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進垃圾 吐出「金子」,再生能源「丐幫幫主」格林美為何開始暴漲?

2021-01-11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吃進垃圾 吐出「金子」,再生能源「丐幫幫主」格林美為何開始暴漲?

來源 | 價值線

投資家查理·芒格曾說過:「釣魚的第一條規則是,在有魚的地方釣魚。釣魚的第二條規則是,記住第一條規則。」

近段時間,清潔能源和碳中和成為資本市場最熱「魚塘」。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儲能等清潔能源行業板塊輪番上漲,比亞迪、寧德時代、隆基股份、陽光電源等明星企業股價連創新高。

近日,前期沉寂的格林美(002340)開始暴漲,它所處的行業也許沒有新能源汽車和光伏那樣耀眼,卻是清潔能源閉環上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為何大資金突然對這樣一隻市值400多億的股票產生如此大的興趣?

「在5G領域,華為的研發進入了無人區,在新能源材料領域,格林美已經進入了無人區,特別是在超低鈷和高鎳領域,我們堅信高鎳三元電池依然是現在及未來的主流。」格林美創始人許開華這樣形容自己的公司。

據頭豹研究院的相關報告,2014年至2018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回收處理市場規模從0.3億元增長至8.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26.6%。預計未來5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回收處理市場規模將以43.1%的年復合增長率,於2023年增長至52.5億元。

本期價值線研究院聚焦節能環保領域上市10年的「老兵」格林美,解讀再生能源「丐幫幫主」的未來。

中國再生能源界「丐幫幫主」出生

荊州市,古稱江陵、郢都,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三國演義中對這座古城有濃墨重彩地描寫。

1966年2月,格林美創始人許開華即出生於此。

1981年,年僅15歲的許開華進入中南大學治金與環境學院學習,隨後在該校取得治金材料專業研究生學歷。由於成績優異,畢業後他得以留校任教。但他沒有繼續選擇順風順水的生活。

許開華棄教從商,還要從兩次借錢的往事講起。

1993年,許開華還是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教師。有一天,他大學時期最要好的同學突然造訪,不為別的,就為了借錢。借錢的原因很簡單,他同學所在的地質隊因多年未找到礦石,而面臨缺少資金的困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件小事卻在許開華的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年後的一天,同樣是為了借錢,許開華的另一位好朋友也因為礦山效益不好,找他借錢周轉。這一次,許開華清醒地意識到,自然資源的耗儘是一個趨勢,這裡面一定是「有事可做」,創業的想法由此萌芽,但具體從哪裡切入,還需要一個觸發點。

4年後,許開華在日本找到了答案。

2000年,許開華赴日深造,在那裡他認識了日本東京大學知名教授山本良一(日本環境立國的倡導者之一),並首次聽到他「地球的環境承載極限」的思想。

許開華發現,他的日本同行們都在研究資源的循環利用與清潔生產技術。結合之前「借錢」的經歷,他意識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

學金屬冶煉出身的許開華深知電池裡重金屬對環境產生的污染——廢舊電池和電子廢棄物「體內」含有鈷鎳等多種重金屬,如果能對它們進行回收和再利用,不僅能減少污染,還可以延緩原礦開採進度,減少資源消耗。彼時中國的電子產業正在崛起,電子廢棄物將呈爆髮式增長,「回收利用」或將是一項潛力巨大的的綠色產業。只是當時,國內對電子廢棄物的再利用尚無人問津。

2001年,許開華回國開始創業。在深圳創立綠色環境材料研究孵化中心,用Green E-co-Manufacture(綠色環境製造)來命名公司「GEM格林美」,開啟了循環經濟的征程。許開華也被人戲稱為中國再生能源界的「丐幫幫主」。

從好產品愁「嫁」

到全球領先

當時的中國,電子廢棄物發展綠化產業還是一片空白,有太多的技術難點需要克服,許開華將目標定在了從電子廢棄物中提煉超細鈷鎳粉體。因為鈷粉鎳粉是世界稀缺戰略金屬,被廣泛用于軍工、高能電池、電子、汽車等領域,而技術卻被加拿大等少數國家壟斷,可以說,這項技術就是當年的「卡脖子」項目。

創業初期,曾經借錢給同學的許開華也窮了,「技術研發階段實驗室一年電費要大幾十萬,交不起只能拖欠著,員工工資三五個月發一次也是常有的事。」因此,一些最初參與創業的夥伴先後退出團隊。

但許開華選擇了「苦捱」。最終,在他和技術人員不懈的研究下,一個個技術難點都被攻了下來,2002-2005年,格林美在綠色回收利用廢舊電池、廢舊線路板、電子廢物等污染資源的循環利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2004年,終於「拿下了」循環再造超細鈷鎳粉末的關鍵技術,成功替代了以原礦為原材料的產品。

但新的問題隨之而來,客戶「不買帳」,他們依然把循環產品當垃圾。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許開華感慨:「10個客戶中,8個拒絕了,還有2個用我們材料,那就是成功。」

為了取得客戶信任,許開華團隊推出了免費試用加性能參數與原礦產材料比對的活動,以這種笨辦法,格林美慢慢積累起自己的客戶群,並將業務延伸進世界500強企業。

隨著對產品質量認可的客戶越來越多,格林美也走出了創業初期的困境。

2010年,格林美於深交所上市, 「開採城市礦山」第一股,逐步成長為世界領先的再生資源企業。

吃進去的是垃圾

吐出來的是「金子」

格林美到底是做什麼的,用許開華的話來說,就是「吃進去的是垃圾,吐出來的是『金子』。」

簡單來說,就是從電池、洗衣機、冰箱、電視機、汽車等現代電子垃圾中提取出鐵、銅、鋁、塑料片等再生材料。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行業,卻處在藍海賽道。可謂是小行業有大「錢途」。

截至2019年底,格林美自主研發了百餘項核心技術,累計申請1956件專利,主導/參與制定與修訂226件國家和行業標準。它不僅循環再造出了銅、鎢等三十幾種稀缺資源,還成功生產出了新能源電池材料等多種高技術產品。目前,格林美年回收處理廢棄物資源總量400萬噸以上,公司一年的營收高達100多億!

2012年,荊門格林美建成了國內首條電子垃圾貴金屬生產線,每年能產出黃金多達兩噸。

格林美年回收鍺資源占世界鍺產量的6%。

格林美年循環再造鋰離子電池正極原料占中國市場的20%以上。

此外,其年回收報廢家電1000萬台以上,占國內報廢家電總量的15%以上;年處理報廢線路板占國內報廢線路總量的20%以上;循環再造鈷、鎳、銅、鎢、金、銀、鈀、銠、鍺、銦、稀土等25種稀缺資源以及超細粉末、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材料、塑木型材等多種高技術產品,形成了完整的稀有金屬資源化循環產業鏈。格林美公司已成為全球第三、中國第一的超細鈷鎳粉末製造商。

許開華表示:「我們不做別的,只把循環這一件事做好。」

切入新賽道,再造一個格林美

事實上,廢棄物回收處理行業的投入產出比並不高。用格林美自己的話說,「我們回收處理一輛汽車回收殘值2000元左右,而組裝一輛新汽車平均10萬元以上。」

但許開華敏銳地關注到了一條相關新賽道。

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11萬輛,相比2014年同比大幅增長340%。許開華意識到新能源汽車的龐大市場,於是,他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鋰電池。

鋰電池按照路線不同,主要分為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其中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的上游,即三元電池前驅體材料是鎳鈷錳三種元素組成的氫氧化物。由於格林美所從事的鎳鈷再生利用與三元鋰電池前驅體製備技術同源,因此在許開華看來,格林美在三元電池前驅體領域大有可為。

說干就干,同年10月,格林美完成對江蘇凱力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剩餘49%的股權收購,正式切入電池正極前驅體行業。

憑藉十餘年再生資源業務中對鎳鈷元素的深厚理解,格林美迅速成長為電池正極前驅體龍頭。

2016年,格林美就獲得了三星、ATL等知名企業訂單。此後又與寧德時代子公司邦普循環、A股上市公司容百科技、廈門鎢業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他們提供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

從2017年至今,格林美已連續蟬聯電池正極前驅體出貨量全球第一,其市占率達20%以上。

隨著前驅體業務的快速增長,這項業務已取代再生資源回收循環利用,成為公司第一大主營業務。截至2019年,格林美正極前驅體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60%。

2020年,格林美繼續發力前驅體和正極材料。公司定增募資24.25億,用於投建寧德福安工廠5/2萬噸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產能和新增荊州工廠3萬噸三元前驅體產能。

打造閉環

提升再生資源業務價值

儘管在新賽道上取得了突破,格林美再生資源業務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在前驅體的生產過程中,原材料(主要是鎳鈷錳)占成本比例高達85%-90%,這就意味著,誰能控制原材料的成本,誰就能取得優勢。

但中國的鎳鈷資源非常匱乏,2018年中國鎳和鈷產量僅占全球的4.8%和2.2%,鎳鈷礦產資源進口依賴度高達80%以上。為了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通過動力鋰電池回收利用提取鎳鈷資源就成為了鋰電池產業鏈閉環的關鍵。

格林美通過對廢舊動力鋰電池的回收處理,從而以較低的價格取得鋰電池正極的原材料鎳鈷錳,實現了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毛利率的目標。2019年,格林美電池材料業務的毛利率達22%,遠高於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的中偉股份(毛利率約14%)。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可以預見,未來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的市場空間非常廣闊。三元動力鋰電池壽命較短,只能滿足汽車正常動力需求3年左右。當動力鋰電池壽命衰減至80%以下時,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將出現明顯下滑,就需要進行更換。隨著第一批汽車鋰電池進入更換周期,鋰電池回收再利用將迎來規模化的浪潮。

搶占資源高地

格林美能否實現價值爆發?

格林美目前價格為9.15元,動態PE100.38倍,2020年12月開始上漲,12月上漲36.79%,今年元月上漲30%。這樣的股價高嗎?

(格林美近一年漲幅周K線)

格林美的上漲的背後邏輯,是國家政策對清潔能源的大力支持。

據頭豹研究院的相關報告,2014年至2018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回收處理市場規模從0.3億元增長至8.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26.6%。預計未來5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回收處理市場規模將以43.1%的年復合增長率,於2023年增長至52.5億元。

2021年1月4日,工信部部長肖亞慶在談及2021年工業通信業發力點表示,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汽車產業實施路線圖,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並行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這對像格林美這樣的公司是一個重大利好。

除此之外,格林美暴漲背後也不乏消息面的推動。

去年12月9日,格林美發布公告,收到公司控股子公司格林循環的通知,格林循環已向江西監管局申請辦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輔導備案登記,並於12月28日收到了江西證監局予以輔導備案登記的反饋。

格林美還將觸手伸向了寶貴的鎳資源,1月5日,格林美旗下公司與印尼達成鎳資源合作,完成重大重組計劃,攜手寧德時代、青山鋼鐵投資7億美元建設印尼紅土鎳礦生產新能源材料項目,可年產5萬金屬噸硫酸鎳晶體,預計2021年可實現量產,可有效保障公司鎳原料的戰略供應。

但格林美也並非可以高枕無憂。

目前,格林美的主營業務之一是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和前驅體業務,儘管三元鋰電池仍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主流,但曾一度被認為「過時」的磷酸鐵鋰電池,正在迎頭趕上。

在眾多投資人眼中,格林美是一個「另類」,難以複製,這也或許是其獲得機構青睞的原因。倫敦諮詢公司Circular Energy Storage創始人漢斯·埃里克·梅林(Hans Eric Melin)在參觀了格林美循環產業園後表示,「格林美在電池供應鏈中『地位獨特』,它成功地利用了自己作為回收商的先期經驗,將成為領先的電池材料公司之一。」

清潔能源大熱的背景下,地位獨特的格林美衝擊千億市值的路有多長,值得密切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MP68HYBDlXMa8eqCE_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