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華為汽車」宣傳被罰,問界換標翻車真相揭開

2023-06-17     車市觀察

近日,華為受讓「問界」商標一事激起千層浪,引發汽車圈對華為造車的新猜想。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AITO商家用「華為汽車」宣傳問界M5,因發布虛假廣告而被罰3.5萬元,揭開了問界換標事件翻車的真相。

今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問界「換標「事件再起波瀾。問界商家--平頂山合眾匯贏汽車用「華為汽車」, 汽車展銷區有「華為汽車」「HUAWEI」等廣告用語,宣傳問界M5但無法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被認定為虛假廣告並罰款3.5萬元。

換句話說就是,「AITO問界M5」是賽力斯牌汽車,而不是「華為汽車」。就跟問界M5車主私自換上華為標一樣,都是違法行為。而正是這一則處罰公告,也揭開了問界換標事件翻車的一絲真相。

回顧一下問界事件的歷程。自今年3月初開始,AITO問界開始在官微、公眾號等多個平台發布海報,甚至在線下門店的海報、視頻的宣發中,開始使用「HUAWEI問界」的全新標語,聲稱要深度賦能問界汽車,引發業內關於華為主導造車的新一輪討論。

然而,這一事件在3月底卻戛然而止。任正非3月31日簽發「關於汽車業務的決策公告」中,再次聲明「華為不造車」的決定,有效期為5年。同時,文件還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也不能使用華為問界、HUAWEI AITO的字樣。

這一事件在當時來看,顯然不符合常理。畢竟,問界系列在華為標的帶動下,一直是業內熱議的對象,帶動相關銷量也只是時間問題,為何會無疾而終,甚至引發對余承東去向的猜測。但相對大多猜測,華為和余承東並沒有更多回應。

時間能揭穿謊言,也能把真相還原。

隨著平頂山商家被罰事件浮出水面,華為和問界的商標糾葛或許才是根源。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華為受讓21個「問界」商標,時間為今年3月7日和8日。 也就是問界大張旗鼓宣傳換標的伊始,華為並不是倉促而為,而是謀定後動。

AITO問界由華為與賽力斯聯合打造的汽車品牌,此前兩者合作的車型是SF5,AITO問界在2021年12月成立,主打華為智選車模式的車型。目前,AITO問界已推出問界M5、問界M7以及問界M5純電版3款車型。

華為拿下「問界」的商標後,極有可能要打造「HUAWEI 問界」的生態品牌,用華為軟體技術跟更多車企合作智選車模式,奇瑞、江淮、極狐都已經確認加入智選車造車,未來問界車型不再是專屬。同時,華為在汽車業務方面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由「幫助企業造好車」到 「不單獨造車,聯合車企造車」。

對於華為造車的爭論比較多,有說華為優勢在軟體技術,而不是汽車製造,連理想汽車CEO李想都膽寒,「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麼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華為在爭議中砥礪前行,時間是檢驗一切的標準,會有更多真相浮出水面。目前,15個月完成10萬輛車下線後,問界M5智駕版已開始交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f9f4ed7f45cc775267a0e46f14cca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