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
本學期資料費278元,請儘快繳費」
「我是一班班主任
您的孩子在學校暈倒了
急需用錢,快轉帳到這個帳戶」
……
家長收到類似信息
先別著急轉帳
你很可能已經陷入騙子圈套!
僅憑一條信息就轉帳
很有可能是班級群繳費詐騙
看見連結就點擊
很有可能是
盜取個人信息的木馬連結
……
學期伊始
隨著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
越來越緊密
騙子們也開始異常活躍
以下騙術
請家長們務必擦亮眼睛
高度警惕!
常見騙術一
想方設法混進班級群
假冒班主任或老師在班級群里
發送各類繳費信息
詐騙分子會在社交軟體上搜索「班級群」「年級」,碰上一些入群無需驗證或群管理不到位的,很容易就能矇混進群。還有的騙子會蹲守在校園門口,通過與家長閒聊、套近乎的方式,索要家長群(班級群)的二維碼;或者掃描學校公眾號發布的新生群二維碼入群。
進群後先「潛水」一段時間,鎖定班主任老師的身份並摸清其活動規律,隨後克隆班主任或老師頭像和暱稱,在班級群里發送有關「學校收取學費、資料費、班費、資料郵寄費」「充飯卡」等信息,或私信聯繫家長繳費,從而騙取錢財。
另外,詐騙分子還可能會安排同夥在群里發送已繳費的截屏,以此帶動其他家長一起繳費。由於家長群(班級群)的真實性,許多家長見「老師」發布通知後,不但不會有所懷疑,反而立即響應,向騙子提供的二維碼轉帳匯款。
特別是新生家長需高度警惕,新生入學,家長與老師之間尚不完全熟悉,此類詐騙處於高髮狀態。
8月27日晚,某地派出所接到3名家長求助,稱其在家長群內被騙。其中一位初一新生家長戴女士表示,她掃碼進入學校公眾號發布的新生群後,群內一自稱班主任的「陳老師」便打來電話,以「充飯卡」為由,要她購買1200元某平台充值卡。當戴女士完成操作後,卻發現卡內餘額不見了,趕緊向警方求助。
警方核實情況後,發現3人被騙遭遇如出一轍,都是騙子混入學校「新生群」冒充老師,以「充飯卡」為由行騙。
常見騙術二
「您有一筆助學金待領取」
詐騙分子常以教育部門或慈善機構的名義,通過電話或簡訊聯繫學生,聲稱有助學款或捐助款需發放,但因系統問題無法直接到帳,要求學生提供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或者要求繳納相關手續費用,從而實施詐騙。
獎學金、助學金的發放等,都會有官方通知渠道與規定程序,不會通過電話、簡訊、微信等方式聯繫個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繳納手續費、保證金等任何費用。
常見騙術三
「冒充同學借錢應急,騙取錢財」
開學後,同學們之間的交流增多,詐騙分子也在伺機而動,利用孩子樂於助人、幫助同學的好心,尋找騙取錢財的機會。
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盜取社交帳號,並摸清帳號所有者的人脈關係。鎖定受害人後,詐騙分子便會冒充受害人的同學等,以「朋友出車禍」「酒後鬥毆」「家人生病」等理由,謊稱急需用錢,讓受害人將錢轉到指定的帳戶上,從而實施詐騙。
不僅僅是因為騙子善於偽裝
更關鍵的是
他們抓住了家長對學校、對老師的信任
讓家長們防不勝防!
摸清騙子套路後
家長和老師要做好以下幾點
如果你是家長 須謹記
1. 分辨信息的真假。在家長群(班級群)里,家長如果收到任何需要掃碼或「交費」「轉帳」等信息通知時,可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核實,不要急於轉帳、匯款,一旦發現可疑情況,請保存好相關證據並及時報警。
2. 對於涉及個人和孩子隱私的信息,儘量避免發在家長群或者其他公開的網絡平台,也儘量不要提及孩子具體的姓名、班級等詳細信息。
3. 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務必先核實對方身份後再進行添加。
4. 凡是孩子通過手機簡訊、QQ、微信以「培訓班繳費」等理由要求轉帳匯款的,務必先與孩子本人電話溝通或當面核實,以防被騙。
5. 一定要保存好老師電話,接到類似「孩子受傷、突發疾病」等需要轉款的電話或信息時,保持冷靜,先聯繫學校老師或當事人,不要盲目匯款。
如果你是老師 須謹記
1. 要加強學校家長群等各聯絡群管理。應開啟入群驗證功能,並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群的成員身份進行審核,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
2. 一旦發現身份可疑人員,及時清除出群。
3. 提醒群成員謹慎發言,不亂髮、亂點連結,謹慎發言,不輕易向無關人員轉發群眾的重要文件、通知等。
4. 遇涉及孩子重大問題時,儘量通過電話或家長會、當面告知的方式聯繫家長,避免將孩子隱私信息發至群里。
如果你是學生 須謹記
1. 收到同學、好友通過QQ等社交軟體發來的借款、代付等請求時,一定要與對方電話或者當面核實,切勿直接轉帳付款。
2. 如果好友、同學與你視頻聊天,可以通過互打手勢確認或制定行為動作進行辨認,防止遭遇AI視頻換臉詐騙。
3. 如果發現個人QQ等社交帳號被盜,應及時找回帳號並提醒親友,以免他人上當受騙。
4. 遇到同學、好友的求助,可第一時間與家長、老師溝通交流,徵得同意。遇緊急特殊情況及時報警。
廣大家長朋友
一定要擦亮眼睛
對於「老師」發來的信息
要多方驗證核實後再進行操作
同學們在享受校園生活時
也要增強自我防範意識
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
若遇到詐騙
第一時間撥打報警電話
110或96110(全國反詐專線)
或到派出所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