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新水泥 百年企業「不安分」

2022-04-21     英才雜誌

原標題:華新水泥 百年企業「不安分」

本文作者 | 張賀

一家成立於1907年的企業會如何看待資本市場?

保守、慎重?還是積極擁抱?

這是家百年歷史的水泥企業,卻趕著2022年一季度的末尾,踏上了令諸多網際網路大佬和投資者談之色變的港股。

歷時20個月,華新水泥終於在3月28日叩開港交所大門,這是上交所歷史上首家「B轉H」的企業。但對於華新水泥來說,這樣的「吃螃蟹」已經習以為常。

1994年1月、12月,華新水泥A、B股先後登陸上交所,成為國內建材行業首家A+B股上市公司。1999年3月,華新水泥開創了B股公司定向增發B股股份的先河。2008年2月,華新水泥又成為首家向境外戰略投資者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

相比外界對百年企業偏「保守」的固有印象,華新水泥著實「不安分」。

目標是海外市場

在公告中,華新水泥(600803.SH)稱B股流通股份不活躍、B股市場被嚴重低估且失去融資功能,因此選擇到港股上市。

如果這就是華新水泥轉「港」的原因,那麼它現在可能要失望了。「轉港」至今,華新水泥(6655.HK)換手率最高只有0.36%,這與其B股市場僅日均0.27%的換手率差別不大。從估值來說,港股最近幾年一直處於被低估又跌不停的狀態,曾經火熱的AH比價論也早已不見蹤影。

最重要的還是國際化。

華新水泥大股東拉豪是全球水泥龍頭,除歐美外,在中東、東南亞、南亞、拉美和非洲均有多家工廠。華新水泥也是我國最早走出去的水泥企業之一,2011年至今,已經在中亞、東南亞和非洲共八個國家實現產能擴張,是中亞地區水泥市場的領頭羊。

截至2021年底,華新水泥海外水泥粉磨產能達到1083萬噸/年,在國內企業中僅次于海螺水泥。在國內房地產發展頂峰已過、水泥產能過剩的當下,對海外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尤為重要。

華新水泥在公告中坦言,海外融資平台是支撐其國際戰略的重中之重。香港等境外資本市場,具有國際化和融資便利等優勢,能夠提供更加廣闊的業務平台。股票在香港流通也有利於其參與境外資本運作,充分利用境外資本資源及市場激勵來進一步加強核心競爭力。

圍繞水泥不折騰

登陸港股終究只是個開始,畢竟當前華新水泥海外業務收入占比也僅有7.96%(2021年年報),境內業務才是核心。而相比在資本市場的「不安分」,在境內業務的拓展上,華新水泥要保守多了。

在缺少地產拉動,行業發展大不如前之時,水泥企業各顯神通,比如上峰水泥投資晶片、海螺水泥進軍新能源。而華新水泥的目標卻仍是以水泥業務為核心的產業鏈一體化轉型。除了水泥熟料,華新水泥還重點發展骨料、混凝土和環保,其中骨料是重中之重。

2021年年報披露,華新水泥去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 10.6%,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 4.74%。儘管在上游煤炭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公司增收不增利,但其 Q4 單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 100.10 億元,同比增長 11.91%;實現歸母凈利潤 18.00 億元,同比增長 12.08%。

分業務看,全年水泥業務收入僅同比增長1.84%,銷量同比減少1.72%。不過,混凝土業務收入和銷量分別同比增長68.94%和96.49%,骨料業務收入和銷量同比增長73.57%和51.71%。

儘管骨料業務收入占比僅有6.33%,但其毛利率卻遠超33.83%的水泥和18.8%的混凝土,連續多年保持在60%以上,2021年達到65.62%。

而且骨料的產能仍在快速拓展中。昭通、赤壁交投二期、鶴峰等 12 條骨料生產線投產,是去年骨料業務增長的主因。此外,陽新億噸機制砂項目等 10 個在建骨料項目穩步推進中,預計今明兩年陸續投產。屆時華新水泥骨料產能可達 2.7億噸/年,而截至2021年底這個數字是1.54億噸。

根據華新水泥的規劃,到「十四五」末期,水泥業務收入占比要在40%以上,而當前則超過70%。

陽新億噸機制砂項目備受矚目。華新水泥在調研中介紹,該項目是湖北省重點項目,距離長江岸線約2公里,常年可通航5000噸級以上船舶,配套的礦石資源礦權可達20億噸,距離長江岸線僅3公里,是長江沿線的第二重山,資源儲量大、品質優良。而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蘇州、武漢等都屬於輸入性市場,市場需求量巨大。

風險與機遇

對於投資者來說,海外市場的拓展雖然亮點不少,卻很難在短期成為業績的支撐。考慮到骨料的供求關係要比水泥好不少,在骨料項目投產後,確實會對華新水泥的業績帶來一定提升。當然,2022年要考慮的因素不止這些。

首作為碳排放大戶(2020 年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占整個建材行業比重達 83%),不少人認為水泥有望在2022年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從全國 7 個地方試點運行情況看,近兩年加權平均碳價約在40 元/噸左右,且碳配額逐年收緊,小企業迫於成本壓力或將加快出清。這將有利於改善行業格局,利好龍頭份額提升,提升價格傳導能力。

華新水泥是國內行業首家發布 2025-2060「碳達峰、碳中和」雙碳減排路徑白皮書的企業。在其2021年發布的《低碳發展白皮書》中表示,替代燃料、替代原料、降低熟料係數、水泥、牆材等一體化項目的熱聯產等技術是公司減碳的重要實踐。

截至2021年底,華新水泥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泥窯高效生態化協同利用固體廢棄物成套技術」已在國內 7 個省市下轄的 20 家水泥工廠內應用,全集團水泥窯線環保業務覆蓋率達 50%。新投產的黃石萬噸線工廠,峰值燃料熱替代率可達到 40%以上,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但是不管怎麼說,碳排放都是懸在水泥企業頭上的一把利劍,企業壓力的增加無可避免,只是不同企業受到的影響有差異罷了。對於行業格局的重塑、龍頭份額的提升確是趨勢,只是不會一蹴而就。

2022年的供需方面,華新水泥認為行業需求會出現分化,經濟活力強、城市化進程持續的地區水泥需求依然保持穩定。而水泥需求減弱導致產能過剩問題更為凸顯,水泥仍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行業。

相比之下,同行業的亞洲水泥更加樂觀和直白。在2022年展望中,亞洲水泥認為行業拐點已經來臨,但仍處於平台期。在地產投資低迷、基建投資強勢的趨勢下,預計水泥需求整體穩中有降。同時,行業供給也將在政策影響下有所收縮。亞洲水泥認為,行業供需矛盾逐步緩和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成本是水泥企業無法忽視的坎兒。煤炭價格的上漲在2021年已經吞噬水泥企業的利潤,當前煤炭價格仍然易漲難跌,原料和燃料的壓力短時間很難消失。

而另一邊俄烏衝突所伴生的全球市場規則被破壞的情況,對於極力開拓海外市場的華新水泥來說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潛在風險。

總的來說,2022年水泥行業的形勢仍然比較嚴峻,但產能去化背景下,華新水泥所爭取的有利條件也在增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a9c1405bc3ea8f5d66be4f474d6ce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