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回鄉的高鐵、萬米高空的飛機,還是在日常的公交車、國慶熱鬧的餐館,面對突發險情時,他們都義無反顧實施緊急救援……近期,三水好人好事接連出現,在這些事件當中,三水醫護人員都是救人的主角,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示著三水醫護人員訓練有素和救死扶傷的大醫情懷。
這樣溫暖的故事接連上演、觸動人心,給三水增添了不少溫潤的底色。媒體報道後,政府部門為醫護人員紛紛點贊,數以萬計的網友、市民盛讚三水醫護人員真「犀利」!他們的行為,感動著每一個人;他們的善舉,傳遞著滿滿正能量。
三水醫生救人故事高頻湧現
接連幾天,醫護人員好人好事被媒體爭相報道,單國慶前後就有4起見諸各媒體。從他們身上,讓人感受到城市三水的大愛精神不斷升溫,形成輻射效應。
繼今年上半年,三水區疾防所副所長梁慶佳等3名醫護人員,在高鐵上救治突發驚厥患兒;金本民信醫院康復科醫生黃永傑在公交車上毅然挺身搶救昏迷男子等善舉傳遍全三水後。近期,三水又陸續湧現多起醫護人員熱心救人的好人好事。
9月12日上午,三水區大塘鎮衛生院的醫生徐燈金正搭乘航班準備回鄉探親。突然,乘務員在廣播里緊急呼叫「誰是醫生?機上有乘客需要幫助。」機組人員焦急的呼叫聲,驚醒了正閉目休息的徐燈金。
徐燈金趕到現場後,只見一名暈倒在地,臉色蒼白,牙關緊閉,身體不斷地抽搐,嘴角還有血跡流出。在表明醫生身份後,徐燈金迅速對男子進行搶救。他幫助男子平臥,一邊抬起男子的下巴用毛巾頂住男子的嘴,一邊為男子掐人中。經過十多分鐘的救治,男子已逐漸恢復意識。
徐燈金獲頒點贊證書。/佛山日報記者鄭澤聰攝。
無獨有偶,10月4日,當人們都在歡度小長假時,三水一家餐館上演了一場生死時速的救援「接力賽」。一位68歲的老伯喉卡異物當場窒息,三水區疾病防治所所長馬海生、三水區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袁嵐、三水區人民醫院主管護師李翠芳,接力實施救援,挽救了老伯的生命。
先是持續100多次、長達近8分鐘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再是2分鐘的心肺復甦。在10分鐘的時間裡,3名醫護人員與生命賽跑,將老伯從「鬼門關」救回。當時的他們早已全身濕透,累癱在現場。
馬海生、袁嵐與李翠芳三位醫護人員為喉卡異物的陳伯接力實施心肺復甦。/受訪者供圖
同樣發生在國慶假期,感動三水人的,還有全程跪地拖住胎兒雙腳的區人民醫院助產士鍾思華。
10月2日凌晨,急診科將一位 「臍帶脫垂」的產婦緊急送入產科。見此情形,鍾思華即刻彎腰俯身跪地,用手托起胎兒的雙腳防止臍帶受壓導致胎兒缺氧,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她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持著這種托舉姿勢。
事後,該名產婦說:「當時鐘護士一直跪在產房床那么小的一個角落,托舉著我的孩子,心裡真是很感動。」 這件事傳出去以後,人們都稱讚:這最美一跪,體現了醫者對生命的至高敬佑,不愧為「白衣天使」!
助產士鍾思華在手術室全程跪地托住胎兒雙腳。/受訪者供圖
三水醫護人員熱心施助、見義勇為的正能量在這座城市蔓延開來,一時間三水湧現出大批具有大愛之心的「三水好人」,他們以大醫精誠、甘於奉獻的職業道德,紮實的醫學知識和技術為這座城市增添溫暖。
他們說「站出來是本能」
徐燈金、馬海生、袁嵐、李翠芳、鍾思華,在一個個挺身而出、熱心救人的名字中,不難發現他們都有同一個身份——「三水醫護人員」。在緊急關頭敢於挺身而出,敢於「站出來」是他們的職業本能。
「救人是醫生的使命所在。這是一種本能,一種醫生救死扶傷的本能。」在採訪中,這是徐燈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在他看來,遇到這些事,每一個醫生都會挺身而出。
「我們是醫護人員,遇到病人,不論在哪裡,全力以赴給予及時救助是我們的職責。」面對外界對其愛心善舉的嘉獎、點贊,馬海生等人回應說,他們只是盡了醫護人員該盡的責任。
馬海生、袁嵐與李翠芳三位醫護人員獲點贊證書。/佛山日報記者吳昱萱攝。
雖然,很多急救險情並非發生在醫院內部,脫下白大褂的他們,始終沒有忘記從醫初心。因為醫德告訴他們,不管是什麼人,無論在哪裡,只要是病人就要面對。
一次次熱心救人的善舉雖是偶然,也是必然。得知袁嵐的事跡後,她的同事紛紛稱讚,「她是一位特別熱心腸的好醫生,生活中也是樂善好施,樂於助人,經常會對別人噓寒問暖,體貼幫助她身邊每一個同事和朋友,包括病人。對於袁醫生的善舉,我們每一個醫務工作者,都需要以她為楷模,肩負起自己的使命,熱誠助人,救死扶傷。」
對於徐燈金的同事來說,「他在飛機上救人,我們一點都不意外。」在日常工作中,徐燈金對患者都是熱心腸;生活上,徐燈金性格也陽光開朗,同事有什麼困難都願意出手相助,讓人感覺十分安穩。
善的力量增添城市溫度
「做醫生就是做好事。」這也是每一位三水醫生的共識。「我的微薄之力只是希望展現醫生的正能量。」馬海生說。
正如區人民醫院副院長蔡敏提到過,「醫患是戰友,面對的同一個敵人是病魔」。挺身救人的他們不單是醫務技術的掌握者,更是做人的楷模。他們為醫護這個職業樹立了新的形象標杆。
當老伯的兒子陳偉榮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彎腰提拉了十多次後,便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無法堅持。眼看著馬海生為救自己的家人連坐了100多下,不曾停歇。陳偉榮感慨道,「就算當時父親沒有救過來,我依然萬分感激他們。」
馬海生稱,搶救時,患者和家屬表現出充分信任和支持;搶救後,家屬表示出的理解甚至在悲痛中依舊感謝他們的努力與付出,都鼓勵和鞭策每一位醫護人員更勇往直前。
一個個醫護人員的善舉,提升了三水的城市溫度,他們給這座城市帶來了連鎖反應,在身邊善舉的引領下,三水區廣大市民備受感動紛紛點贊,善的力量不斷在城市裡擴散。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三水醫護人員的善舉也許每天都在上演。市民劉敏說:「因為他們這樣溫暖的舉動,才讓三水有了不一樣的溫暖。」
榮譽和掌聲過後,醫護人員們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我們沒有周末和假期。」這是記者在醫院採訪時最常聽到的話。一位醫生說:「假期和工作日的工作內容差不多,沒有什麼特殊安排的情況下,就是門診、手術、科研教學這些,倒是前不久,醫院辦的慶祝醫師節大會,這對我們醫院來說是一種榮幸,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鼓舞。」
對於醫護人員們來說,榮譽和掌聲的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成功拯救,是對他們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挑戰,是責任更是鞭策。
(文/佛山日報記者吳昱萱)
近期醫護人員好人好事一覽
9月12日
三水區大塘鎮衛生院醫生徐燈金在飛機上緊急救治一名癲癇症發作患者,令其恢復意識。
9月29日
廣東財經大學三水校區老師心跳驟停,學生與校醫第一時間搶救,輪流為老師進行心肺復甦,為其爭取救治時間。
10月2日
區人民醫院助產士鍾思華全程跪地拖住胎兒雙腳、護住臍帶順利為一名臍帶垂脫孕婦接生,母子平安。
10月4日
68歲老伯喉卡異物當場窒息,三水區疾病防治所所長馬海生等3名醫護人員開展生死時速的救援「接力賽」,挽救老人生命。
10月6日
區人民醫院手足整形外科醫生在患者傷後黃金6小時內,為其被機器絞斷的右臂接活,手術全程長達10小時。
(佛山日報記者吳昱萱整理)
數據來源:佛山日報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