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腹瀉導致脫水,如何補液最有效?

2023-12-21     PSM藥盾公益

原標題:發燒、腹瀉導致脫水,如何補液最有效?

近期大家可好?據說很多人活成了「特種兵」,帶娃去兒科,兒科爆滿;孩子還沒好,自己也「中招」;緊接著家中老人也不幸感染……輪流作戰,身心疲憊不堪!

罪魁禍首是多種呼吸道病原體疊加,造成近期我國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續上升。

監測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肺炎支原體感染、腺病毒、普通感冒等。

但無論是肺炎支原體感染、腺病毒感染還是流感等,都無法避免發燒。

在發熱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而發燒服用退燒藥後會大量出汗,特別是有些孩子,睡著睡著汗水就濕透了整張床。

如果伴隨疲乏頭暈、尿量減少、皮膚乾燥的現象,很有可能您的身體正處於輕度、甚至中度脫水狀態,導致電解質的流失。

您可別小看這些電解質,它們包含鈉、鉀、氯等離子,維持著身體內的滲透壓平衡、新陳代謝等,一旦紊亂就容易出現肌無力、頭暈、心慌、噁心等各種不適。

預防和治療

預防和治療輕度、中度脫水,有三種方法:口服、靜脈和鼻飼補液。

首選方法是口服補液。

目前醫學指南推薦使用低滲口服補液鹽(Ⅲ)來補充電解質。

口服補液鹽(Ⅲ)是一種復方製劑,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鉀、枸椽酸鈉(或碳酸氫鈉)、無水葡萄糖,它屬於低滲溶液,可以迅速被小腸吸收,能及時有效地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

Ⅲ代是在Ⅰ、Ⅱ代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良,含鈉量更低安全性好,且口感淡甜,因此更推薦兒童使用。但如果有嚴重腹瀉等特殊情況,使用前還應諮詢醫生。

自製補液

當您急需補液,可手頭上沒有口服補液鹽時,其實是能在家自製的。可很多人都誤以為自製補液鹽就是水裡隨便加點鹽和糖就行,事實上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因為攝入的液體中,如果鹽和糖的濃度過高,反而可能導致脫水程度進一步加重。所以在配置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調配的比例。

在家自製補液鹽有以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

500ml米湯+1.75g食鹽(1/2啤酒蓋)。

方法二:

6平茶匙糖+1/2平茶匙鹽+1升清水(見下圖)。

注意:

調配好的補液鹽,為保證滲透壓平衡,應少量、多次服用,而不宜短時間大量飲用。

有人嫌自製補液鹽麻煩,問:「直接喝超市裡賣的電解質飲料,行不行?」

答案是電解質飲料效果不如口服補液鹽,不推薦使用!

原因是預防或治療脫水使用的補液需要低滲溶液。

因為脫水後,要使電解質溶液中的水及其它營養成分儘快通過胃,並充分被吸收,溶液中的滲透壓應當比血漿滲透壓低,換句話說,需要使用低滲溶液才能快速達到效果。

市面上的電解質飲料,根據《飲料通則》指的是添加機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及其他營養成分,能為機體補充新陳代謝消耗的電解質、水分的製品,但由於電解質飲料為等滲溶液,因此它們補充電解質的效果和速度均比不上口服補液鹽Ⅲ(見表1)。

此外,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電解質飲料與口服補液鹽III相比,會存在「鈉含量不足,糖含量巨多」的問題(見表2)。

由此可見,電解質飲料不能提供醫學比例的葡萄糖和鈉,不建議替代口服補液鹽。

另外大家熟悉的果汁、含糖碳酸飲料含糖量高,屬於高滲溶液,如果以這些替代口服補液鹽Ⅲ,則有可能會加重脫水。

註:人體血液的滲透壓範圍為280-320毫滲當量/升(mOsm/L);滲透壓低於280mOsm/L即為低滲,高於320mOsm/L則為高滲,

在這個區間範圍的為等滲。

註:筆者統計了市場上常見的電解質飲料十餘種,

如寶*力、脈*等。

圖:PSM廣東青少年工作站 王楚毓

綜上所述,若因發熱、腹瀉造成輕、中度脫水,而手上又沒有口服補液鹽III時,您可以按我們提供的兩種簡單配製方法,調配出電解質配比合適的低滲溶液,並分多次喝完,以達到快速補充電解質的效果。您記住了嗎?

作者: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黃琳琅 彭海瑩

審稿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 主任藥師 吳新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b7da8e05dbdf5c129c5645b058815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