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天暴漲20斤!這些水果小心越吃越肥

2019-09-09   活法兒

前些天,江蘇廣播有一則報道。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苗苗接待了一個病人,由於懷孕吃不下正常的飯菜,她幾乎依靠水果度日,但即使每天只吃水果,50多天的時間裡,她的體重依然暴漲了20斤。

雖然她並不是想要通過只吃水果減重,但這也從側面告訴了大家,想要通過只吃水果來減肥,可能事與願違。

苗苗副主任表示,依靠水果減肥不靠譜,並且,只吃水果,容易導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進而影響身體機能,可能會誘發更多的疾病。

這些水果,小心越吃越肥

有的人覺得,水果沒什麼熱量,所以可以敞開吃。其實不然,從營養學角度看,有些水果,吃起來堪比吃肉。

榴槤

榴槤中含有高達16%的脂肪,熱量高達147卡/100g。算下來,小半個榴槤的熱量可能比2碗米飯的熱量還要高。

牛油果

很多人的減肥餐里都少不了牛油果,覺得它清淡無味一定沒什麼熱量。其實不然,牛油果之所以叫牛油果,可是有道理的。它的油脂含量高達15%,166大卡/100g的熱量,相當於3兩米飯的熱量。

香蕉

香蕉含有豐富的脂肪和糖分,熱量大約91大卡/100g,算下來,只比米飯低一點點。吃了一根香蕉,大約要散步1小時才能消耗掉。

荔枝

荔枝看起來小小一顆,晶瑩剔透,很無害的樣子,其實熱量卻是大大的。72大卡/100g的熱量,需要快走10分鐘才能消耗。想想當年熱愛荔枝的楊貴妃的身材,你就知道荔枝絕不是什麼低熱量的水果了。

此外,柿子、無花果、菠蘿蜜等水果的熱量都不低,你吃起來可要悠著點。

水果為何變成你身上的肥肉?

在前面的報道中,苗苗副主任還表示,醫學專家有一個營養治療減重的共識:醫學減重最重要的是控制好總能量。

當然,把水果當飯吃,一頓吃掉兩隻瓜的人,想瘦是不大可能的。但管住嘴了,吃得少了,甚至喝水都長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懸疑問題,還是交給中醫來回答吧。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貪食冷飲、過度享受風扇空調,再加上濫用清熱去火藥、抗生素等,導致大多數人處於陽氣相對不足的狀態,所以時下的胖子十胖九虛。

不信你摸摸他的肉肉,通常會發現很冰涼冰涼的很舒服,而且軟塌塌的缺乏彈性。這就是很典型的陽虛、氣虛的表現。

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氣機升降的樞紐,不管哪種體質的胖子,其實大多有脾陽氣虛的緣故。由於氣虛、陽虛,身體運化功能不足,無法氣化掉多餘的脂肪,慢慢就變成了肥胖。

而這類肥胖本質上就是脾虛引起的痰濕。如果痰濕滯留在身體里,久而久之會影響臟腑經絡,從而引起其他疾病。

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此類肥胖者往往面色發白、喜暖怕涼、胸悶痰多、容易身體疲倦、頭昏腿沉、大便粘馬桶,還容易腹脹、注意力不集中。

這樣的胖子尤其不要用水果代餐減肥,本身脾胃就陽虛有痰濕,而水果正是濕寒,吃多了會傷及脾胃,加重氣虛陽虛的症狀,這也正是為什麼這種減肥總是反彈甚至越減越胖的緣故。

這樣吃水果,吃出健康瘦

說完一堆吃水果的壞處,吃得太過了確實又寒又濕又傷身,但也不必因噎廢食。內經說「五果為助」,水果吃對了還是有所助益的。

下面5個健康吃果的小貼士,希望能幫到你:

1、老少虛寒少吃果

兒童、老人、體虛體寒的人群應當儘量減少水果的攝入,特別是寒涼性質的水果。

2、多菜少果助通便

如果擔心每天攝入的維生素、微量元素不夠,或是想通過補充纖維素改善排便情況的,可以減少水果的占比,選擇適當多吃熟的蔬菜。

一來減少寒邪之物入侵體內,二來經過適當烹飪的蔬菜能夠更大程度地被脾胃腸道消化而不至於造成負擔。

3、天時地利才養人

注意水果的地域性和季節性,儘量少吃反季的、非本土的水果。只有在適當節令、適當地域適當食用,才不至於被水果的偏性反傷。

比如西瓜本身是盛夏才會自然成熟上市的,它在這時出現就是為了通過自身消暑生津、利尿消腫的性質來幫助我們度過炎夏。到了秋天就「秋瓜壞肚」了。

又比如海南盛產的火龍果,大寒之性,對於全年處在潮熱氣候的海南人來說,吃個火龍果恰好能夠中和暗生的內熱而不至於給身體帶來傷害,但給北方人吃效果就大大不同。

4、加點佐料更平和

將水果切塊後,可以在上面撒一些梅子粉或陳皮粉,如果十分寒涼甚至可以選擇辣椒+鹽粉。

溫性的配料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用它們來佐食水果,不但不會影響水果本身的口味,反而能夠中和水果的寒性和濕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果的副作用。

5、水煮蒸燉護脾胃

實在嘴饞但體質偏弱偏寒的人,讓你們一步,可以把水果用開水泡幾分鐘或者下鍋煮熟,能夠制約一小部分水果的寒濕之性。

發揮水果真正的能量,趕跑秋燥

雖然水果減肥不靠譜,但對於脾胃健實、陰虛內熱的人而言,水果卻是一大助益。

秋收時節,植物把一整年的能量都蘊藏到果實里了。水潤豐實的水果,對人們而言,也是大自然的一大恩賜。水果的真正能量,不在於減肥,而是潤養。

又冷又燥的秋季,人們很容易口乾舌燥、外感咳嗽,當季的秋梨正是一大救贖了。

現在我們吃梨,通常是洗凈就吃。但在古時,尤其在唐朝,梨是要蒸著吃的。

生梨性寒味甘,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效果,能明顯解除咽喉干、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

不過,要是脾胃虛弱的人、老人、產婦以及小孩,最好向古人學習,把梨熱一熱再吃。煮熟之後,削弱了梨的寒性,哪怕虛弱的脾胃也可以吃一些。而梨皮會變得略苦,去燥潤肺的功效完全被釋放出來。

冰糖燉梨是最基礎的吃法,這裡就不說了。介紹一個花椒燉梨,止咳祛痰效果特別好,尤其適合感冒後期咳嗽不止。

材料

雪梨1隻、花椒10顆

做法

1、選一隻大白梨,洗凈,從上方1/3處切成梨蓋。

2、把梨芯掏出,放入10顆花椒,蓋上梨蓋放入一隻大碗中。

3、大碗里放少許水,沒過梨子一半,然後放入蒸鍋。

4、隔水蒸燉30分鐘即可食用。

花椒散寒,梨子滋潤,著涼了、嗓子不舒服老乾咳,都可以吃上一隻。受不了花椒味道的,可以把花椒換成黑豆填入梨子中。黑豆燉梨對久咳的效果更佳。

懶得做的小夥伴,枇杷秋梨膏也是秋季極相配的,名字就帶了「秋」,很應景。甘甜中略略帶點自然的梨酸,生津止渴,還能潤腸通便。

這款秋梨膏以古方工藝熬制而成,不添加水,所以可以保存較長時間,滴一滴在紙上也不會滲透。秋梨汁以外,還配伍了蜂蜜、菊花、枇杷、甘草、茯苓,意在培土生金,用茯苓和麥芽糖健脾胃,甘草和秋梨蜂蜜潤燥,照顧脾土滋潤肺金。

秋天常見的咽乾咽痛咽癢,枇杷秋梨膏都能一網打盡。肺儲痰,把肺養起來,也利於排痰。而肺主皮毛,皮膚也能得到滋潤。堅持每天早晨一杯,晚上睡前一杯,由內到外就潤起來了。

熬制的梨膏性味相對平和,對脾胃也溫柔許多,老幼體虛都可以適當喝些,但血糖高的話還是得注意點,不建議飲用。

最後,聊一個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的問題:水果本身性寒,煮食的話就不寒了嗎?

其實,煮食並不會讓性味發生很大的改變,性涼的梨不會因為燉過了就變成性溫。煮食不是為了改變性味,而是為了讓脾胃更好地吸收,不必耗用能量去溫煦食物,也減少寒涼傷身、外邪入體的風險。

吃水果對身體好不好,能不能減肥,不是水果說了算,關鍵在於水果與人是否契合。食物性味要與時令節氣、人體體質相適應,這樣才能真正滋養到你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