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結孩子」: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但並不因此快樂

2019-08-13     知識分子

「 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蝴蝶結孩子」,

但我並不因此而快樂。

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

我的基因就缺少了一部分。

慢慢的,我會有癲癇的症狀出現,

還會比同齡的孩子發育的慢一些。

慢慢的,我的臉上長滿了奇怪的「痘痘」,

好像蝴蝶結一樣。

慢慢的,小夥伴們離我而去……

我渴望小夥伴們依然願意和我玩。

我渴望有人站在我身邊,

陪著我告訴我「你永遠不會孤單」。

一個結節性硬化症孩子的自述

我來自河北農村,

自幼父親半身不遂臥床不起,

全靠母親艱難支撐。

在那時,吃飯便是頭等大事,

我從沒做過細緻全面的身體檢查。

誰知,一顆定時炸彈就這樣埋藏了十幾年,

直到我兒子出生。


2005年,35歲的我終於榮升為父親,

每天被幸福所包圍,

心裡充滿憧憬和對來生活的勾畫。

很可惜幸福很短暫。

兒子一歲多時,突然出現偶爾面部呆滯、

無故摔倒、大小便失禁的現象。


跑了幾家醫院依舊無法確定病因,

有醫生建議去北京兒童醫院神經科。

11月份初冬的北京,

我連續排了幾夜都掛不上號。

最後在苦求下,

終於在別人的幫助下拿到一個加號。

沒想到,診斷結果是一個晴空霹靂。


兒子發病日益嚴重,

每天八九次癲癇發作——直挺挺躺在地上,

身上磕的青一塊紫一塊。

我天天目不轉睛的盯著他,

一旦發現異常,就馬上跑上去抱住他;

為免發作時咬傷舌頭,

我就把手塞進孩子嘴裡,手指都被咬爛了。


更大的不幸接踵而至,

不久,我本人也被診斷為結節性硬化症患者。

想到兒子的病是來自我的遺傳,

自責悔恨充斥內心。


合同期滿後,我被單位清退,

高昂的醫療費用很快耗盡家中積蓄,

不得不又變賣老家的房產。

沉重的精神和經濟負擔

壓的我幾乎走投無路。



在孩子哭求的那一刻,我番然醒悟:

怎麼能把自己自私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孩子是無辜的,將來的路還很長,

仍要樂觀的堅持下去。


為了孩子,我努力調整精神狀態,

天天為自己打氣;

我堅信會有治療方案,

讓兒子像正常孩子一樣。


每當孩子在街上發病,

就會引起路人好奇圍觀;

周圍人的異樣眼光對孩子

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

為此,很多家長不願帶著孩子出門。


作為一個患者和患者的家長,

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這個群體,

傳播更多的正能量。

我倡導患者家庭在各自城市組織「微旅行」,

為更多的孩子提供融入社會的機會,

營造一個就醫、生活、接受教育的良好環境。


2013年

北京蝴蝶結結節性硬化症關愛中心成立,

由我擔任負責人。

全國各地的病友家庭

在這裡找到同病相憐的夥伴;

大家都親如一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共同探尋醫治結節性硬化症的方法和門路。

雖然力量微薄,

但我們一直積極的努力著,

在全國建立十餘家門診,

解決患者就診難題;

通過與基金會合作、網絡眾籌等方式

救助了近兩百個病友家庭;

邀請國內外專家推動促進結節性硬化症的

學術交流以及疾病的診治。


每當我看到其他患者臉上笑容洋溢,

內心就會收穫幸福滿足。

不管之前遭遇過什麼,

此時此刻,都會覺得,這一切很值得!

這是件

讓人感到由衷開心和無比欣慰的事情。

把臉面向陽光,就看不到陰影。


今天暖心科普的主人公名叫劉金柱

他本人是一名結節性硬化症患者,

同時還是一位病童的父親;

也是北京蝴蝶結結節性硬化症

罕見病關愛中心的創始人,

大家親切的稱他「濤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5k7HG0BJleJMoPMff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