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藥和心臟藥能同時吃嗎?他選錯了,1月後急性心梗住院

2020-01-05     醫脈通心內頻道

攝影:孫恢弘

作者:紀文洋 朗讀者:陳之瀚

後期製作:黃勇,戴建裕,張三思

來源:心路星塵

前幾天門診,老李過來複診,說最近一周經常胸悶胸痛,感覺身體比較乏力,活動後氣喘。

老李以往有心絞痛病史,也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兩年前做過冠脈造影,左前降支狹窄75%,右冠狀動脈也有部分狹窄,當時老李和家裡人商量後,決定暫時不放支架,選擇用藥保守治療。

通過規範的用藥,老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血壓、血糖都控制的不錯,也再也沒有心絞痛的發作了,平時外出買菜、接送小孩、快步走、打太極都沒問題。

「這一周剛剛才出現,就是昨晚胸痛比較明顯,後來含了粒硝酸甘油,過了一段慢慢的就好點了。」他說。

聽老李這麼一描述病情,我心頭一緊,糟糕,估計這不是心梗就是心絞痛了。

習慣性的看了一下上次的就診記錄,很奇怪的發現,上次就診距離現在已經兩個月了,然而上次開出的藥物僅僅夠用一個月啊。

聽我這麼一問,老李告訴我,一個多月前他感冒了,咳嗽咳痰,於是自己到藥店去買藥,店員聽說他有在吃心臟病的藥,就告訴他感冒藥和治療心臟病的藥不能同時吃,以免發生反應,要等感冒好了再吃治療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藥物。

攝影:孫恢弘

他想想也很有道理,出於安全考慮,因此就把藥物給停了,專心治療感冒,其間還吃了不少偏方,也都被告知不能和其他藥一起服用。

不曾想這次所謂的感冒持續了將近一個月,擔心不同的藥物之間會衝突,老李雖然有點不安,但感覺似乎停藥後也沒有什麼不舒服。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一轉眼,老李近1個月都沒有吃降壓、降糖、阿司匹林、他汀等等藥物了。

然而最近1周情況發生了變化,胸悶胸痛又像2年前一樣反覆發作,有過住院經驗的他知道可能要糟,連忙又把平時我開的藥找出來吃了下去,然而症狀雖然有所緩解,但仍有反覆胸痛,昨晚外出活動後胸痛時間最長,接近半個小時才慢慢緩解,他覺得反正今天要來門診,就拖到現在才過來。

我聽了哭笑不得,得了,沒啥好說的,通知護士幫忙立刻查心電圖並急診入院。

心電圖示胸前導聯st段抬高,查肌鈣蛋白明顯升高,又是一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診冠脈造影發現左前降支中遠段閉塞,經過球囊擴張開通堵塞的血管,植入支架後,老李胸痛再也沒有發作了。

第2天查房時,老李後悔不已:早知道停藥會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說什麼也不敢停藥啊。

心路星塵提示:

其實這種情況在門診經常會碰到,許多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等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出現感冒咳嗽等等情況時,經常認為不應同時服用感冒藥和治療心血管病的藥,結果停藥後出現血壓和血糖的明顯波動,嚴重的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我很能理解這些樸實的想法,他們擔心藥物的相互作用,擔心不良反應的增加。

但是為什麼就不會擔心停用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藥物,會導致病情加重呢?為什麼不擔心停用治療冠心病的藥物會導致急性心梗呢?

換句話說,難道感冒了,高血壓和糖尿病就好了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會因為感冒而暫停幾天嗎?

攝影:孫恢弘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研究顯示,高血壓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腦中風最常見的病因之一,而且感染往往更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心內科醫生都知道,每年季節變化呼吸道感染高發的時候,常常也是心血管疾病高發之時。

當然藥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我們是需要重視的,作為醫生,我們需要牢記各種藥的作用和副作用,只要根據病情在合理範圍用藥,一般我們都能把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作為患者,如果病情有變化,例如血壓血糖波動,發熱納差等等,建議到醫院就診。

至於老李心梗後的處理方法就更不敢恭維了,胸痛後還等待到第2天才來就診,是相當危險的行為,而且往往會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同時併發症會明顯增多,預後不佳。

我們常說: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胸痛中心最常見的高危胸痛包括: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心絞痛,

主動脈夾層,

急性肺栓塞,

張力性氣胸,

......

而不論哪一種都預示著高風險、高死亡率。

心路星塵提示:

因此,出現胸痛後應該立即撥打120來醫院就診,建議到最近的胸痛中心,醫院胸痛中心會根據病情快速診斷、及時處理。

作為心內科醫生,遇到患者心肌梗死的時候,我們最怕的就是患者和家屬不停的等待,不斷的猶豫,一直不能決斷,據統計,我國患者心肌梗死家屬簽字同意造影等待的時間大於50分鐘。

而延誤的結果,往往就會導致心肌不可逆的受損,導致了心功能的惡化,導致愈後不良,甚至失去搶救機會。

攝影:孫恢弘

至於冠心病能不能停藥?指南裡面也說了,必須終身服藥,這和有沒有支架無關。

當然,平時還要做到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鹽減重多運動,戒煙限酒心態平。

所以,感冒後千萬不能隨意停用心血管病的藥物,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這些高危因素,絕對不會因為感冒了就暫時放假。這時候對血壓和血糖等更要加強監測,如果真的拿不定主意,還是建議諮詢醫生,根據病情調整藥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VfWcm8BMH2_cNUgWt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