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彈性思維

2024-08-20     富書

作者:綺夢(富書作者)

美國作家蒙洛迪諾在《彈性》一書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位魔術師聲稱,可以把桌球扔出去後,不藉助任何外力,然後自己彈回到他手上。

在場的觀眾都不信,結果他突然把球拋向天空。

原來,魔術師所說的扔是向上,而非大眾認知的把球向下或朝外扔。

蒙洛迪諾把魔術師的這種思維稱作「彈性思維」,指的是:

那些跳脫出傳統的慣性思維、或者說擺脫經驗主義的束縛,善於靈活變通,創新性的思維

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受困于思維定式,總習慣用固化的邏輯來思考問題。

殊不知這只會讓人生不停地在原地打轉,永遠也難以觸碰到新的契機。

其實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是,彈性思維。擁有彈性思維,才能觸碰到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慣性思維」的陷阱,正在拖垮你的生活

創業酵母創始人張麗俊,在創業初期,曾親手開除了一個高管。

這位高管來自大廠,畢業於頂尖名校,有著非常好的工作履歷,但張麗俊卻毅然決然地開掉了他。

因為自從他上任,團隊出現大批量人員離職。

他習慣於大公司的經驗、制度,也按部就班地如法炮製:

每天都要開會,且一開就是好幾個小時,導致大量的時間消耗在會議上,從而耽誤了工作進度。

還有過於專制的領導風格,造成了極度高壓的工作環境,使很多員工感到了不被尊重和工作上的價值貶低。

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有句話,說得很經典:

「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你卻稱其為命運。」

很多時候,把我們「圈」在原地的,不是外界的因素,而是固有的思維習慣

一個人一旦有了思維定式,就只會用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來看待問題,從而堵死了新的認知和出路。

還記得那個著名的跳蚤實驗嗎?

心理學家基裏海莫特,把跳蚤放入玻璃瓶中,跳蚤一開始一下就能跳出來。

當他把玻璃瓶加上蓋子,跳蚤每次跳躍都會撞上去。

隨後經過多次嘗試,跳蚤就降低了跳躍高度,也的確沒有撞到玻璃蓋了。

然而當他拿走蓋子時,跳蚤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再也不敢嘗試新的高度,只能任由自己困在瓶中。

想起導演李安曾在訪談中說過一句話:「不要太習慣經驗,它會變成一種慣性。」

經驗並非萬能鑰匙,有時候反而會束縛你的頭腦,讓你只能循著舊路而去,再沒了創新和突破的能力,最終淪為它的奴隸。

經驗可以參考借鑑,但絕不完全依仗,當某條路走不通時,不妨學著換個方向和角度,許多難題或許就會迎來新的轉機。

真正厲害的人,都擁有「彈性思維」

1967年,有一位年輕的高管叫大衛·沃勒斯坦,被上級領導要求想辦法提高電影院的爆米花銷量。

起初,沃勒斯坦也非常努力地嘗試了各種營銷手段,但爆米花的銷量仍然不見增長。

正當他愁眉不展時,偶然發現許多觀眾通常買了一次爆米花後,就不會再買第二次了。

他想,或許其實是他們也還想吃,但又害怕買兩袋會看起來顯得很貪吃,所以才不好意思。

他突然靈光一閃,突然萌生一個大膽的想法:

要不索性提供一個更大號包裝的爆米花,就可以避免觀眾買第二袋的尷尬。

與此同時再提升一點點單價,這不就能一舉兩得。

不久之後,他推出了超大尺寸的爆米花。

結果,超大份的爆米花果然深受消費者喜愛,讓營業增長了好幾倍。

甚至連很多餐飲行業,也紛紛跟風效仿推出了超大份的菜單。

人與人最大的差距,往往不在於情商和能力,而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

愚者固步自封,智者善於變通。

生而為人,其實沒有誰的一生能諸事平順,誰也免不了會遭遇生活的刁難,和命運設下的難關。

只是有人習慣把過往經驗奉為圭臬,凡事墨守成規;

而有的人讓自己養成了彈性思維,主動掙脫了思維的囚籠,拓寬了認知的邊界,從而越過經驗主義的陷阱。

大思想家詹森曾說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

那些曾經讓你引以為傲的特長,也許有天就會被悄無聲息地取而代之;

眼下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也可能未來再回看,就會暴露出了漏洞和短板。

唯有養成富有彈性的思維方式,凡事與時俱進,才能撥開生活中的重重迷霧,哪怕真的行至困境,也會邁向新的柳暗花明。

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彈性思維」

台灣著名教授曾仕強曾說:「一個人一定要記住隨時調整,經驗是可貴的但也是可怕的,太固執己見會喪失很多新的機會。」

只有養成彈性思維,才能拓寬生命的厚度和廣度,把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1、 摺疊過往經驗,打破思維定勢

你知道醜陋玩具是怎麼誕生的嗎?

它是艾士隆公司董事長布希耐偶然有一天在郊外散步,看到幾個小孩在玩一隻骯髒且異常醜陋的昆蟲。

他頓時聯想到市面上銷售的玩具都形象優美,這些小孩子為何對丑蟲子情有獨鍾,會不會也有市場呢?

於是他快速研製出了一套「醜陋玩具」,推向市場。

果然一炮而紅,「醜陋玩具」給艾士隆公司帶來了巨大收益。

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堵牆,它可能是老舊的觀念,也可能是固有的經驗。

對問題束手無策時,不如主動推倒思維的高牆;走不通的路,不妨試試轉個彎。

每推翻一堵牆,人生便多了條出路。

2、適當放空拖延,保持思維碰撞

有研究表明,拖延和創新之間是存在相關性的,有時候適當放空,會對思維更有幫助。

蒙洛迪諾曾和霍金共事過一些年,當時霍金一直被疾病困擾,導致他們的交流速度很慢。

可也正因為這樣,才讓蒙洛迪諾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霍金的想法。

而這件事給了他一個啟發:

與人交談時,慢一點的交談節奏,能讓人在交流中有著更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

當事情停滯不前時,不妨適當放慢步伐。

恰如其分的「延緩」,是思維碰撞、迸發最好的契機。

也許在你慢下來的某個瞬間,事情就會迎來新的轉機。

3、保持空杯心態,主動拓寬視野

杜俞瑾教授說:「人要有空杯心態,空杯是進步的關鍵」。

昨天的太陽,永遠也無法曬乾今天的衣裳。

過去的榮耀成就也好,失敗教訓也罷,都讓它留在昨天吧。

把一切過往清零,把自己當成一個小白去升級打怪。

保持謙卑的姿態,主動拓寬視野,聆聽不同的聲音。

當你活成一塊海綿,才能汲取到外界源源不斷的養分,無懼生活設下的重重難題。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曾說:

「想要成功,必須具備彈性思維」。因為在你追逐願景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原先有些預想是錯誤的,需要你能夠改變那些事情,對細節保持相當的彈性和靈活變通。

的確,世上唯一不變的,是一切始終在變

一味地遵循慣性思維和經驗主義,只會讓人戴上無形的枷鎖,且永遠受制於它。

唯有主動打破固有的認知,才能擺脫人生的困境,再不懼世事的變化,從容地和生活交手過招。

願您擁有彈性思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難題,都能應對得遊刃有餘。

作者簡介:綺夢,富書作者,以筆為介,書寫絢爛多彩的夢,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第4本書已出版,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9ab0b8aa0cefc52df92ed8e5f1b24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