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荒」下,以存量帶增量成為立身之本

2019-07-26     小四萬麻麻

一直以來,流量都是各路玩家爭相追逐的東西,「得流量者的天下」似乎成為大家的共識。而如今,商家從各大平台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同時平台自身流量也日趨飽和。

私域流量


流量增速的放緩開始讓企業思考,是否可以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流量,打造自己的流量池,將流量牢牢抓在自己手裡。於是,私域流量產生了。




所謂私域流量,就是你可以自由反覆利用,無需付費,又能隨時觸達,被沉澱在公眾號,微信群,個人微信號,頭條號,抖音等自媒體渠道的用戶。相對淘寶,京東,百度這些公域流量平台,它屬於商家的「私有資產」,完全由自身掌握。

和私域流量相對應的則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的獲取需要支付相應付費,而且所帶來的流量是不為商家所控制和擁有的流量。而對於私域流量,只要搭建和運營好以後,就可以重複利用。

私域流量其實早就有了,有營銷的那天起,就有私域流量,以前企業做的各種形式的客戶管理都是在運營私域流量。這玩意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只是「私域流量」如今已經是一個網際網路概念,並且如同曾經的「新零售」「增長黑客」等成為新一代的活躍詞。


流量獲取之困


前段時間,微博公布了 2019 第一季度財報,形勢不容樂觀。財報數據顯示,微博的用戶增長已經面臨瓶頸。4.65 億的月活,與 18 年 Q4 相比增長 300 萬人,這是微博自 2016 年以來第一次月活躍用戶數環比增長率不足3%。另外,由於微博在 2019年 Q1 MAU 新增人數大幅減少,其獲客成本環比暴漲4倍。這是微博用戶數量已經見頂的一個信號,其後續增長將面臨很大的限制。

除此之外,電商平台也遇到了同樣的困境。淘寶、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台的單個獲客成本越來越貴,基本都已經上升到兩三百元,大部分電商玩家顯然已經無法承擔這個獲客成本。這些大公司都面臨著流量獲取難和貴的問題,更何況無數的小企業。

當一個市場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的時候,想要在這個市場繼續獲得紅利,恐怕不只是簡單調整一下運營策略或者是擴大資金投入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重新去思考整個市場發展的底層邏輯:新的流量秩序已在醞釀中,整個流量生意市場將重新洗牌。

窮則思變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私域流量這個詞產生了,並且火爆整個網際網路圈。目的就是讓大伙兒重視自己手中已有的流量,而不是想方設法去獲取新的流量。吸粉、爆文、10W+這個階段的思維已經成為過去式。

私域流量產生的背後折射出企業經營理念的變化——企業開始從流量思維轉向用戶思維。既然公域流量已經趨於飽和,企業為了求生存必須要另闢蹊徑,於是基於自身已有的流量,進行運營和維護,從而實現多次開發利用甚至讓老客戶帶來新客戶。


窮則思變,可見環境不僅可以改變人,也深深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方針。

相比於依託大的社交平台、搜尋引擎及工具產品下的「公域流量」,基於豐富的個體渠道下沉的短視頻平台的網紅帶貨、B站的UP主恰飯、小紅書/知乎上的達人種草,甚至是賣美妝的櫃姐朋友圈等私域流量,或許可以成為一塊待挖掘的價值窪地。

當前私域流量正處於紅利期,但並未發展成熟,很多企業正在積極探索中,如何充分結合企業自身的產品和品牌,走出一條特色化的私域流量運營之路,是企業迎頭趕上的關鍵。

存在即合理


繼「增長黑客」、「流量池」、「裂變式增長」等網際網路黑話躥紅之後,「私域流量」又迅速風靡整個網際網路圈,成為新一代的熱點詞。每個新詞背後蘊藏著特有的商業邏輯,如企業可以真正重視,並結合實際情況加以運用,或許可以走向新的巔峰。

這個世界太瘋狂了,熱點太多,來不及思考,但總有有心人在背後默默地探索和研究。一個新概念或者風口出現後,有人只是看看熱鬧,就像看了一場話劇,可有人卻好像發現了新大陸,迅速探索其中的奧妙之處,從而開闢了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存在即合理。每一次狂歡背後或許都有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東西。哪怕是舊瓶裝新酒,哪怕它只是匆匆過客,也反映著社會和時代的變化,從而折射出值得探尋的邏輯。因為生活就是讓我們每個人去感知這個變化無窮的世界,總有一天生活也會帶給你驚喜。

點擊文末小程序,選擇您感興趣的行業,有了財經秘書,你不再輕易錯過行業的每一個風口,因為他總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助您理清行業邏輯。錯過即是一種遺憾,牢牢抓住每一次可能揚帆起航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NCaL2wB8g2yegND-c3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