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者回憶:鄧公去世前幾周表現異常

2024-05-16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97年2月,301醫院南樓頂層的病房裡,護士急匆匆地進進出出著。

裡面靜靜的躺著一位老人,他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鄧小平。

在2月19日晚,隨著鄧小平的病情加重,病房裡的醫護人員對這位老人進行全力搶救。

他的妻子卓琳和家人握著他的手,一聲一聲叫著「老爺子」。

但這位對新中國影響重大的老人,仍然還是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此後幾天舉國哀悼。

通過鄧公家人、秘書、醫務人員等在鄧公逝世前後的親歷者回憶,都表達出鄧公在去世前幾周表現異常。

在最後鄧公火化時,秘書接到了一項密令,令在場的人全部熱淚盈眶。

那麼,鄧公逝世前後究竟發生了什麼?這項密令又是什麼呢?

鄧公逝世前的幾周

1996年12月的一天,鄧小平在休息養病的房間醒來後,就咳嗽不止,與從前的早晨完全不同。

之前,這位慈祥的老人都會按時吃早餐,並且看足球或者在自己喜愛的中國地圖前靜靜思考,但這天早晨鄧公咳嗽完全停不下來,導致他什麼也幹不了。

這一異常情況,也引起了隨身醫務人員的注意。

醫務人員發覺事情不對後,立馬將鄧公送往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也就是301醫院。

入院後,當時醫院的權威醫生以最快時間,對鄧公的病情進行了診斷。

但醫生給出的診斷結果,讓鄧公周圍的人全部面色凝重,是當時醫學界所稱的「帕金森綜合症」。

這是一個在當時無法徹底治療的疾病,是老年病的一種。

這個噩夢般的疾病,影響到了鄧公的神經系統,導致這位老人不停地咳嗽。

但鄧小平身負重任,帶領著中國處在歷史轉折點,處處細心不敢大意。

正是這位老人的正確規劃,新中國才穩住了腳跟,經濟得到了發展。

這位老人把自己獻給了人民,疾病在他面前顯得如此不重要。

就像鄧公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鄧公這一次從家裡到醫院住院,就再也沒有回來。

1996到1997年的春節,鄧公只能待在醫院裡度過。

那年北京的冬天,下了一場大雪。

寒冷的城市裡銀裝素裹並張燈結彩,洋溢著一片喜慶的氣息,而鄧公卻正經歷著痛苦的疾病折磨。

好在鄧公住院後,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病情似乎有所好轉,隨身醫護人員黃琳一直陪在這位老人身邊。

根據黃琳的回憶,鄧公在住院前期病情有所好轉。

那時病房裡的電視機正播著央視紀錄片《鄧小平》,鄧公在病房裡精神好時也會看電視。

但他卻看不清楚電視里的人是誰,於是有次就指著電視機,用熟悉的四川話問道:「那邊那個正在走的是誰啊?」

黃琳看後笑了,對著這位可愛的老人說:「那就是您呀。」

鄧小平終於知道了自己在電視上,也開心的笑了起來。

黃琳告訴他,這是央視拍的紀錄片,一共有12集呢。

鄧小平沒有說話,只是一個人看著電視上的自己,一集一集地往下看,因為耳背,黃琳也沒有再和這位老人多解釋。

據後來黃琳回憶說,當鄧公聽到電視里一次次讚揚他的話時,還露出了被表揚後不好意思的笑容。

另一位鄧公的隨身醫務人員郭勤英回憶道:在鄧公住院的最後幾周里,病情又加重了,每當郭勤英談到這件事時,都會眼眶泛紅。

那時的鄧公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每晚基本都在病痛的折磨中入睡。

但鄧小平和其他房間的病人不一樣,儘管有時他難受到一個人蹲著,他也不會呻吟一聲,總是很安靜。

他也不會要求醫護人員做這做那,或者給自己喂藥,能自己完成的事情還是自己做。

郭勤英說,他們醫護人員只是在盡力做到老人要求的,讓他一個人安靜地過的舒服點。

鄧公和他的家人,總是很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

因為老人的手臂血管十分不明顯了,有次扎針,幾次都沒有成功,但鄧公一句話也沒抱怨,一點特殊要求也沒有。

在住院的時間裡,鄧小平的病房裡異常的安靜,最多也就只有夜晚難以忍受的咳嗽聲,老人也沒有過多麻煩大家。

就像鄧公臨終前對黃琳說的那樣:「該說的我都說過了。」

是的,這位中國人民深愛的偉大領導人,在自己燭火快要燃盡之時,已經把中國領航到了正確的軌道。

噩耗傳來

雖然除夕夜鄧小平的病情還有所好轉,但情況並沒有像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徹底改善。

2月7號是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民喜氣洋洋的一天。

但301醫院南樓的病房裡,這位人民愛戴的93歲的老人,只能靠著呼吸機艱難地躺在病床上。

2月19日晚上,鄧公病情突然加重,被拉入搶救室搶救。

在晚上九點零八分,搶救人員悲痛地宣布停止搶救。

人民的好領袖、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與世長辭。

此噩耗傳來,舉國悲痛,全國上下都在為鄧公默哀。

鄧公的故地四川,在得到鄧公逝世後,許多商店主動停業。

人民在車上的汽車上紮上白花,玻璃窗戶上主動貼上「小平,家鄉人民想你」的白字。

群眾紛紛自發前往鄧小平故居地的靈堂前追悼,來往的人民拿著「鄧小平同志永垂不朽」的牌子,泣不成聲。

深圳地區的人民哭聲四起,如今老人劃出的深圳特區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城市,經濟正在迅速騰飛,好多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人們都悲痛的說,在大夥日子蒸蒸日上的時候,鄧公卻永遠的離開了。

人們紛紛前往鄧小平畫像前獻花,一次又一次地鞠躬,說著「小平同志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鄧小平捐贈給希望工程的錢,救助了許多貧困的孩子,希望工程也在鄧小平的推動下蓬勃發展,孩子們在得知鄧小平爺爺去世後,全部也都泣不成聲。

大江南北,人們哀痛不已,聲聲的呼喚著「小平同志,我們想念你」。

鄧小平的逝世是中國人民的巨大損失,也是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20日,美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對外開放靈堂,各界人士,華人華僑絡繹不絕,紛紛送花圈哀悼。

他們說:「鄧小平是中華民族的一位偉大英雄,我們為世界從此失去一位崇高偉人而惋惜。」

聯大主席拉扎利也發表聲明:世界在鄧小平追求和平與發展中受益。

聯合國國旗為鄧小平降半旗默哀。

在安理會會議開場時,與會代表全部為鄧公起立,低頭默哀了一分鐘。

俄國議會的下院杜馬在20日上午開會時,也為鄧公默哀了一分鐘。

法國總統席哈克也致電:「鄧小平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之一,將會永遠被人們懷念。」

可見,鄧公不僅影響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

鄧公這位「中國巨人」的逝世,讓人類世界都為之惋惜。

火化時的密令

鄧小平節儉了一輩子,作為老一輩的革命家,是和人民群眾一起苦過來的。

雖然新中國改革開放,經濟開始上升,大家生活質量開始好轉,但鄧小平依然以身作則,絕不鋪張浪費。

根據郭勤英老人的回憶,在他成為鄧小平隨身醫護人員後,他清楚的記得,有一次和鄧公出差到外地,工作人員去幫忙洗衣服。

當工作人員拿到一件破襯衫時,還說道:「這麼破的衣服是你的吧,怎麼還不換換?」

沒想到郭勤英解釋道這是首長的衣服,工作人員都感到震驚。

郭勤英說鄧公其實衣服很少,就那麼幾件,破了就縫縫補補捨不得扔。

他只有在重要活動,出去考察或工作時,才穿僅有的那幾件有領的中山裝。

而且鄧公的襪子只有線襪,不管是長襪或者短襪,一直都是洗了又穿,所以基本上襪子底下都磨破了。

磨破了也不丟,拿那種尼龍繼續補上穿。

郭勤英說,有一次鄧公坐在椅子上休息,脫了鞋把腳放在小凳子上。

女兒看見了說:「老爺子,你的襪子怎麼透明了啊。」

這時大家才注意到,原來鄧小平的襪子腳底,早已經被磨的只剩薄薄一層,就像透明了一樣。

受鄧小平的影響,他的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都在平時穿的非常樸素,除開工作時的正式外,一般情況下全部換成最簡單的衣服。

在鄧小平逝世後,留下的遺囑是:不要大搞告別儀式,不想設靈堂,請求將自己的遺體解剖,留下眼角膜,交給醫學界研究,推動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

但是人們深深的愛著,這位曾經帶領中國人民富起來的領導人,仍然自發進行悼念。

1997年2月24日上午,鄧小平的遺體將在北京火化。

上午九點,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全部胸戴白花,進行告別儀式。

靈車開往八寶山公墓的路上,周邊站滿了前來哀悼的人們,他們沉痛的舉著黑底白字的橫幅,有些寫著「敬愛的鄧小平同志永垂不朽」,有些寫著「我們永遠愛您」。

當鄧公遺體火化的當天,鄧小平的秘書也接到一條密令:那就是鄧公要求將自己生前的衣物也一起燒掉。

當秘書將各種破著大洞和縫滿補丁的衣物,拿到火葬場時,周圍所有人更是泣不成聲。

這位中國的偉大領導人,一生都是這麼節儉。

他就如同自己的信仰一般,將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祖國人民。

25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大會。

江主席含淚致悼詞,緬懷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和崇高風範。

哽咽的話語在人民大會堂、在天安門、在億萬人民心裡,久久不能散去。

江主席說道:「中國人民愛戴鄧小平同志,懷念鄧小平同志,哀悼鄧小平同志,是因為他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江主席同樣指出: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還將在黑暗中摸索更長時間,同樣,沒有鄧小平同志,我們就不可能有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我們多希望鄧小平同志,能夠親眼看到幾個月後的香港回歸。

大會結束後,靈車載著小平同志的骨灰,緩緩駛向了西郊機場。

胸配白花的空軍官兵脫帽列隊,護送著鄧公的骨灰上專機飛向大海,滿足鄧公的最後一個心愿。

3月2日,在大海上,鄧小平的妻子卓琳抱著鄧公的骨灰盒久久捨不得鬆開,含著淚一遍又一遍呼喊著鄧小平的名字。

最後,親人們將鄧公的骨灰和著花瓣,灑向了滾著朵朵浪花的大海。

鄧小平同志的一生,同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中華民族抗戰、獨立、發展、振興的畫卷中,全都有小平同志的影子。

鄧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偉大的一生,從挺進大別山到新中國成立,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央全會到南方談話,鄧公一次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要走好一代人的長征路。

向偉大的鄧小平同志致敬,再道一聲:「小平,您好!」

參考資料:

余瑋 《在鄧小平逝世的日子裡(上)》,黨史叢刊,2014年第6期

余瑋 《在鄧小平逝世的日子裡(下)》,黨史叢刊,2014年第7期

葉志衛 《風帆勁鼓逐浪行》, 深圳特區報,2013年第2期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e34a563b8e7c2568db6188ac6f7b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