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廣受喜愛,但並非日本歷史上真正忍者的故事

2019-08-26     廖宇探案

引子 | 火影忍者

《火影忍者》是一部以忍者作為故事主角,融合了日本歷史,宗教以及神話傳說的動漫作品。不論在日本還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擁有不少的粉絲,廣受喜愛。許多人也是通過它才了解到了忍者這個職業。雖然動畫中的忍者故事是虛構的,但也並不是沒有任何的歷史依據,日本歷史上不但確實有忍者這一個職業,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忍者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歷史角色。但與《火影忍者》中所展現的歷代火影都嚮往和平不同,歷史中忍者的形成,崛起和輝煌恰恰都立足於戰亂,因為只有亂世才能最大限度的為忍者這樣的刺殺集團提供機會和舞台。

動漫《火影忍者》

如果我們把日本的歷史當作一部「日劇」來看的話,故事大致可分4季播出。而忍者這一角色最早於第二季打了個醬油,到了第三季終於上位熬成了主演之一,活躍於源平戰爭,鎌倉時代。在之後一大段的戰國時代中忍者集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達到了人生巔峰。最終於第四季明治時代中謝幕。


第1~2季 | 忍者的雛形

第一季從公元300年開播到公元600年結束,這時日本島上的原住民還都是像電影《指環王》中「霍比特人」一樣的身材,結成許多小部落,還沒有國家的概念,吃飯靠捕魚,記事靠打結,稱王靠修墳,誰家墳大誰是老大,所以這一季叫「古墳時代」。因為這一季的演員和劇情太原始了,實在沒啥好看的,因此插播一下「中國的劇情」。同時代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五胡十六國,上演了無數像電影《夜宴》里,殺先帝篡位,前太子復仇,暗涌翻滾,殺機四伏的宮廷鬥爭大戲。之後的北魏,南北朝留下了承前啟後,對後來楷體字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的「魏碑」。再往後就進入了大家所熟知的《隋唐演義》的故事。

動漫《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

這時鄰台收視率不好的「日劇」終於熬到第二季開播,從公元600年到1200年,這一季他們終於找到了像點樣兒的演員飾演領袖,帶領一個叫大和的部落從眾多部落中崛起,形成了國家的雛形,並稱之為大和國。而他的經紀團隊為了將他打造成超級愛豆,大和巨星,於是編纂出他是「天照大神」後代這樣的人設,並起了一個聽上去就很有流量的名字——天皇。當一切就緒後天皇卻發現自己手裡沒有好劇本,沒劇本就沒法演好戲。於是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沉船喂魚也要派人到中國的隋朝抄襲原創,日本第31代天皇「用明天皇」為了表示抄抄抄求學的決心,派他的次子「聖德太子」遣隋抄襲,學習!回國後聖德太子利用在中國學習的知識,不僅推動了日本的文明進程,自己也深得古代中國執政用兵之法的真傳,抑制豪族,加強皇權,向著一代明主和政治家的目標前進。

聖德太子像

相傳聖德太子能同時與十人嘮嗑而不亂套,有著「八耳皇子」的美名。其實這都依靠他從中國兵書《孫子兵法》中領悟的「用間」之法,常派他的「志能便」(稱謂)大伴細人(人名)以各種身份混跡於社會各階層之間收集各種信息,對各處大名,朝臣,乃至百姓的情況了如指掌,提前為聖德太子打探清楚前來嘮嗑之人的心中所想,才使太子能事先準備充分。而這名充當聖德太子「耳目」的大伴細人就是一位來自伊賀國(相當於中國的省,今時日本三重縣伊賀市一帶)的人。而這個地方便是未來「伊賀流」忍術的發源之地。如今距日本東京450公里的小城伊賀,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忍者大會,許多當地居民和慕名前來的遊客紛紛穿上忍者服飾,切磋忍者技藝,再現昔日忍者時代的場景。這座僅有10萬人口的寧靜小城,在忍者大會期間會吸引3萬多名遊客的到來。

忍者大會期間伊賀大街上的忍者家庭

當時,這位大伴細人的工作無疑已經帶有了後世忍者的意思了,其身份被稱為「志能便」Shinobi(忍的意思),大概也可以算得上是忍者這一職業的雛形了。後來聖德太子又派遣「服部氏族」(伊賀忍者的祖先)去各地刺探情報,為忍者的誕生提供了重要條件,同時也為服部家族日後發展成為掌管名震日本的忍者集團「伊賀流」,服部半藏號稱「忍者之神」奠定了重要基礎。

服部半藏誕生地的石碑

其實忍者的主要工作是為封建主君干各種「髒活」,執行見不得光的任務,因此在世之時必須隱姓埋名,終年與黑暗為伴。絕不能留下文字這樣的證據,因此關於忍者的文字記錄鳳毛麟角,在日本的歷史中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忍者的起源,但後世普遍認為聖德太子運用「志能便」的「飛鳥時代」也許就是忍者的起源時期。「志能便」這一名稱到了「奈良時代」則變成了「斥候」,有偵察,候望的意思。也被視為「忍者」的前身。在聖德太子之後,日本又先後十幾次遣唐,上到治國安邦之道,下到對弈品茗之樂,把能帶的都帶回了日本,不能帶的則按照長安的模樣建造了縮小版的首都平城京(奈良)和第二個首都平安京(京都)。

日本的「金閣寺」完全的唐朝建築風格

從此日本走上了大唐買家秀之路,天皇也被包裝得像中國皇帝一樣尊貴,閃著燦爛光輝。這一季中日本換了三個首都,分別是飛鳥,奈良,平安京。於是就將這一季的名字定為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在這三個時代里通過幾代天皇的不懈抄襲努力,日本終於發展的有些像模像樣了。而忍者在這一季中尚屬雛形階段,其角色頂多只能算是打了個醬油。但在下一季中他們則在戰亂這個溫床上迅速崛起,最終上位熬成了主角。

電影《妖貓傳》中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第3季 | 忍者的崛起

通過不斷的遣隋,遣唐學習,日本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發展,日子過的好了,就會有人飽暖思邪欲,各藩地「大名」(貴族首領)紛紛搶地皮建起自己的莊園囤錢囤糧囤女人,弄得天皇也管不了,為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大名」還雇來當地的武士鎮守,這些武士便逐漸壯大成為了服務於貴族的私人武裝組織,最終形成了許多的家族武士集團。

電影《最後的武士》

有錢又有兵的貴族也越來越貪婪,總想著吞併別人,壯大自己。貴族間不斷發生矛盾和武裝衝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日本都處於被各藩地「大名」割據的狀態,他們誰也不服誰,都變著法兒的想弄死對方。在不斷混戰之中各藩的兵將常常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各藩主誰也不想打光自己的家底兒,於是便從武士和強盜中召集一些願意干「髒活」的人,利用他們進行「間諜戰」和「刺殺戰」。這一時期由於各方勢力的不同,語言也有所差異,因此對於忍者的稱呼也有很多。有的叫「間者」,有的叫「夜盜組」,有的叫「素破」Su ppa,其中最為廣泛的稱呼便是「亂波」Ra ppa。

電影《甲賀忍法帖》

到了平安時代末期,衝突加劇,最終上演了由源氏和平氏這兩個最有實力的武士家族的權利爭奪戰,史稱「源平戰爭」。勝者「源賴朝」(人名)在鎌倉設立幕府議政,搶了天皇的C位,不但開始了鎌倉時代,也開創了之後延續了700多年的幕府政權,同時也把日本拉入了最戰亂的第三季。從公元1200年到1800年。先後經歷了鎌倉時代,南北朝時代,室町時代,織豐時代,結束於江戶時代。也有人把從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這一段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稱為「戰國時代」。

遊戲《幕府將軍2》的背景設定就是「源平戰爭」

戰亂無疑是忍者發展的溫床,因此「戰國時代」也成位了忍者最活躍和最輝煌的時期,為了滿足各方利益集團的需求,當時發展出了幾十上百個忍術不同,作用不同,理念不同的忍者集團,它們被稱為流派。其中名聲最大的兩個流派分別是源於今時日本三重縣伊賀市一帶的「伊賀流」和源於滋賀縣甲賀市一帶的「甲賀流」。

動畫《甲賀忍法帖》中出現的「伊賀和甲賀」

在當時,這兩個流派的忍者集團所在的村子僅有一山之隔,但各自的理念卻有天壤之別,有時會各侍其主。若彼此的僱主(主君)處於敵對關係時,他們便不得不同室操戈。也正是如此,在後世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中,人們總習慣於將兩者以對立的姿態展現。改編自日本作家山田風太郎的同名小說的電影《甲賀忍法帖》中就講述了伊賀流和甲賀流兩族忍者之間的恩怨故事,小田切讓與仲間由紀惠分別代表兩個流派上演了朱麗葉羅與密歐式的愛情悲劇。其實拋開藝術層面的杜撰,實際上伊賀與甲賀兩族之間雖然談不上相輔相成,但也是有著藕斷絲連,甚至是祖出同緣的微妙聯繫。

電影《甲賀忍法帖》

伊賀流&甲賀流

伊賀與甲賀這兩個地方只有一山之隔,屬於群山圍繞下的一塊小盆地。但因為距離當時日本的首都平安京(京都)與日本戰國三傑的家鄉愛知縣(名古屋)都很近,所以在戰略上的位置卻是十分的重要。從鎌倉時代到室町時代始終被個各方勢力割據,因此當地人不得不為了保護自己而廣泛習武。傳說當地還因居住著許多掌握「兵法」的渡來人(日本對於當時朝鮮和中國移民的稱呼)讓當地人學會了兵法和遁術,因此也有人認為「忍術」的理論基礎是由中國傳來日本的《六韜》和《孫子兵法》而來,遁術是由中國的五行遁術而來。就連忍者的九字箴言: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也是來自於中國道家的咒語。結合這些兵法與遁術加上後期具有地方色彩的修煉和發展,才逐漸成為了其特有的「忍術」。

日本書籍中的「忍者九字箴言」

再加上當地土壤大都是黏土不適合耕作的自然環境,因此讓當地許多在田間耕種之人逐漸放棄農耕轉為以僱傭兵為謀生的職業,久而久之忍者這一職業便隨之誕生了。因此從忍者經常使用尾部栓有鐵鏈的鐮刀這樣的兵器來看依然存有農具的影子,可以手握刀柄近身作戰,也可以利用鐵鏈將鐮刀甩出刺殺對手,並用鐵鏈收回。很多忍者的武器大多都是自己發明鑄造或由農具改造的,只有使用者知其內藏乾坤,在外人眼裡則毫不起眼。

電影《忍者刺客》中忍者使用的「鐵鏈鐮刀」

電影《忍者刺客》中忍者使用的「手裏劍」

還有一些暗器乾脆用天然的石頭,乾燥果實代替,比如「撒菱」,也稱「十字釘」,是忍者逃走時撒在身後的一種菱形武器,凡是凹凸不平,能夠刺傷雙足的東西都可以拿來代用。這也是很多忍者武器失傳的主要原因之一。

撒菱

許多人印象中總認為忍者必須是以黑衣蒙面人的姿態出現,其實是受到小說和電影的藝術化影響,其實忍者最初的服裝也是當時農夫的裝束,只不過在需要時戴上頭套。平日裡看上去就是一名普通的農夫,有非常好的隱蔽性,作為身份的掩飾還會喬裝成乞丐,和尚,雜耍藝人,路邊小販等任何角色,就如同近代的隨處潛伏的情報員一樣。

電影《忍者刺客》中的忍者裝束

進入戰國時期,整個伊賀流由一個叫「伊賀惣(zǒng)國一揆(kuí)」的組織所領導,這裡「惣」就是「總」的意思,而「一揆」這兩個字的字面意思是團結一致,但在日本戰國這一特定時期里則含有「民變」。「起義」之意。農民商人起義稱為「土一揆」,普通百姓起義稱為「百姓一揆」,宗教起義稱為「一向一揆」,而像伊賀這樣以一國之勢將原有統治推翻的起義,則被稱為「國一揆」。因此,我想「伊賀惣國一揆」這個組織的名字大概可以理解為「伊賀流起義總會」吧。在日本的戰國時代中,由地方貴族或武士集團策動的「國一揆」太多了,但以忍者為主體的「國一揆」,除伊賀外別無二家,從中也可以看出伊賀忍者在當時的地位絕非浪得虛名,實力不可小覷。而在整個伊賀流忍者中,最具實力的上忍三家,被稱之為伊賀「三上忍」的分別是由服部半藏領導的服部家族。

服部半藏的墓碑

百地丹波守所領導的百地家族。

百地丹波守城址碑

藤林長門守所領導的藤林家族。

藤林長門守的墓

「伊賀惣國一揆」所管理伊賀流忍者集團的大小事務均由這三家做主。也有傳說稱百地丹波守與藤林長門守本是同一個人,化身為二為的是同時操控兩大豪族, 以在伊賀忍者集團中獲取更大的利益。在一個忍者集團中,各族忍者都要從幼年時就接受嚴格訓練,然後再根據天賦和能力將忍者分為上忍,中忍,下忍三類。上忍相當於策划行動的帥,中忍是指揮戰鬥的將,下忍則相當於作戰的部隊。三者之間有等級關係的涇渭分明。在這三大類的忍者中又因分工不同而產生了六小類,分別是智囊型忍者,諜報型忍者,作戰型忍者,醫術型忍者,工匠型忍者和幻術型忍者。

電影《忍者刺客》中幼年忍者的訓練

如此嚴密的組織結構和細緻的分工合作讓伊賀忍者集團具有了「僱傭軍」的性質。因此伊賀流與相隔一山的甲賀流不同,逐漸形成了並不只效忠一個主君,而是誰給錢就服務於誰的「僱傭」型忍者組織。與僱主也是比較鬆散的合作關係。可以說是靠著僱傭軍大發橫財,壯大了自己。但其中服部半藏家卻不一樣,他們志向遠,敢於走出伊賀這個舒適區去更廣闊的天地闖蕩,第二代首領服部正成後來一直追隨德川家康,屢建奇功,最終成功躋身為地主和政府官員。在黑澤明導演的電影《影武者》裡面,武田方的影武者就是一名伊賀忍者。

電影《影武者》

而在山的另一邊,甲賀流忍者組織則只為特定的幾個主君和家族效力。據說最早甲賀忍者原本是守護「大名」佐佐木六角氏的「地侍」(出身農耕的武士),因此與其侍奉的主君有明確的主從關係。如果所效力的主君失敗沒落了,甲賀忍者就會改變效力的對象,審時度勢的選擇下一任主君,當然他們一般都會選擇實力雄厚的家族。自佐佐木六角氏之後,甲賀忍者分別追隨過織田氏、豐臣氏和德川氏。雖然這樣看來好像比伊賀忍者更沒有什麼節操,但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了甲賀忍者很會觀察政治風向。如今日本甲賀流學校還會定期舉行忍者資格考試。它向所有五年級以上的人員開放,如果你的忍者裝束很正宗或者投擲「手裏劍」的本領不錯,還能得到額外的加分,只要你得分超過60分就算通過考試,成為合格的忍者了。

甲賀流學校舉行的忍者資格考試

參考者投擲「手裏劍」

相傳甲賀忍者的祖先也是出自伊賀,在一次同門之間爭奪領導人選的過程中,失敗的一方勢力離開了伊賀,到一山相隔的甲賀這個地方開創了自己的流派。這兩個流派雖然同宗同源,但在之後各自忍術的修煉方法上開始有所分別。據說甲賀忍者精通醫術和用藥,常以藥商作為身份掩護。現今日本的甲賀市仍然有很多大的製藥公司,可能是與有甲賀忍者的基因有關吧。而伊賀忍者則精於火遁術和催眠術和巫術。

電影《忍者刺客》中的決鬥

據說是因為伊賀這個地方比較容易搞到火藥,因此伊賀忍者善於用火藥彈等來隱藏自己。此外就是通過一些「技巧」施法,結個手印,念個咒語之類的。這樣說來伊賀忍者應該是與傳聞中的忍者以及與《火影忍者》中的忍者最為接近吧。但這兩個流派的忍術具體分別在何處我們現在已經很難知其究竟了。我想大致可以用金庸的小說《笑傲江湖》中同屬華山派的「劍宗」和「氣宗」這樣的關係去理解吧。

電影《忍者刺客》

隨著織田信長家族推翻了統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開啟了織豐時代。伊賀與甲賀兩大忍者集團也在連年的戰亂中逐漸成熟壯大,忍術在戰爭中的用途更加廣泛。甲賀和伊賀也通過實戰證明,他們乃是眾多忍術門派中最精妙的忍術。於是戰國群雄爭相收買甲賀和伊賀忍者為其效力,相應也就產生了「甲賀五十三家」和「伊賀二百六十家」等諸多忍術流派。並成為各大家族和政治集團的「尖兵」。

電影《忍之國》

當時,本來追隨佐佐木六角氏的甲賀忍者因佐氏曾說過織田信長必成大器,而在佐氏沒落後選擇了追隨織田氏。而伊賀忍者在服部半蔵的帶領下則追隨於德川家康。後來織田氏掌權,雖然織田信長自己也曾大量利用忍者,但他也忌憚於伊賀忍者以及其所效力的德川家康的羽翼豐滿。於是先後兩次對伊賀忍者進行圍剿,使其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作為領導核心的「三上忍」,除了服部家早就離開伊賀,另外兩家中的百地三太夫戰死,藤林保豐不知去向。「伊賀惣國一揆」也不復存在,大多數伊賀忍者不得不流落他鄉。史稱「天正伊賀之亂」。據說在這次織田征伐伊賀的戰役中,甲賀忍者也參與其中。在電影《忍之國》中講的就是這段歷史。

電影《忍之國》

雖然織田信長讓持續了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走向了終結,但群雄的紛爭卻沒有因此結束。此時,除了織田信長外,還有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的豐臣秀吉家族和與織田信長為同盟的德川家康家族。他們三人並稱日本的「戰國三傑」。

織田信長 豐臣秀吉 德川家康

就在織田信長集團即將統一全國前夕,他的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織田信長本人也在「本能寺之變」中被逼而死。此時力量尚弱的三雄之一德川家康正應邀來京都,並沒帶多少兵力的他接到同盟的死訊便知道明智光秀的軍隊很快就會來討伐自己。這時他的家臣服部半蔵緊急招來了兩百多名流落於鄉野的伊賀忍者殘餘勢力,護送德川家康安全回到了自己的根據地三河國(愛知縣東部),為其日後統一日本建立德川幕府奠定了基礎。

電影《忍之國》

這裡所說的服部半蔵是指第二代服部半蔵繼承人服部正成,「服部」是他家的姓,「半藏」是他家代代相傳的名號,大致是「身體的一部分被隱藏起來」的意思,因此「服部半蔵」並非指某一人。服部正成本身就是忍者出身,是第一代服部半藏,伊賀流忍者領導人之一的服部保長的長子。但從其父起就以武士的身份輔佐於德川家康,負責率領忍者擔任秘密護送,情報刺探,暗殺等各項特殊任務。

電影《忍之國》

另一方面,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在織田氏諸家臣的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於是先前追隨織田信長的甲賀忍者也順理成章的開始追隨豐臣秀吉。豐臣秀吉掌權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受其前主因家臣謀反而死的影響,他對德川家康十分不信任,於是派甲賀忍者一直監視德川家康的一舉一動。由此,伊賀與甲賀也因為各自追隨的主君關係的敵對而不得不變得對立起來。後來奪權成功的德川家康開啟了江戶時代,也徹底結束了戰國時代。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因此作為勝利者的德川家康在往後的歷史中不斷美化本方陣營的形象,於是就給後世留下了伊賀忍者是正義的夥伴,而甲賀忍者是邪惡的幫凶這樣固有的印象吧。

電影《甲賀忍法帖》

正所謂跟對人比埋頭干要重要,服部正成將「天正伊賀之亂」中流離失散的伊賀忍者集合起來護送德川家康安全回到大本營後,便將這些人組成了一支「伊賀同心」軍團,德川家康就讓他統領這支軍團。這支忍者軍團在服部正成的領導下為德川家康日後奪權立下了功勞,所以這一代的服部半藏獲得了「德川十六神將」之稱,因其忍術高超,也被時人敬畏的稱為「鬼半藏」。

第二代服部半藏,服部正成

第四季,忍者的沒落

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家康遷都至江戶城(東京)時,服部半藏的部隊開始負責江戶城西門的警備工作,因此至今這個西門都還有「半藏門」的稱呼。伊賀忍者們也終於被德川家族正式命名為「忍者」。德川家康在江戶設立了幕府之後,日本進入了較長時間的德川家族統治的和平時期,享受了大約三百年的和平時代。此時一部分伊賀忍者轉職為幕府的警衛人員或密探,他們喬裝成德川家康府內的園丁或傭人,隨時觀察進出府內的人員。一旦發現對方有不軌的企圖,就會迅速將其拿下。因彼時德川家康剛剛奪下天下不久,常會有反對力量組織其它流派的忍者實施暗殺。例如曾經刺殺德川家康的「真田十勇士」猿飛佐助、霧隱才藏、三好清海入道、三好伊三入道、穴山小助、筧十藏、由利鐮之助、海野六郎、望月六郎、根津堪八。再之後還有一些忍者被派往各藩從事監視工作,被稱為「陰密」。假如有人想要對將軍反叛或有不利企圖,這些「陰密」將馬上聯絡中央政府將之逮捕並予以處理。 到了德川第八代繼承人的時代,更出現了一個叫做「御庭番」的機構,它是將軍直接掌控的由忍者組成的一個間諜組織。

《萬川集海》

到了延寶年間德川幕府穩定了政局,忍者也逐漸遭受冷遇。當時,甲賀和伊賀有49個流派被幕府滅絕,察覺到這件事的忍者藤林佐五次把49個流派統一編著在《萬川集海》中,才讓忍者的故事得以留傳。當江戶時代進入末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隨著日本最後一個幕府統治的結束,明治時代來臨了,在第三季失去C位的天皇又重新掌權,並開始著手進行改革。明治維新後,日本沒了將軍,取消了藩制,忍術逐漸勢微,忍者的後裔為了生存大都改行,成為警察、醫生、藥劑師、焰火師、商人等。由於失去了活動的舞台,忍者的身影便在歷史中淡去,漸成絕響。

電影《忍之國》

其實忍者這一群體雖然在日本的歷史中有過短暫的輝煌,可其社會地位卻一直都不高,在封建統治社會的劃分中,天皇,將軍,大名,武士都是統治階層,而農工商則是被統治階層。反觀忍者這種群體,既不屬於統治者也不屬於被統治者。而是藏在黑暗中為統治階層所用,專門從事一些見不得光的「髒活」。在戰亂時被各方勢力所爭相收買利用,但到了和平年代就成了需要藏在床底下的「夜壺」。據說在明治時代,甚至有些忍者成為了雜耍藝人,專門在統治者的家中為客人表演絕活。比起他們的先輩服部半藏家族,伊賀,甲賀二流真的讓人唏噓不已。幸好存世的《萬川集海》中所記載的忍者故事引起了後世的關注,自此以「忍者」為題材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就絡繹不絕,自然而然抬高了忍者在日本的知名度。讓他從一個原本社會最底層的刺客,成為了日本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甲賀忍法帖》《忍之國》《忍者刺客》等電影大受歡迎。尤其是自1999年開始,在少年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的漫畫《火影忍者》以及之後改編成的動畫片,電影,都創造了出版,收視和票房的記錄。如今,漩渦鳴人這個名字已成為了當今忍者的代名詞。

動漫《火影忍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tR0zWwBJleJMoPMPK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