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0月9日,美國媒體公布了新的總統支持率數據。
川普的支持率上升到53.3%,超過了其競爭者哈里斯的46.1%。
要知道,一周前,川普的支持率還落後於哈里斯,但短短几天,特朗普再一次逆轉局勢。
特朗普自參加大選以來,雖然也遭到了不少口誅筆伐,但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
人們不禁猜測,難道特朗普真的要再一次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
特朗普一旦當選,又會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挑戰?
貿易戰爭
媒體分析,特朗普如成為美國總統,將會給中國帶來三大嚴峻挑戰。
第一大挑戰是經濟壓力。
提起特朗普當年的對華政策,有一個名詞是絕對繞不開的,那就是貿易戰。
自2018年開始,特朗普政府便宣布,對將近3/4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達25%的關稅。
2019年五月,特朗普甚至還簽署法令,其中寫著「限制外國敵對勢力破壞美國信息通信技術供應鏈」。
可以說,特朗普當年是無所不用其極,要限制中國對於美國的投資。
而他這一系列政策,也的確給中國帶來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所以,雖然特朗普如今,常常以一個搞笑的形象出現。
但我們不能忽略特,朗普本質上仍舊是一個殘酷的政客。
若特朗普再次當選,對中國來說未必是好事,人們首要擔心的就是,特朗普會不會重啟貿易戰?
要知道,現在,美國的經濟形勢岌岌可危,就連他們一手構建起來的美元霸權,都搖搖欲墜。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曾經那種打擊中國,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美國利益的做法,是符合許多利益階層需要的。
從特朗普本人的角度出發,他也急需要貿易戰的勝利來證明自己。
多年前,貿易戰剛剛開始的時候,特朗普提出三個目標:
第一是要通過貿易戰,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
第二是要為更多的美國人提供就業機會。
第三是通過所謂智慧財產權問題,向中國施加壓力。
但如今,從結果來看,特朗普並沒有得償所願。
雖然中國承受了損失,但美國為了打壓中國,也耗費了巨大的精力。
美國媒體更是無情的評價:「特朗普沒有實現任何目標。」
所以,特朗普再次參選的時候,就提出,他會繼續加大對中國的制裁,勢必要打贏這場貿易戰。
他甚至表示,自己如果當上總統,要將中國的關稅再增加60%至100%。
另外,特朗普還提出,要針對中國精準徵稅。
也就意味著,哪怕中國往美國出口一個小小螺絲釘,都要進行高額的關稅計算。
當然,特朗普所講的這些話,很有誇大其詞的嫌疑。
目前,總統之爭還沒有塵埃落定,所以,不管是特朗普還是其他參選者,都把自己上任之後的政策說的天花亂墜,極盡誇張,目的只是為了從選民手中爭取更多的選票。
不過,特朗普既然話里話外,都把對華經濟政策當做自己參選的一大王牌。
那麼,他執政之後,必然會在這上面做文章。
所以,一場更激烈的貿易戰,恐怕不可避免。
而在美國國內,特朗普所宣揚的這一番對華政策,引起了兩派人之間的激烈爭執。
一部分人認為,貿易戰不應該持續。
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美國的中產階層,他們在貿易戰中得到的好處十分有限,但是,卻承受了最大的代價。
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不可忽視的經濟體,中國經濟的變化,必然影響著全世界人的生活。
所以,特朗普增加關稅的舉動,雖然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的貿易出口,但也意味著,諸多美國人要為這份關稅買單。
僅憑美國自己的生產力,是無法滿足國內居民的消費需求的。
所以,美國民眾對於這場貿易戰感到疲憊,不過,也有另一部分人態度十分激進。
因為,美國這幾年來一直萎靡不振,這部分民眾迫切的需要一場勝利,尤其是需要對中國的勝利。
因為,他們一直把中國作為假想敵。
所以,特朗普對於中國的敵對,恰好滿足了這部分人的需求。
對中國老百姓來說,再經歷一次激烈的貿易戰,也並不是好事。
不過,首先,特朗普究竟能否當選,還是個未知數。
其次,特朗普當年作為總統發起的貿易戰,尚且不成功。
現在,他在選舉台上說的幾句空話,就更不足為懼。
中國的經濟體量十分龐大,發達的產業鏈,讓我們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所以,美國的瘋狂制裁併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
美國不去發展自己的貿易,反而想把別人拖下水,這種不正當的做法,遲早會讓美國自食其果。
科技競賽
特朗普當選的第二大挑戰,是科技發展的阻力。
特朗普對華的科技政策和經濟政策,是相輔相成的。
特朗普阻礙中美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某種程度上,也是在阻礙科技上的交流。
更直白地說,特朗普認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已經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
所以,特朗普當年上任之後,一方面,對於中國的諸多科技公司進行制裁。
另一方面,則牢牢守住美國的知識成果,謝絕任何來自中國的交流學習,試圖用封鎖的把戲,來遏制中國科技的發展。
特朗普早年間就提出,中國的科技進步速度太快了。
中國剛剛建國的時候,和美國之間的科技發展水平,簡直是天差地別。
在那時的美國人眼中,中國簡直就是一個還未發展的原始社會。
他們更傲慢的認為,中國再過100年,也不可能追上現代科技的腳步。
但是,中國用自己的進步打了美國人的臉。
到了2016年,中國在空間技術,信息技術方面實現了全方位的發展,許多數據已經直逼美國,甚至有超越的趨勢。
正是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加重了美國人對於中國的仇視。
因為,當慣了世界霸主的美國,不能忍受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
而且,科技從來都是和政治經濟掛鉤的。
中國科技高速發展,體現了中國背後國力的強大。
對美國來說,他們並不希望亞洲地區出現這樣一個科技水平極高,且政治氛圍十分穩定的強國。
因為,這樣一個國家的存在,意味著美國再想要插手亞洲事務,就必須三思而後行。
更讓特朗普等人感到焦慮的是,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再和中國拉開較大的差距了。
過去,中國總是錯過科技發展的機遇。
但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沒有再浪費任何一個機會。
如果以進步速度來看的話,中國超越美國似乎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人們都預料到,嶄新的科技時代即將到來。
到那時候,引領時代的也許是人工智慧,也許是AI技術,也許是如今的人們尚未想像到的東西。
但總之,在這些新的技術方面,美國已經不再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當年,身為總統的特朗普認為,中國的發展對於美國是帶有侵略性的。
他甚至煽動媒體,說中國竊取技術。
而如今,特朗普已經二度參選,但他對中國科技發展態度並沒有變化。
他依然認為,阻礙中國科技發展是必要的,他也無數次在自己的參選演講中提到這一點。
更讓人不得不提防的是,特朗普當年對於中國的科技打壓,在美國民眾之中引發的影響還有限。
但現在,打壓中國似乎已經在美國形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這也側面反映出美國地位的衰落,正因為第一的位子岌岌可危,所以美國才會急不可耐的與中國展開競爭。
總之,特朗普若再次當選,他就絕不會允許中國在全球的科技產業鏈中,占有太高的份額。
他會使出更加卑劣的手段,過去,中國已經嘗到過教訓。
不過,我們仍可以抱著樂觀的態度。
因為,特朗普第一次當選對中國展開科技打壓的時候,我們還摸不清他的套路。
但現在,我們對於這個對手有了足夠的了解,也能預料到他下一步要做什麼。
所以,我們可以先特朗普一步,做好自己的部署。
另外,這些年來,美國的內部鬥爭也極其的激烈混亂。
就算特朗普真正上台,他那套打壓中國科技的理論,能不能真正的走出美國政府,又是另一回事。
再說,這些年來,即便遭到大量的圍剿,中國的科技仍然穩步發展。
我們已經為自己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自敵人的破壞,並不會摧毀中國的科技基石。
外交挑戰
特朗普當選的第三個挑戰,體現在國際關係上。
很顯然,美國每換一任新總統,就會迎來一輪政治關係的大洗牌。
而中國作為美國眼中的主要對手,也不得不去面對這種變化。
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並不溫和,這從他的對華政策也能體現出來。
對於自己看不順眼的國家,特朗普的做法是百般打壓和貶低。
他對中國的一系列政策,已經嚴重的破壞了中美兩國之間的外交關係。
而受害者其實不止中國一個,日本、印度、墨西哥,包括歐盟諸國,當年都沒少和特朗普為貿易問題而論戰。
可以說,當年特朗普在國際上四處點火,給美國惹了不少麻煩。
而他自己對此卻十分驕傲,甚至往往在外交場合大放厥詞。
2020年七月,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演講,對中國大潑髒水,乃至於直接否定了近50年來的中美外交關係。
這次演講震驚了全世界,也被稱之為新時代的鐵幕演說。
蓬佩奧是特朗普的黨羽,所以,蓬佩奧的講話,其實也代表了特朗普對華外交的態度。
對於特朗普這樣一個傲慢至極的美國人而言,他骨子裡就是輕視中國的。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再讓他重新執政一次,他對於中國的看法,恐怕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不過,這一次,特朗普倒還真說了點不同的意見。
在提及俄烏戰爭的時候,特朗普說:如果是他當年贏得連任的話,俄烏戰爭就不會發生。
他還說,聰明的領導人,應該維持和中俄之間的友好關係。
他也暗示,如果讓他來處理俄烏問題的話,他可能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樣,可以稍稍緩解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緊張情緒。
他在某次採訪中,還談到了朝鮮,說如果自己能再次當選的話,會恢復與朝鮮之間的關係。
他甚至還表示,會聯絡朝鮮的領導人金正恩。
不過,朝鮮對於特朗普這番話,沒有做什麼特別回應,大概也是對特朗普外交政策並不信任。
總之,這一次,特朗普的外交態度似乎不再像從前那樣激進了。
不過,分析他的幾次發言來看,相比於緩和外交關係,人們更願意相信,他說這些話,其實是為了攻擊自己的對手拜登。
特朗普頻頻提到的俄烏戰爭,其實正是拜登政府的一個痛點。
因為,美國下場攪了渾水,可現在俄烏戰爭曠日持久,損耗巨大,美國投進去的援助根本收不回來,這也讓許多美國民眾對拜登政府失去信任。
所以,特朗普在參選的時候必然要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
只有證明拜登在俄烏政策上的失敗,才能襯托出他自己的成功。
所以,特朗普這些話,可以視作糖衣炮彈,我們依舊要保持警惕,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特朗普若當選為總統,他將代表的是整個美國反華的意志。
所以,中國到那時,要面對的國際關係必然更緊張,也更危險。
當然,最後,無論誰真正的成為美國總統,對中國而言,我們都要面對挑戰。
當下,不必杞人憂天,最重要的是穩步發展,打鐵還需自身硬。
只要中國始終保持強大的實力,那麼,來自美國政府的攻擊就不足為懼。
參考資料:
新京報《特朗普頻頻出牌,美國對華關係何處去》
深圳新聞網《特朗普為何要對中國示好?不必驚訝,更不必驚喜》
光明網《中美關係出現轉圜契機,但是仍然需要耐心》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