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甲秀樓傳說,「工匠為民換址建樓」

2019-10-08     秉筆人

甲秀樓在貴州省貴陽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塊巨石為基而建。原名「來鳳閣」。清代甲秀樓多次重修,並恢復原名。甲秀樓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實相符,堪稱甲秀。


貴州甲秀樓


有關甲秀樓的傳說有很多種,其中最為著名的甲秀樓傳說就是下面的這個故事:傳明朝年間,貴陽這個地方出了一位狀元。官府為了討好他,願出巨資修一座藏書樓,作為他讀書遊藝的地方。為此,知府大人請了三位風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後,認為南明橋那裡是塊風水寶地,回來向知府大人稟報,確定就將藏書樓修在南明橋上,並且取名叫「甲秀樓」。地點確定後,知府大人又請來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帶著他們來到南明橋上看一回,便下令選個黃道吉日動工修建。


甲秀樓背面


知府走後,石匠師傅打了一壺酒,把木匠師傅請到家裡,兩個人喝了三盅之後,石匠嘆口氣對木匠說:「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樓,哪個敢違抗。只是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這一座橋貫通南北,橋上要是再修了藏書樓,這橋就成了狀元公的地盤,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塊禁地嗎!日後哪個還敢從橋上經過?有錢的倒可以坐船擺渡,沒錢的呢,就只好望河興嘆了。尤其是那些進城賣菜的、推車挑擔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說:「大哥說得有道理,這南明橋確實是個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經畫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辦呢?」石匠說:「顧不得知府大人了。我們還得替百姓著想,不然,日後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罵名。」木匠說;「聽大哥的意思,這藏書樓不修了?」石匠說:「當然要修,只是換個地方就是了。」木匠問:「換在哪點?」石匠說:「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塊好地方。」木匠覺得這主意好,就決定這樣辦。


甲秀樓


當天晚上,貴陽城內陰雲密布,大雨瓢潑。這兩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師兄師弟,徒子徒孫召集到南明河邊,連夜攔河修橋,鑿木造樓。遠近的居戶人家本來就擔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橋上造藏書樓,斷了日後過河的通路,現在聽說兩位匠人另選了一塊地方造樓,一個個都冒著風雨,趕來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邊擔石挑土,架梁立柱,只聽到人聲沸騰,驚天動地。等到東方發白,大雨停了的時候,一座精巧玲瓏飛雕梁畫柱的樓閣已經矗立在碧波蕩漾的南明河新橋的鰲磯石上了。

當「甲秀樓」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出現在樓閣上之後,知府大人才聞訊來到南明河邊。他見藏書樓沒有建在南明橋上,十分惱怒,立刻傳令叫兩個匠人來回話。衙役們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那個石匠和木匠的蹤影。知府大人沒有辦法,只好將就拿這座九眼新橋上的藏書樓給狀元公了。後來人們才知道,這兩位匠人因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樓後,就帶著妻子兒女遠走他鄉了。所以直到今天,人們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樓的兩位匠人到底姓什麼,叫什麼。


甲秀樓夜景


甲秀樓是鬧市中一處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區內古色古香,景區外高樓林立,入夜後燈火輝煌,人影晃動,成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聚焦點,在現代文明中閃爍著歷史的光芒,昂揚著「甲秀天下」的精神風貌,引導人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hAvSm8BMH2_cNUgCT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