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的周毅青突然發現父親不辭而別,與此同時,弟弟周雄也打來電話,詢問母親是否到她家了?父母分別給二人帶孩子,卻同時失聯,頓時讓這對姐弟坐不住了,他們尋找兩年,終於在一個小鎮上見到二人,當獲悉父母離家的原因時,姐弟頓時感到了羞愧。
周毅青出生於四川資陽市的一個家庭,父親周華退休前是一家工廠的技術員,母親白東方則是那家單位的會計,弟弟周雄比她小5歲,格外受到母親的關照。
周毅青的記憶中,弟弟從出生那天起,原本屬於父母給她的愛,都給了弟弟。每一次家裡有好吃的,母親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弟弟,為此周毅青可沒少哭過。好在父親經常悄悄地塞給她一些零花錢,即便如此,她心中一直對母親和弟弟有些怨言。
周毅青讀大學時,果斷地選擇湖北武漢,大學畢業後考研,然後到上海了,進了一家不錯的公司,工資待遇也高。弟弟周雄勉強上了一所二類大學,而後回到資陽市上班。
看著一對兒女都有了工作,周華夫婦也終於鬆了一口氣,感覺身上的重擔減輕了許多。然而,隨著兒子周雄談朋友,面臨著買房、買車和彩禮,幾乎花光了老兩口所有的積蓄。
恰巧在周雄結婚後不久,白東方去醫院檢查身體,發現腹部長了一個瘤子,醫生建議手術。周華只好向女兒求助,讓女兒拿錢出來給白東方做手術。周毅青對父母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弟弟身上早就心生不滿,自己雖然拿高薪,她和丈夫在上海買房不久,每個月還貸的壓力不小,所以,覺得她覺得母親的手術費怎麼也得出弟弟出。
周華沒有勉強周毅青,最終手術費和治療費究竟是不是弟弟出的,周毅青沒有去追究,她作為女兒還是拿出了兩萬塊錢,算是盡了一個當女兒的心意。
而且從這件事兒之後,周毅青就覺得,今後不管什麼時候,她必須和弟弟爭一爭,否則,父母把好處都留給了弟弟,一旦家裡有困難都會找她,正是因為有這種想法,在隨後幾年裡,她和弟弟之間發生了不少矛盾,而帶孩子的矛盾尤為突出。
周毅青的公公婆婆都在外地,又在做生意,無暇過來給周毅青帶女兒。周毅青和丈夫忙於上班,所以她特別希望已經病退的母親來家裡照顧一段時間,可母親卻以身體不好為由拒絕了。然而,弟弟的孩子出生後,母親主動住進了弟弟家中,幫忙做家務、帶孩子,也不說身體不好了。周毅青只好請了一個保姆幫忙照料。
隨著二胎開放,周毅青和丈夫幾乎沒有猶豫選擇生二胎,儘管那個時候周毅青的年齡超過40歲了,但是她還是冒著高齡產婦的危險,生了一個兒子。周雄原本不想要二胎的,母親看到女兒都生了二胎,也慫恿兒子生二胎。在周毅青的兒子出生僅僅一年後,周雄的女兒也出生了。
那個時候周華和白東方已經雙雙退休,姐弟倆自然急不可耐地上演了「搶人大戰」,最終姐弟二人沒有經過兩位老人的同意,私下決定父親周華去上海幫忙周毅青照顧孩子,而母親白東方留在兒子周雄家照顧孫女。面對兒女這樣的決定,周華和白東方也頗為無奈,想不到一起過了大半輩子,老了還要分居。
周華要去上海,白東方很不放心,因為周華體型偏胖,有高血壓和心臟病,平日藥物不斷,平日在家中,周華幾乎不怎麼幹家務,白東方擔心周華吃不了苦。周華安慰白東方,女兒不會讓他干太重的活兒。周華其實也不想去上海,之前女兒的第一個孩子,他們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如果這一次再不去,女兒恐怕真會怨恨他們。而且周華知道,白東方動過手術,身體一直不怎麼好,自己不在她身邊,他也擔心老伴會出事兒。
在老伴去上海之後,白東方就和兒子兒媳住在一塊,以她的性格,和兒媳之間也是摩擦不斷,常常不由自主地會思念老伴。後來,二人都學會使用視頻通話,白天各自忙碌照顧孩子,晚上通過視頻交流,因為怕影響孩子休息,每次交流也都是匆匆忙忙。
轉眼間,周華和白東方就分居兩年,期間的春節,因為姐弟關係不怎麼好,兩位老人也沒能再一起團聚,二人心中都有說不完的苦悶。
白東方雖然盡力盡力地照顧孫女,卻並沒有得到兒子兒媳的感恩,白東方與兒媳之間關係原本就不怎麼好,以前有周華在身邊,兒媳還不敢明目張胆,這兩年的時間,兒媳越來越看不慣她,說她炒菜不好吃,給孩子喂奶粉的溫度太低,衣服洗得不幹凈……在兒媳的眼中,她越來越沒有用,面對兒媳的責難,兒子也不敢站出來替母親說句話。
在上海的周華,日子過得也不舒心。女兒女婿對他雖然不錯,但他很不習慣上海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水土不服,血壓吃藥都降不下來,出門稍稍走遠一些就會迷路。加上以前沒怎麼幹家務,更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在女兒家做事兒感到頗為吃力,孩子的尿布和抹布有時候還會弄混……,女兒女婿雖然表面不說,可他從女兒的表情中,能夠捕捉到女兒的不滿。
周華終於有一天「累」倒了,被送進醫院,一查血壓高得嚇人。白東方對兒子說,她想去上海陪陪老伴,兒媳卻說:「媽,那可不行,你走了,孩子怎麼辦?當初我們可是按照你的要求,生了二胎,你可不能當甩手掌柜,你以後養老,還指望我和你兒子呢!」
白東方無奈地搖了搖頭,連忙給女兒打電話,想問一下老伴的情況,女兒說情況還好,休息幾天就沒事兒了。白東方說,她想過來看一看,卻馬上被女兒拒絕了,說他們可沒時間照顧她,萬一路上出個什麼變故,她沒法給弟弟交待,這話明顯不想她過去。白東方又給周華打電話,結果還是女兒接的,女兒告訴她,父親在她這裡,她會好好照顧的,不用母親操心,再說父親的病情剛剛穩定,沒事兒就別打電話。
老伴住院的那幾天,白東方一直在惴惴不安中度過,終於在一天夜裡,周華給白東方打了一個視頻,在視頻中,白東方看到眼眶深陷、身體消瘦的老伴,頓時心疼得留下了淚水。而周華不禁老淚縱橫地說:「這輩子,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團聚……」
周華在醫院只住了10天,在女兒的催促下,極不情願地出院了,當再次回到照顧孩子的生活中時,他突然感覺自己竟然十分厭倦這種生活。於是,周華破天荒地在白天給白東方打了視頻,兩人共同作出決定,一起離開,找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生活。
幾天後,周華趁著女兒女婿都休息的周末,離開了上海。坐上高鐵的時候,他給老伴聯繫,二人按照之前約定的地點匯合。周華離開前,在床頭柜上留下了一張紙條,說他要去見一個朋友。所以,在周毅青發現父親的紙條時,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兩天後,弟弟打來電話,說母親不見了,電話也打不通,是不是到她家來了?她這才意識到,父親不辭而別,恐怕和母親有關。
姐弟二人這個時候都有些坐不住了,因為孩子突然沒有管了,二人感到很不習慣。當然,他們最初想法是母親可能只是偷偷地和父親見一面,很快就回來,但是一個星期過去了,怎麼聯繫都聯繫不上,於是這才開始四處打聽,父母的朋友、同事都找遍了,也沒有任何有用的消息,尋找了半年多也沒有任何結果,他們這才選擇了報警。
經過了一年多時間,警察在資陽市樂至縣下面的一個鎮上找到了二人。當民警說明來意,周華將事情的原委告訴了警察,並請求民警為他們保密,不要告訴一對兒女他們的住址,同時轉告二人,父母都老了,不能再幫他們帶孩子了,只想安安靜靜地安享晚年,不想被兒女打擾。民警對他們的處境深表同情,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周華和白東方在小鎮上安靜地生活,日子過得安逸,沒有了子女的牽絆,可以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過,他們也會偶爾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他們就這樣終老,一對兒女會不會悔恨?還有,他們作為父母,對兒女終究還有無法割捨的親情……
兩人在小鎮上住了兩年,警察帶著姐弟二人過來了,他們希望兩位老人回去,他們再也不讓二老分開,也不會讓他們帶孩子了。看到一對兒女,白東方突然哭著說:「……我想回家……」周華默默地點了點頭,然後收拾了行李,跟隨子女踏上了回程的路……
中國式的父母,養大了兒女,卻還逃不過為兒女帶孩子的宿命。周華和白東方二人的經歷,絕對不是個案,很多中國父母都是養大了子女,操持完子女的婚事,就不得不加入照顧孫兒一輩的行業。儘管他們身體有病,儘管他們精力有限,但是為了兒女,總是咬牙堅持,終於等到孫兒輩上了初中、高中或者考上了大學,他們才再次被解放出來,而那個時候,留給他們生命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如果遇到像周華、白東方這樣有幾個子女的家庭,老了不僅僅是身體受到被「摧殘」,還要飽受分離之苦,一輩子都在操心孩子,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其實還會一個理念問題。
一是作為年輕的爸爸媽媽,要體諒自己的父母已經辛勞了一輩子,不要在孩子一出生,就指望自己的父母幫忙看管孩子,而要自己想辦法去照顧孩子,儘可能的不要給父母添麻煩,有條件的請保姆照料,沒有條件的可以一方留在家中照顧孩子。
二是作為父母,不要覺得照顧子女的孩子,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是因為喜愛孫子輩,可以定期去和他們生活一段時間,但絕不能時間太長,更不要主動地承擔照管的事情,否則只會束縛自己的手腳。
當然,在中國的這種傳統之下,中國式的父母雖然無法擺脫照顧孫兒輩的宿命,但是可以選擇和提出條件,讓子女們明白,父母的另外付出不是無償的,這樣子女們才會更珍惜父母的額外付出,作為相應的補償。切莫像文中的白東方一樣,無償照顧孫女,被認為理所當然不說,還遭到兒媳的指責,完全是得不償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