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口碑不俗,翻完韓國翻印度,翻拍到底是條捷徑還是彎路?

2019-12-13     廖宇探案

大家好,我是看電影愛較真兒的廖宇。

近幾天大家都在熱議和誇讚一部翻拍印度的犯罪懸疑電影,似乎對於它目前能拿下7.5分,沒比原作8.5分低太多的結果而感到滿意。我就不湊熱鬧附和了,誰讓我愛較真兒呢。

電影《誤殺》正在熱映

其實中國從來都不缺少好故事,缺少的是寫出好故事的劇本。全世界的電影也從來不缺少翻拍,而翻拍超越原作的卻鳳毛麟角,即使好萊塢翻拍自《無間道》的電影《The departed/無間行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其評分也遠遠未及原作的9.2分。但為何還是翻拍不斷呢?

電影《無間行者》

我的理解是,有些翻拍本國經典老片的電影可視為致敬,畢竟一脈相承;有些翻拍外國片的是為了票房,畢竟電影也是商業產品,哪國都有先例(複製一個成功的項目賺錢的可能性也就更大,這是資本一慣的思維);還有些翻拍外國片,然後講另外一國故事的操作,因為這個故事實在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比如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中國電影《誤殺》卻將故事放在了泰國。

電影《誤殺》中飾演泰國警察督察長的陳沖驚艷亮相

也由此可見這次翻拍和改編創作者也是相當用了心的,但我不太明白的是,用心的去改一個劇本和用心的寫一個劇本到底哪種才更有利於中國電影的發展?更確切的說,我們翻拍別人,和別人翻拍我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的翻拍or別人的翻拍

我認為相對於國產電影喜歡翻拍外國電影而言,好萊塢則更喜歡翻拍他們自己的經典作品,比如2005年《指環王》導演彼得·傑克遜翻拍的《金剛》7.9分,高過1933年原作的7.6分,更超過1976年翻拍版的6.5分。

《金剛》1933年/1976年/2005年,從海報就能看出技術的變遷

還有近兩年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小丑回魂》《銀翼殺手》《全面回憶》等等,舉不勝數。

上:《銀翼殺手》1982年/2017年,下:《全面回憶》1990年/2012年

而我們則一直在拓寬翻拍別人的道路,最早嘗試過翻拍好萊塢,例如2011年由劉德華和鞏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

翻拍自2000年由梅爾·吉勃遜和海倫·亨特主演的《偷聽女人心》,原作7.0分,翻拍5.6分。

還有2015年由Angela baby主演的《新娘大作戰》。

翻拍自2009年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結婚大作戰》,原作6.6分,翻拍4.0分。

經過幾次嘗試後,翻拍者們發現可能是因為東西方的觀念差異太大,所以導致水土不服。另一個重要原因我認為是翻拍電影在原有故事不能改的基礎上要想有新意,演員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說這一點《我知女人心》做的還算合格的話那《新娘大作戰》中用Angela baby去PK原作中,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悲慘世界》)的安妮·海瑟薇,可真稱得上是神來之筆。因此同是兩部翻拍好萊塢的電影在分數上也相差很多。

上:《新娘大作戰》Angela baby,下:《結婚大作戰》安妮·海瑟薇

歸根結底,我認為好萊塢翻拍我們與我們翻拍他們最大的不同在於,首先好萊塢熱衷於翻拍自己,以重燃經典IP,擴大品牌效應。即便翻拍我們或其他國家的作品,買來版權也往往是只為了一個創意而已,說白了就是只借用原版電影比較新穎的創意,而其敘述方式和精神內核依舊是好萊塢的傳統套路和美國宣揚的那套意識形態。因此他們翻拍日本的恐怖片居多,其實就想要一個嚇人的新招數。

《午夜凶鈴》美版2002年6.4分,日版1998年7.5分

可以說,好萊塢一直是用東方的新瓶(中、日、韓的電影都翻拍過)裝自己的舊酒(美國內核)

反觀我們,往往更依賴於人家的好故事和現成的劇本,圖省事拿來就拍,輕鬆賺錢,而不是好好的消化,打磨,把我們的觀念罐裝進去。說難聽點,我們買來好萊塢的新瓶+剩酒直接賣,都懶得換自己的舊酒。

但這洋酒的確不適合中國人愛喝白酒的口胃。因此,我們的翻拍者們開始把目光轉向了近鄰韓國,畢竟他們的酒跟咱們的白酒更接近些。於是前幾年開始了近乎狂熱的翻拍韓國電影。

於是有了2015年的《我是證人》6.5分,原作《盲證》7.5分;


2016年的《捉迷藏》5.5分,原作《捉迷藏》6.8分;


2019年的《大人物》6.5分,原作《老手》7.7分。


翻拍的作品還很多,其反響基本上都不如原作,還有一些叫不上名的是因為質量太差,導致觀眾都不相信居然是翻拍韓國的。特別是前不久剛剛上映的翻拍自7.7分《蒙太奇》的《你是兇手》獲得了6.0的評分和4000萬多點的票房,再創「翻拍撲街」新低。(真心疼為這4000萬貢獻票房的觀眾們!)


以上這些「韓國翻拍」還是除了《重返20歲》《找到你》《龍蝦刑警》等等所謂「一本兩拍」的電影。一本兩拍指的是同一個劇本中韓各拍一部,因此從理論上講就不算翻拍了。因為「翻拍」大多是選取已經取得成功的電影複製,而「兩拍」則是同一個劇本,中韓雙方根據各自具體的國情和文化背景分別進行創作,達到一卵雙生,但我認為其本質是降低創作成本,共擔市場風險而已。

一卵雙生的《奇怪的她》和《重返20歲》

也可以說是我們在翻拍道路上的一次進步。終於肯把新瓶中的剩酒倒出來,裝進自己的酒了。甚至是我們還參與了瓶子的設計和酒的釀製,比較有效的解決了翻拍片水土不服的問題,實現了在本土市場中更接地氣的效果,這也讓《誤殺》這部翻拍印度的電影應運而生,如果《誤殺》的口碑和票房都獲得成功,以資本的一貫思維來判斷,之後就會有更多的翻拍電影前赴後繼,那麼翻拍電影對我們而言,到底是條捷徑還是彎路?

中國電影的翻拍之路就像《誤殺》中不知該如何抉擇的父母

翻拍是捷徑or彎路?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因此我並不認為翻拍就一定不好,但也並非全無缺點。

其一,翻拍治標不治本,如果製作團隊的水平差,或者說只顧追求商業利益,那麼即使翻拍他國的成功之作,有再好的劇本,所呈現出的結果有時也會大相逕庭,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些翻拍於好萊塢和韓國卻屢屢撲街的電影。更有甚者,違背了藝術創作的精神,把翻拍搞成山寨抄襲的話,那就更加的可恥,比如4.1分的《歌舞青春》,相比7.7分的迪士尼原作《歌舞青春》,其低劣的製作,一群老黃瓜刷綠漆的演員,加上某寶風格的服裝,讓其淪為一部「山寨」電影。

《歌舞青春》上:中國版2010年,下:美國版2006年

而當年僅有80萬的票房也是中國觀眾對其最好的回饋,自然讓出品方買版權和其它的投資都打了水漂。乍一聽大快人心,其實仔細一想,還是一定程度上的連帶傷害了本土電影,本該投向自己原創電影的錢卻被劣質翻拍燒成了灰。多了一部「山寨」自然就少了一部「原創」,即便原創不見得多好,但至少有機會成長。如果一部翻拍的「山寨」都能上院線圈錢成功的話,那麼資本當然更青睞於投資賺錢的翻拍也不會投不賺錢的原創,這是商人的本分,毋庸置疑。但其結果就是打擊了本土原創電影的積極性,讓更多濫竽充數的劣幣驅逐良幣。

其二,翻拍扼殺了原創力,我認為翻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是合法的「抄襲」。這就導致有實力的出品方買來版權翻拍掙錢,而沒實力的則是明目張胆的抄襲,這一現象,國產動畫屬於重災區,片名叫《某某總動員》的數不勝數,就連海報都是Ctrl+C,無所不用其極的混淆視聽,讓觀眾誤以為是好萊塢大製作,肆無忌憚的詐騙!

你能分清哪個是好萊塢的哪個是國產的嗎?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翻拍」比「原創」省事還能掙到錢。現今很多翻拍韓國的電影即使水準不及原作,但由於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和宣傳的噱頭等諸多元素,其獲得的票房可是高於原作不少的。但翻拍大多數都是業內頭部的電影公司所為,而後部的小公司為了生存,寧可背上「抄襲」的罵名掙到錢,也不願支持「原創」而賠錢。

這就導致了國產電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有的電影評分一般但是票房很高,但評分高的電影卻票房可憐,如7.0分的《暴雪將至》只有約2700萬票房;8.7分的《心迷宮》只有1000萬;8.3的《爆裂無聲》5400萬。

我們並不缺7分甚至8分以上的電影和好故事

還記得之前說的翻拍韓國《蒙太奇》的電影《你是兇手》嗎?在口碑,評分,票房都撲街的情況下,票房還有4000萬!即便中國最成功的犯罪懸疑電影,取得8.1分,3.05億票房的《烈日灼心》和取得7.7分,1.36億票房的《追兇者也》,相比起只有6.5分的,但卻有3.78億票房的《大人物》來說,挺讓人唏噓的。

中國犯罪懸疑電影的上乘之作,票房不如翻拍韓國的中庸之作

這讓苦苦堅持原創的電影工作者來說該如何選擇?就像在電影《讓子彈飛》中湯師所爺說:

「你是想站著,還是想掙錢呢?」

張麻子:「我是想站著,還把錢掙了!」,湯師爺:「掙不成。」

張麻子掏出槍拍桌上:「這個能不能掙錢?」,湯師爺回答:「能掙,山里。」

張麻子又拿出官印:「這個能不能掙錢?」,湯師爺:「能掙,跪著。」

張麻子把官印和槍放到一起:「這個加這個,能不能站著把錢掙了?」

湯師爺拱手:「敢問閣下何方神聖?」

電影《讓子彈飛》

但一般人可不是張麻子,既沒有手槍,也沒有官印,也不是姜文,哪裡有什麼資格談什麼站著掙錢?反正我只知道,錢難掙,屎難吃,為了掙錢別說跪著,讓我趴著都行。如果讓我選我肯定選翻拍掙錢吶!因而我在此僅代表個人向那些堅持拍出好的原創電影但票房虧本的電影人深深的鞠一躬,您真不易!

那諸位說了,到底翻拍是條捷徑還是彎路呢?其實我認為並沒什麼捷徑和彎路之分,別人走過的彎路成功了就叫捷徑,而我們走在別人成功的捷徑上如果失敗了就叫彎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一直走下去,找到自己的路。

有道是:放眼翻拍史,咱腳步未停止;中國電影路,咱自己走兩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O6KxEW8BMH2_cNUgkO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