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海對我國的影響有多大?專家詳解→

2023-08-24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日本核污水排海對我國的影響有多大?專家詳解

北京時間今天中午12點(日本當地時間13點),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據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將會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由於時間跨度大,影響範圍廣,日本政府這一決定一經公布,引起多方反對。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會帶來哪些影響?有專家表示,日本政府並沒有採取負責任方式去處置核污染水,而是將這種環境風險轉嫁給了全世界。

日本究竟為何

要選擇將核污水排放海洋?

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連海事大學黃渤海研究院院長張晏瑲表示,2011年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發生地震,引發海嘯。大量的水衝擊到日本福島核電站,後來引發爆炸,當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為了冷卻燒毀的核反應堆,用大量的海水將核反應堆降溫,實際上在那時就有超過1萬噸的受污染海水排放。之後,日本將受污染的海水通過儲水罐方式儲存起來。從2011年到2023年,12年時間,日本建築了超1100個儲水罐。每個儲水罐平均能夠儲存1000~1300噸水。到目前為止,儲水罐容量基本上已經達到飽和,為此他們選擇將核污水排到太平洋去。

除了將核污水排放大海,是否還有其它處理方式?張晏瑲介紹,比如蒸發釋放、電解排放、地下掩埋等,這些都是選項。但是,日本最終選擇通過海底管道的方式把核污染水排出去,是由於其他的方式都需要非常高的技術含量,經濟成本會很高,因此選擇成本最低的一個方案。這樣將污染源轉嫁到全世界各地,是 極端不負責任 的。

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兩年多來,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的正當性、合法性、安全性一直受到國際社會質疑,日方迄今未解決國際社會關於核污染水凈化裝置長期可靠性、核污染水數據真實和準確性、排海監測安排的有效性等重大關切。中方等利益攸關方多次指出,如果核污染水是安全的,就沒有必要排海,如果不安全,就更不應該排海。日本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不正當、不合理、不必要。

核污水≠核廢水

專家表明,核污水不等於核廢水,日方卻將它們混為一談。核污水危害更大,含包括氚在內的64種核放射性物質。

福島核污水預計多久影響我國?

日本此次核污水排放多久會影響到我國?北京師範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解釋,核污染水在進入海洋環境之後,首先是通過洋流的輸運,會擴散傳播到不同的大洋。此外還會通過海洋的生態系統,例如食物鏈的傳播而不斷傳遞,並且也有可能通過公眾攝入海產品的方式進入到人體里,從而對海洋生態系統或人體健康帶來一定的潛在影響。

余雯表示,據之前對福島核事故的監測,大部分污染物是會向東傳播,然後跨越整個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會通過西太平洋膜態水的傳播向西南方向進入,大概 一年半到兩年 的時間進入我國海域。

日本民眾抗議核污水排海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森林表示,日本核污染水經過一圈後,與我國接觸的水域核放射量會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響不大,尤其是對當地影響,例如日本經濟、當地漁民生計問題、周邊韓國海產品等等。從社會角度來看,它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發展。

劉森林表示,我國民眾也不需要太過恐慌,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事故導致的日本輸華食品放射性污染問題,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並及時應對。近日,海關總署也提到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產品輸入。

近日,韓國海鹽需求量激增。受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計劃等因素影響,部分消費者和零售商開始囤積海鹽。韓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海鹽,以應對海鹽市場的波動。對此,張晏瑲表示,我國食用鹽與韓國不同,主要來自井鹽,不會涉及污染區域,居民不用過度囤鹽。

來源:央廣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568a439a3bbd59f2bc607320a31cf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