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驚奇:不到700人的禹州小村,緣何傳奇繽紛?‖老家許昌
文·圖‖張延偉
皇路河村與筆者老家月灣村毗鄰,位於禹州市無梁鎮政府西1.5公里、諸侯山(當地俗稱「蜘蛛山」)東北、靈山西北角,發源於具茨山下的石樑河(近幾年已經乾涸)穿村而過,把村子分為東西兩爿。
下圖:已經乾涸的石樑河。
皇路河雖是個人口不足700的小村子,村名的由來卻頗具傳奇色彩。
我最早聽說關於皇路河村的來歷是在上世紀90年代,當時我還在村小學當代課老師,工作之餘喜歡聽老人們說「瞎話兒」、講「古今兒」,村裡的說書藝人書治大伯曾繪聲繪色地給我講述過皇路河與傳說中殷娘娘的淵源,由此我牢牢地記在心裡。
後來因為村小學改建,我帶著高年級學生暫時撤併到皇路河村上課,課餘又得以有機會與學校附近一些上歲數的村民閒聊,更知道了與該村有關的另外一些故事,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整理出來。
直到不久前,皇路河村創建並申報「美麗鄉村」,村「兩委」負責人因與我熟識的緣故,囑我代為編撰立在村口的簡要碑記,這才促使我根據自己了解的情況,又查閱了一些資料,最終選擇具有較高可信度的傳說整理成百餘字的村名由來故事附後,算是交差。
顧名思義,「皇路河」總歸要與天子、朝廷、皇帝之類人物或事件扯上些關係。那麼,皇路河村到底都與哪些帝王有著淵源,圍繞著他們又發生過哪些傳奇故事呢?趁著興致未減,我索性把自己知道的幾個傳說一併整理了出來。
【傳奇一】
迎娶「娘娘」說
傳說明朝時有位新登基的皇上做了個怪夢,有仙人在夢裡指點他:「獅子把門雕打扇,殷氏蓮花入宮來。」皇上把夢境說與文武百官聽,戶部胡尚書暗自揣測:自己家鄉潁川郡陽翟縣城北胡樓村,村口左有獅子山,右有老雕山,村西南蓮花寨有殷姓人家,莫非娘娘姓殷,出自蓮花寨?他奏於皇上,皇上龍顏大悅,遂下旨差遣胡尚書回家鄉細細尋訪。
再說蓮花寨有位姓殷的放牛姑娘,滿頭疥瘡、奇醜無比,卻整天無憂無慮地唱:「柳葉兒青,草葉兒黃,朝廷選我當娘娘……」胡尚書帶隊回到家鄉打聽,也只有這麼一位年方十八的殷姓姑娘,只好硬著頭皮來到殷家。
殷姑娘仿佛早料到一般,把自己關在柴屋裡洗澡,木梳在頭上輕輕一刮,疥瘡疙疤掉下來變成個「金碗」,她露出滿頭烏髮,整個人也變得皓齒明眸、膚如凝脂,渾身上下散發出陣陣奇香,活脫脫一朵出水芙蓉。
胡尚書大喜過望,立即著人替殷姑娘梳洗打扮,鳳冠霞帔穿戴整齊,登上龍鳳車輦吹吹打打回京復旨。後來殷姑娘也被冊封為皇后娘娘。由於迎娶皇后娘娘的隊伍沿石樑河一路向東南而行,路過諸侯山下的村子時歇息片刻才上了官道,後人就把這個村子叫作「皇路河」了。
【傳奇二】
大禹治水說
相傳大禹治水時,滔滔洪水由北向南咆哮而來,在皇路河一帶匯聚翻騰,而其南面的蜘蛛山與靈山東西首尾相連,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礙了洪水流向,導致洪水向周邊泛濫,禹州地面成為一片汪洋。
大禹召集各路諸侯多次登臨蜘蛛山,俯瞰山下洪澇之災,共同商議治水大計。後來大禹提議劈山疏浚,開通河道,把洪水向南引入潁淮河,再東導入,得到眾諸侯一致同意。
大禹率手下眾人將蜘蛛山與靈山相連處攔腰截斷,從而使洪水從兩山之間傾瀉而下,向東南方向奔騰而去,洪澇災害這才得到解除。洪水退去之後,蜘蛛山下形成一處藏風聚氣的天然凹地,站在遠處俯望就像一隻「聚寶盆」,後來便有人結伴遷居至此繁衍耕種,逐漸成村。
再說大禹因治理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承帝位,成為夏朝第一位天子。後人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功績,便把他和各路諸侯曾經登臨過的蜘蛛山改稱「諸侯山」,而山下的村子也被叫作「皇路河」了。
下圖:諸侯山遠眺(局部)。
【傳奇三】
劉秀駐駕說
聽村裡的老人說,皇路河古時叫「構樹灣」,一條河流穿村而過,村東村西各有一條半圓形土崖環繞,土崖上長滿構樹,春采「構穗」,夏食「構桃」,構樹曾為人們度過荒年提供了不少幫助。
王莽殺死漢平帝後篡奪王位,建立新朝,卻念念不忘要對西漢宗室後裔斬草除根,以絕後患。劉秀等人則蓄勢待發,於新莽末年天下大亂之際在南陽郡春陵鄉(今湖北棗陽一帶)起兵,舉起反莽大旗,帶兵向東北進發。
劉秀義軍在陽關(今禹州西北)與王莽派出截殺他們的人馬相遇,因敵眾我寡,硬碰硬必然吃虧,劉秀被迫率部回撤昆陽(今葉縣一帶)再作打算。
當義軍撤退至構樹灣時,雖說追兵被他們甩得無影無蹤,但自己的隊伍也早已人困馬乏,但見這裡四通八達,民風淳樸,村中一條大河流水潺潺,河水清澈見底,四周土崖高聳,構樹蔚然成蔭,劉秀不由得大喜過望,遂把胯下坐騎拴在旁邊一棵大槐樹上,下令在此埋鍋做飯,休養生息後繼續趕路,這才有了後來的昆陽之戰大敗莽軍並推翻新朝政權。
劉秀最終統一天下,定都洛陽,成為東漢開國皇帝。後人便把劉秀領兵路過的構樹灣改稱「皇路河」以示紀念。
用上面幾個故事來詮釋「皇路河」的由來終歸有些牽強,它的真正來歷早已無從考究。真也罷、假也罷,圍繞「皇路河」所流傳下來的這些故事,從某種意義上莫不正是代表了淳樸善良的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嚮往?而事實上,千百年來,智慧樂觀的皇路河人也正是靠自己的滿腔熱情和勤勞雙手把世代居住生活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下圖:傳說中的劉秀「拴馬槐」。
【作者簡介】張延偉,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文字散見於各級報刊和網絡媒體。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