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藥師 康作坤
淫羊藿/淫羊藿
淫羊藿古書稱之「淫羊藿」。「淫羊藿」之名,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民間又稱之為「羊合葉」,該名稱的由來是由於該藥物的發現與羊服用後的作用特性有關。晉代陶弘景曾記載:「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食此藿也。」而「淫」,古又稱作「淫」,意指放縱於男女之事。實指淫羊藿能強腎壯陽,羊食用後淫慾不休,故將「一日百合」之羊稱為「淫羊」。
同時淫羊藿的葉子的形態及其紋路都與豆葉相似,《廣雅·釋草》中有記載:「豆角謂之莢,豆葉謂之藿,故以淫羊藿為名。」而「羊」又通「陽」為諧音,在古代字義又可相互假借,淫羊藿之名也是其功效特性的體現。
但這只是名字的由來,在現實生活中,淫羊藿還是一種常用的祛風濕、強筋骨的補益藥。其藥典中記載為:淫羊藿,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其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適用於腎陽虛衰,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
同時人們所用之淫羊藿一般為其炮製品,曬乾或陰乾後,生用或以羊脂油炙用,入湯劑常用量為6~10g。而羊服用的為鮮品同時服用過量,將其當做食物食至飽腹才使其淫亂。
因此,淫羊藿雖有壯陽之功效,但在人體內一般不會引起似羊般能夠直接影響情志或致人淫亂的情況出現。
所以,不要再問藥師,喝了這個會不會像電視里的春藥一樣讓人迷亂,不要因為它的名字就誤解人家喔!
另外本品可用於日常泡服,可起到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但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不可亂用!
使用注意事項
作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中藥師 康作坤
淫羊藿/淫羊藿
淫羊藿古書稱之「淫羊藿」。「淫羊藿」之名,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民間又稱之為「羊合葉」,該名稱的由來是由於該藥物的發現與羊服用後的作用特性有關。晉代陶弘景曾記載:「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食此藿也。」而「淫」,古又稱作「淫」,意指放縱於男女之事。實指淫羊藿能強腎壯陽,羊食用後淫慾不休,故將「一日百合」之羊稱為「淫羊」。
同時淫羊藿的葉子的形態及其紋路都與豆葉相似,《廣雅·釋草》中有記載:「豆角謂之莢,豆葉謂之藿,故以淫羊藿為名。」而「羊」又通「陽」為諧音,在古代字義又可相互假借,淫羊藿之名也是其功效特性的體現。
但這只是名字的由來,在現實生活中,淫羊藿還是一種常用的祛風濕、強筋骨的補益藥。其藥典中記載為:淫羊藿,味辛、甘,性溫。歸肝、腎經。其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適用於腎陽虛衰,陽痿遺精,筋骨痿軟,風濕痹痛,麻木拘攣。
同時人們所用之淫羊藿一般為其炮製品,曬乾或陰乾後,生用或以羊脂油炙用,入湯劑常用量為6~10g。而羊服用的為鮮品同時服用過量,將其當做食物食至飽腹才使其淫亂。
因此,淫羊藿雖有壯陽之功效,但在人體內一般不會引起似羊般能夠直接影響情志或致人淫亂的情況出現。
所以,不要再問藥師,喝了這個會不會像電視里的春藥一樣讓人迷亂,不要因為它的名字就誤解人家喔!
另外本品可用於日常泡服,可起到祛風濕強筋骨的作用,但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切不可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