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後半場,拼的是復原力(深度好文)

2023-10-24     富書

原標題:人生後半場,拼的是復原力(深度好文)

作者:逃熙(富書作者)

自然界有一種名叫蠑螈的古老物種。

無論是把它的四肢、眼睛、大腦還是心臟切掉,它都能在傷口分泌一種激素,讓受傷的部位重新長出來,甚至長得比之前更強壯。

這種驚人的復原力,讓它的種族變得強大,得以在地球上長久生存。

成年人,也應該擁有蠑螈一樣的「復原力」。

縱使生活一次次將我們打倒在地,我們也能一次次爬起,撫平傷口繼續馬不停蹄地前進。

人生的後半場,學會自我復原

記得網上有個提問:「你人生中太晚明白的人生哲理是什麼?」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你永遠不知道,生活的大錘會如何砸到你頭上,唯一的課題就是自我復原。」

關於人生,我們都期盼一切遂心如意,但隨著長大,一些天災人禍、生老病死的情節,我們無法料到,一旦發生,就需要我們擁有復原力去治癒自己。

一天,刷到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漂亮的女孩面對鏡頭自信地擺著poss,但很奇怪的是,這女孩沒有左腿和左手。

這位博主叫小翁,在25歲花一樣的年紀,不幸遭遇了車禍,在ICU昏迷了13天。

她醒來驚恐地發現,自己的一隻腿和一隻手被截肢了,男友也不辭而別。

車禍、截肢、失戀……似乎世間的疾苦,都同時降臨在了她身上。

痛不欲生中,她醒悟——沒有別人能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小翁說:「發生車禍後,我曾有一個階段是特別崩潰絕望的。但在崩潰之後,我想要調整好自己,重拾信心繼續挑戰人生。

如今小翁的心態,從崩潰的邊緣驚人地復原了。

她接受了殘缺的身體,開始積極地生活,用「血肉苦弱,機械飛升」來幽默地調侃自己。

裝上漂亮的假肢,染上藍色的頭髮的她,頗有些「賽博朋克」之美;

小翁還投身於支持殘障人士的公益中,去創造新的價值,上天以痛吻她,她報之以歌。

復原力,讓她受傷的枝丫再次綻放出驚艷的花兒來。

人生在世,快樂與痛苦是齊足並馳的,當生活的重錘揮落,唯有學會自我復原、重拾生活的熱忱,才能滿載幸福回航。

周國平在《人生不較勁》里寫道:

「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但可以支配對待命運的態度,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人生漫漫,總有些事我們控制不了,總有些情況我們把握不住。

但我們能控制的,至少還有自己的態度,和選擇自我復原的權利。

人生的後半場,學會自我復原,恢復自己的信心,還原心中的寧靜。

用淡然,從困境中自愈;用洒脫,從痛苦中復原。

痛苦也許會降臨,但保持心中的復原力,總能讓我們重新掌握生活的船舵,繼續意氣風發地向前。

復原之力,決定了你能走多遠

陸小曼在書中寫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麼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癒自己的,只有自己。」

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像負傷中箭的戰士,能決定我們走多遠的,是一個人的復原力。

《當你像鳥飛往你的山》中,作者塔拉寫下了自己戲劇化的人生經歷。

在最初的十七年,塔拉似乎拿到了一個奇爛無比的人生劇本,她生活在一個像「垃圾場」一樣的家庭。

她的父親患有躁鬱症,要求家人都對他絕對崇拜、不允許有自己的意志。

全家人在父親的「統治」下,不能讀書學習,受傷流血了也不能治療。

她的哥哥非常暴力,常常對她拳打腳踢,甚至當著她男友的面把她的頭按到馬桶里,而她的母親只會唯唯諾諾,選擇沉默。

可這樣「垃圾堆」一樣的原生家庭,卻沒有讓塔拉自我放逐。

塔拉找尋了機會逃走了,一路披荊斬棘,考入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逃出了惡魔一樣的原生家庭。

如今的塔拉熠熠生輝,從大字不識一個的「野孩子」,變成名校博士和暢銷書作家,人生徹底翻了盤。

在塔拉身上,有一種驚人的自我復原力,即使受到原生家庭的巨大傷害,她仍然能調整自己的狀態和方向,讓人生向著幸福和自由駛去。

擁有復原力的人,能在受傷後,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讓人生不至於滿盤皆輸。

2018年6月份,在萬達會議上,萬達女高管徐毓因為沒有完成業績而被嚴肅批評。

隨後,人事向她施壓,透露將會撤銷她的總經理一職的消息。

也許是自尊心的緣故,也許是委屈至極或其他原因,她只留下一句話:「今天這個會我不開了,我不幹了。」便離開了會議室。

之後,她從高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此優秀的女精英,不知已經歷多少大風大浪,卻在當打之年了結性命,讓人唏噓不已。

面對逆境,復原力決定了我們能走多遠。

因為一個擁有復原力的人,總能從極端情緒中調整自己,把逆境變成自己的修道場;

而那些缺乏復原力的人,一旦處於暴怒或極度絕望當中,就會喪失信心,甚至採取過於偏激的行為,造成無法挽回的結局。

泰戈爾說:「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

人生在世,總有意想不到的挫折、意外、打擊。

無論遇到多大的陰霾,盯著這些障礙而沉浸於痛苦。

擁有復原力,正視當下的每一份挫折,調整好情緒,才能度過瓶頸。

當你有了從逆境中復原自己的能力,你就會無懼人生的插曲,在人生的旅途中平安遠行。

人生堅韌,從擁有復原力開始

有句話說得好:「日子不是老盯著傷心事盯出來的,是昂首挺胸朝著朝陽一步步走出來的。」

人生在世,要懂得自我復原。

你可以回頭看,但不能往回走,你可以一時悲傷,而不能一直悲傷。

楊絳筆下的《我們仨》,看上去像是在抒寫夢境。

但其實,它也是楊絳記錄自己逐漸接受女兒、愛人離世的回憶錄。

當一個人已年近百歲,我們能想像到的,大多是頤養天年之樂,兒孫繞膝的畫面。

但楊絳卻在耄耋之年,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之痛。

一家三口原本溫馨度過了幾十載,至愛的女兒錢瑗卻突然患病離世,深愛的丈夫錢鍾書也在次年離世。

接連失去兩位親人,溫馨的三口之家獨留年近百歲的楊絳。

這就猶如人生的末尾上演刻骨悲劇,其中苦楚,只有她一人承受,其中滋味,定是痛心疾首。

她不敢做夢,又不敢不做夢,因為不做夢,連親人都見不到。

但楊絳卻沒有沉淪悲傷,而是在文字世界復原自己。

她用筆墨來續寫她的夢,在夢中重現與錢鍾書、錢瑗相聚的美好,

在紙筆的記錄下,以一種緩慢的過程,發泄了心中的悲傷,表達著自己的思念,也逐漸治癒了自己的心。

《人間告白》中有句話:「別在悲傷里沉浸太久,哭過後就再勇敢往前走一點。」

這世間,美好在時間上是相對的,從來都沒有時時刻刻美滿的人生,

我們註定會遇到挫折、磨難,甚至生離死別,但在這之後,能讓我們往前走的,是我們對於自己的復原和自愈。

那如何修煉自己的復原力呢?有三個方法分享給你。

1、接受現實,解決當下的問題

黛安娜·庫圖(Diane L. Coutu)在《面對困境:「復原力」的密碼》中提到,復原力的特徵之一,就是直面現實。

因為一個人只有在冷靜的狀態下,才能有足夠的靈活性,去找到翻盤、或是讓自己心情舒適的方法。

面對已經發生且無法改變的事情,我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平靜的心態接受它,

跳到第三者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接受現實,先把當下的問題解決。

2、轉移注意力

當你沉浸在一些不好的情緒中,可以試著通過做一些積極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這些方法因人而異,比如楊絳先生是通過寫作來轉移注意力,曾國藩曾用冥想打坐來緩解征戰的焦慮等。

找到屬於自己的情緒釋放的出口,才能讓心中的傷口慢慢長好,讓思緒更加平靜。

3、尋找意義感

當我們經歷重大的挫折後,就容易喪失生活的意義感,所以修煉復原力的重要一步,就是尋找意義感。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的女兒在22歲時因病去世了,他一度喪失意義感。

如今,這位父親正戴著女兒學士服上佩戴的劍領,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想要深入研究AI重建遺產技術,

這種從悲傷中振作,在女兒離開後尋找意義的方式,讓人倍感尊重。

找到新的意義感,可以是學術追求、公益事業,也可以是任何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一絲光和熱、有意義的事情。

其實,去從悲傷中振作起來,尋找治癒自己的方法,從痛苦中復原自己,本身就是一種自愈。

生命最堅韌的部分,不在於所有風平浪靜的日夜。

而是在於風浪襲來,自己如何重整旗鼓,從悲傷中重新涅槃。

從傷痛中醒悟,恢復對生活的熱愛,用復原力去自愈,才對得起心中所愛。

阿爾貝·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寫道:「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

生而為人最了不起的地方,不在於意氣風發時多麼風光幸運,而在於歷經痛徹心扉的磨難後如何復原。

在人生的大浪中熬出來,才能邂逅撫慰心靈的萬里晴空;

在挫折的雷電中挺過去,才會邂逅人生最幸福的風景。

當你懂得看淡過往,重整旗鼓揚帆起航,就會離煩惱更遠,離幸福更近。

願你在人生路上,擁有強大的復原力,歷盡千帆,不墜青雲。

作者簡介:逃熙,富書作者,從小鎮女孩到英國愛丁堡大學MA,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長期主義者,只想把讀書寫作這些美好的事情堅持下去,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1bdcc489b6da4843c5403342ac6f2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