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資質還沒拿到,傳小米要與北汽聯合造車!會做成「夾生飯」嗎

2022-08-27     報哥車軲轆話

原標題:生產資質還沒拿到,傳小米要與北汽聯合造車!會做成「夾生飯」嗎

小米從官宣造車至今,已經過去500多天了,卻在最為關鍵的生產資質上遇到了阻礙。「懷胎」許久,小米造車或面臨難產的風險。

8月26日中午,有消息人士透露,由於小米在獲得獨立的汽車生產許可證方面遭到延誤,小米正在與北汽集團商談製造電動汽車事宜。

與北汽的這項合作可能會由北汽藍谷作為汽車製造商,並與小米公司推出聯名品牌。

據消息稱, 這兩家公司正在探索不同的方案,包括由小米購買北京現代第二工廠的股份,該工廠擁有在生產汽車所需的全部許可。

對此,北汽集團表示:「沒聽說過此事。」

北汽藍谷相關人士則稱:「還沒有接到相關的確切消息」。

儘管傳聞未得到任何一方確認,但引起多家上市公司股價異動。8月26日,北京汽車股份股價大漲30.5%,小米上漲3.3%。北汽藍谷上漲了近10%。

小米汽車由雷軍親自挂帥,雷軍曾在2021年表態,造車是他最後一次重大創業,他將押上全部的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此前,小米與長城等多家整車企業傳出過「緋聞」,但都被一一澄清。最近,更有消息稱小米將接手恆大汽車工廠,不過這一消息隨後也被小米否認。

小米從官宣造車至今,雷軍也認識到造車一事急不得,小米造車將會以自動駕駛為重要切入點,打開汽車市場。

就目前透露的相關內容來看,小米將目光更多地放在了自動駕駛上,在整車製造上還沒有任何成果。

在自動駕駛領域,小米已組建超過500人的研發精英團隊,並制定了全棧自研算法的技術布局戰略,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規劃研發相關投入為33億元。

無論是雷軍本人,還是小米汽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到自動駕駛領域,但是對一款電動車來說,自動駕駛並不是全部。

和小米造車基本同時代官宣造車或者進入造車領域的百度和華為,都為自己找了一個傳統車企作為「靠山」——說合作夥伴更合適。

在技術壁壘逐漸被打破的當下,造車不是問題,能不能順利落地、能不能造好車才是問題。

網際網路企業下場造車,收購、合作的模式更為常見,這種操作,既不會因為跨行而給消費者帶來負面的第一印象,又能專注於智能技術領域,將自身的優勢充分發揮。

由於自建廠房、獨立申請資質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造車新勢力往往通過代工或收購的方式獲取造車資質。

比如,蔚來與江淮汽車採用代工模式合作,小鵬初期與海馬汽車進行代工合作。可以說,代工模式已得到市場驗證,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造電車,是一個極度燒錢的過程。小米汽車如果不選擇代工,而是自建工廠,其所需要投入的資金和時間只會更多。

再說幾句

按照規劃,小米首款車型預計在2024年上半年量產,這意味著小米要在3年的時間內完成從「騾車-模擬樣車-工程樣車-工藝樣車/試生產樣車」的全周期。

造車不同於生產手機,兩者無論在體量,還是在零件數量、複雜程度上都無法相提並論。

在汽車領域尚無經驗的小米如此急於求成,很難不讓消費者擔心。畢竟,手機出問題了,可以重啟,車出問題了,則極有可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aad221b4d498b79276979ff337486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