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聯動家長, 共同為孩子成長助力?老師們不妨每天往家長群發一段話,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
今天小編為您帶來最新版,老師們可以嘗試發到家長群里,看看家校共育會有哪些新變化吧。
01
@所有人
今天分享:學會和孩子議事論事
錯誤做法:看看你今天的作業,錯了一堆,還和XXX去玩了幾個小時,你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
正確做法:我注意到你今天花了不到半小時就寫完了作業,然後匆匆忙忙跑出去和你的小夥伴玩了2小時,結果導致算數的出錯率好高,和你以往的準確率相差好大啊。媽媽/爸爸相信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的時候,你會安排好時間,先快而准地完成作業,平衡好學習和玩。
切記:不要小看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也不要讓孩子輕易突破自己的底線。
02
@所有人
今天分享:批評的時候要對事不對人
錯誤做法:我一小時前看到你在玩手機,現在回來看到你還拿著手機,你不是答應我只玩40分鐘的嗎?你怎麼說話不算數?我還能信任你嗎?/我們之間還有信任可言嗎?
正確做法:你今天放學回來已經玩了一小時手機了,按照我們的約定,你要歸還手機了哦。
當孩子按照約定歸還手機,無論他是否有點小情緒,我們都要及時肯定他:謝謝你遵守我們之間的約定,讓我有了滿滿的安全感,減少了因為擔心你沉迷手機的焦慮,我很喜歡我們之間的相處。
切記:家長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不要忘記處理問題的焦點,千萬不要越說越生氣,開始翻舊帳,從玩手機扯到學習,從學習又說到平時他沒有幫忙做家務,缺少責任心......每次只解決一個問題,要精準突破。
03
@所有人
今天分享:孩子渴望父母能聽自己說話
正確做法:在家庭親子對話中,應該讓孩子多說話,家長用心傾聽。父母說與聽的比例最好控制在1:2,讓孩子多說話,孩子說話量應該是父母的2倍。父母要學會把談話的主角讓給孩子。
切記:親子關係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傾聽的品質和有效的回應,孩子更容易對願意聽他們說話的人產生好感。
04
@所有人
今天分享:溝通中,有些提問方式是無效的
錯誤做法:
作業多不多?作業寫完了嗎?怎麼還沒有寫完?
在學校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
為什麼你不會?為什麼你不行?為什麼......?
你連這樣簡單的題都不知道嗎?
你看我說什麼來著?你看看是不是?
你能不能別磨蹭了?
......
正確做法:減少使用一般疑問句和孩子溝通,否則得到的答案可以是很膚淺的或者很敷衍的;可以單一或者同時使用5W1H(事件what、地點where、誰who、為什麼why、如何發生how)詢問一件事,從孩子的回答中,可以得知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從而可以引導孩子塑造正確的三觀。
05
@所有人
今天分享:學會轉化孩子無力的語言
正確做法: 當孩子內心力量少了的時候,會經常說:我做不了,我不知道,我不會,題目太難了, 我沒有辦法......聽到孩子這些話,家長先不要生氣和責罵孩子,可以試著轉化為簡單行為的方法,鼓勵孩子先行動起來。
我做不了——我們試著先從第一題開始做。
我不知道——想想看,我們可以從文章哪裡找到答案/題目已知條件得出什麼?
我不會——你想了解什麼?需要媽媽/爸爸教你點什麼?
題目太難了——完成全部是有點挑戰,我們可以從你會做的部分開始試試。
切記:只要孩子行動後有了一點點進步,我們都要馬上積極地表揚;鼓勵孩子繼續嘗試,再繼續肯定+表揚。這樣的正面強化逐步讓孩子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
06
@所有人
今天分享: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
當孩子去一個新環境,迎接一個新的挑戰,難免會感到害怕,這個時候,父母的鼓勵很重要。
接納和包容孩子的「負面情緒」
孩子說:媽媽我害怕!
錯誤做法:「這有什麼好害怕的?」
正確做法:「媽媽知道了,如果是我的話,我也會這樣。」
切記: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會沒有力量去嘗試新事物。
陪伴是最好的鼓勵
正確做法:陪伴可以是在場的,比如:「放學的時候,媽媽會在門口等你出來。」
陪伴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媽媽會一直給你加油!等你勝利回來!」
切記:當孩子完成挑戰,要及時跟孩子用「經驗+感受」進行正面強化。跟孩子說:「你能解決這個問題,真的很勇敢。」 「你這樣做,真的太機智了。」
07
@所有人
今天分享:如何回應孩子的感受或者困擾ta的問題
正確做法: 最有效的回應方式之一是「邀請對方多說一點」。回應中不包含傾聽者的如何想法、判斷或者情緒,而是邀請和鼓勵孩子分享ta的想法、判斷或者情緒。
其中最簡單的是不帶任何意見的回答:「真的呀?」「怎麼樣?」「有意思」「你真的這樣做了?」還有一些回應方式是更加明確傳達了邀請對方繼續談話或者引導對方說得更多的訊息,例如:「給我講講」「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看法」「這似乎對你很重要」「你想談談這件事嗎?」
切記:經常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會沒有力量去嘗試新事物。這些開啟法會讓孩子感受到鼓勵,與父母更加親密,願意敞開心扉,並傾訴他們的情緒和想法。
08
@所有人
今天分享: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支持性的語言
切記:當孩子在生活中歷經磨礪,無法做決定的時候,父母可以使用支持性的語言,告訴孩子可以慢慢來,爸爸媽媽在陪伴你。
正確做法: 可以試著和孩子這樣說:
你覺得需要爸爸媽媽為你做些什麼嗎?
如果你決定做......爸爸/媽媽支持你。
沒有人一出生什麼都會,慢慢來,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遇到困難是一件好事,說明你又有機會成長/經驗值+1了。
你能戰勝......真的太了不起了/比我當年厲害多了。
本文來源 | 張玉石名班主任工作室(內容有刪改)
圖片設計 | 王榮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