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演這種片?我真要看吐了!

2023-06-20     十點電影

原標題:還演這種片?我真要看吐了!

轉載來源:電影派( dyp833

大街上,婦人看到乞丐可憐,發了善心。

你絕對想不到。

這稀鬆平常的一句話,絕對有資格入選年度最雷人台詞。

來看乞丐的模樣。

是的。

馬景濤又演起了呂洞賓。

但,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註定杯具了。

很簡單,來瞧一眼劇版《東遊記》中的呂洞賓。

時隔25年,61歲的馬景濤狀態早已不再,難以撐起那個瀟洒不羈的神仙形象。

唯一的疑問是,這部新片到底能有多難看?

看《東遊之八仙伏魔》,當然是因為《東遊記》。

這部劇成功地打造出了一個令人嚮往的神話世界,眾多神仙形象立體飽滿,同時也塑造一個令人意難平的悲情反派:穿山甲。

而當派爺看完全片,有了自戳雙目的衝動。

但必須忍著工傷排雷。

怎麼形容這部網大呢?

消費情懷的「詐騙」之作。

故事序幕共8分鐘,走的是恐怖片的路子,也是本片唯一能看的段落。

夜黑風高,電閃雷鳴,兩個膽大的漢子去洞穴尋寶。

先是蝙蝠亂飛。

再是狐狸頭閃現。

而這狐狸頭,只是老人的帽子。

雖然有點刻意,但總算烘託了可怖的氛圍。

老人貼心提醒,山洞裡有邪物,不能進。

而漢子踏入洞穴。

一個找到了堆積成山的金銀財寶。

一個看見了正在沐浴的美女。

是的,跟其他網大一樣,它馬上要擦邊了。

美女以腿勾引漢子。

隨即換了一條腿。

接著,又陸續伸出了好幾條腿。

而此時,漢子早已鬼迷心竅,被眼前蜘蛛精吸走了陽氣。

不得不說。

這場戲,擦得還挺有想像力。

它結合了蜘蛛精的身體特徵,擦出了個性,擦出了詭異感。

但可惜,序幕部分已經集合了《東遊之八仙伏魔》的全部創造力。

剩下的部分,不堪入目。

先概括一下故事。

剛才提及的山洞裡有兩隻妖怪,蜘蛛精和狐狸精,她們為魔尊「混元」效力,吸收999個男人的陽氣,666個女人的陰氣,以助其飛升。

呂洞賓圍著妖氣趕來,誅殺了狐狸精。

後面,混元出場,妖力很強,呂洞賓法力不及。

在關鍵時刻,何仙姑挺身而出,犧牲了自己,救了心上人。

呂洞賓擊敗了魔尊。

痛失所愛,他終日借酒澆愁。

突然有一天,犬子敖找到了呂洞賓,傳天庭召回的旨意。

到了這裡,派爺非常困惑。

這個人物哪來的?

根據民間傳說「狗咬呂洞賓」編的?

那實在太順拐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馬景濤演了個二郎神。

根據玉帝旨意,何仙姑尚有一絲魂魄,呂洞賓要下凡歷劫,去找回何仙姑。

而何仙姑的魂魄如今在凡間白鷹寨的寨主白鶯體內。

但凡人之軀無法承受仙家神魂。

在犬子敖的提示下,他們一行人去找魔尊收藏的上古神器「渡世星盤」 ,以拯救何仙姑與白鶯。

哦對了,跟白鶯一樣,犬子敖下凡後,多少也有那麼點張牙舞爪。

他成立了個幫派叫「大狗幫」。

其信物還是個大骨頭。

不知道你注意沒?

仨人要去找的,是魔尊的寶物。

這不就是去送死嘛。

別問。

問就是劇情瞎寫。

而這部電影,不僅情節差,其設定、橋段和故事主題,也禁不起推敲。

呂洞賓下凡渡劫有條件:成了凡人,他的記憶將被收回,直到遇見何仙姑的元神才能恢復。

熟不熟悉?

沒錯,周星馳主演影片《濟公》。

還有,在《濟公》里,濟公下凡不能使用法力,觀音菩薩送了一把「心想事成扇」,每天只能用三次。

而在《東遊之八仙伏魔》里,玉帝給了三個錦囊,每次使用可以擁有一個時辰的法力。

再來看白鶯的出場方式,是這樣式兒的。

熟不熟悉?

還是《濟公》。

但身法完全沒有星爺那般妖嬈和獨特。

《東遊之八仙伏魔》很明顯是想做喜劇的。

白鶯原本想起范兒,但繩索提早斷了,摔了個狗啃泥。

寨中上下全是女眷,現在,寨主召集很多男人到場,目的是想延續香火。

好看且有本事的,是寨主的人。

否則,就賞給李大媽。

這種男扮女裝的丑角,很難不讓人想到如花。

再比如表演。

群演只能提供浮誇的擠眉弄眼。

想做喜劇,笑料卻過於俗套和幼稚,表演也跟不上。

真是越看越尷尬。

回到片名:《東遊之八仙伏魔》。

關鍵詞其實有兩個,「伏魔」、「八仙」。

關於伏魔,只有一頭一尾兩場動作戲。

最開始,呂洞賓請出神劍,在何仙姑的幫助下,擊潰了魔尊。

在最後,何仙姑再次犧牲,將仙力跟元神都送給了呂洞賓,他再次請出了神劍,又一次打敗了魔尊。

前後有何區別呢?

魔尊的表情更加崎嶇了。

神劍更大了。

以及,最尷尬的是,從頭到尾,也就出現了呂洞賓、何仙姑,外加那條不知哪來的工具狗。

說好的八仙呢?

《東遊之八仙伏魔》差在哪?

說到底還是劇本。

就拿它有意或無意效仿的《濟公》來說。

其故事精髓,是對權力的反叛。

濟公下凡是有原因的,他在凡間為百姓們出頭,這激怒了閻王、月老、財神等仙家,惹得他們上天庭告御狀。

玉帝有句話很猛。

多虧了觀音菩薩說情,濟公才有機會可以感化凡人,以向仙家證明:凡人的命運不該草率寫就,都有轉圜餘地。

至於凡間故事,也是深刻的,充滿佛理的——

九世乞丐、九世惡人、九世野雞,對應了「三毒」:貪、嗔、痴。

濟公感化的過程異常曲折,這才是故事該具備的複雜性與豐富性。

而相比之下,《東遊之八仙伏魔》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故事。

它到底靠什麼在硬撐?

可能只有馬景濤這個演員所攜帶的情懷濾鏡。

在影片中,他也儘可能地揮舞著扇子,呈現出瀟洒風流的一面。

雖然,扇子還在,耍酷的pose還在。

但畢竟,25年的時間過去了。

颯爽倜儻的形象,沒了就是沒了。

過期的瀟洒,就不再是瀟洒。

即便如此,資本認為,他自帶的記憶,還是可以拿來收割一波觀眾的情懷。

再不行。

「咆哮帝」的印象,也滿上。

總能把演員的「形象價值」給榨乾。

類似的例子還有。

比如殭屍片的標誌性演員,錢小豪。

作品部部推出,但無一及格。

再比如陳浩民。

他因《天龍八部》《封神榜》《天地爭霸美猴王》大火,後來又因《活佛濟公》系列翻紅,有很大的觀眾基礎。

如今的他,也在網大圈混。

《東遊傳》《真假濟公》都安排上了。

但看扮相,不對了。

再看角色適配度。

不好意思,跟馬景濤一樣,遭遇了類似的評價:「老黃瓜刷綠漆」。

甚至,他們在情節的走向上也有相似之處。

可謂「不同演員,雷同人生」。

派爺無意對他們的選擇做出任何評判,這是個人自由。

但對作品質量帶來的不適感,有發聲的權利。

那麼,被困在了網大之中,有何破解之道?

唯一能做的或許是。

盡力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

給出精湛的表演,給人物增光添彩。

就比如達叔。

在《大話西遊:緣起》里,他的表演有細節,有溫度,節奏感也好。

再看看馬景濤呢。

在片中,他似乎也想挑戰無厘頭式的表演方式,但不得要領。

徒增尷尬。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而他一聲聲的「沒事吧?沒事吧?」

也喊出了觀眾的心聲。

念及過往。

只剩唏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4a35d2bf115286eb7c700294c9e3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