決土地問題,除非合併江北黃梅縣。

我們也沒有必要當老大,有山有水、翕然秀美才是九江的特質。

未完待續。

大型紀錄片《文脈春秋》第一季正在CCTV-1重播,周一到周五每晚22:30,九江篇將於周五(12月22日)播出,敬請觀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aa3d2e0f055c99a5ff504996d75ce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