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含冤被腰斬,彌留之際用手寫下3個字,看後讓人無限感慨

2024-05-20     丹寶星辰

明朝建立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網羅天下才子盡為己用,所以開始大興科舉制度。來自全國各地的讀書人,紛紛趕往京師參加考試,這其實中不乏解縉這樣的飽學之士。

但也有很多在後世人不了解的大才子,例如,元末明初時期的著名詩人高啟。其實,一說到詩詞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唐宋兩朝,的確我們不得不承認,唐宋時期的詩壇確實群星閃耀、星光熠熠。

但明朝時期也有很多被世人追捧的大才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江南四大才子」,可是唯有

高啟堪稱明代第一大詩人。

一、明初大才子高啟

高啟出生於1336年,此時距離大明王朝建立還有32年的時間,也就是說高啟的前半生是元朝人。作為今江蘇蘇州市人,他的血脈里浸潤著江南人獨有的細膩和才情。

雖然後人對其知之甚少,但他卻和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同時,還和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

可見高啟在明朝初年的文壇地位,絕對非一般人可與之比擬。作為大富之家的公子,高啟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可是卻因為戰亂而導致他童年時父母雙亡。

高啟在親戚的照顧下,依然飽讀詩書且過目成誦,早在十來歲的時候便出口成章,尤其擅長創作詩歌作品。

元朝末年,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吳王張士誠為了穩定統治,曾對吳中文人禮賢下士,甚至還曾多次遣人邀請年僅16歲的高啟,可見高啟的才學有多麼淵博。

雖然他為了生活不得不應召,但卻因為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在23歲時攜帶家眷投奔岳父周仲達。

至此之後一直到明朝建立之前,都隱居於吳淞江畔的青丘。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廣招天下賢才,高啟也在邀請之列,於是便欣然應召入京。

二、書生意氣,得罪皇帝

朱元璋久聞高啟大名,不僅讓他入職翰林院,還要求他閒暇之時教授皇子學問。不過朱元璋認為高啟是一個有大才之人,在翰林院簡直是屈才了,於是便任命高啟為戶部侍郎。

可是高啟早已經厭倦了官場,所以便以文人的耿直拒絕了明太祖的好意。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明太祖為此勃然大怒,不僅免去了高啟翰林院的官職,而且還直接將其逐出京師。

無奈之下,高啟重返老家,但後來有一個翰林院的同僚魏觀到蘇州任職,由於二人當年就十分對脾氣,所以魏觀經常邀高啟去家裡聚會。

殊不知魏觀的到來,給高啟惹上了殺身之禍。由於蘇州衙門門庭狹窄,所以魏觀認為不符合官府的威嚴,於是便將衙門遷在了蘇州衙門舊址,也就是張士誠稱吳王時的王宮。

按照當時的慣例,這並不是什麼破格的事情,但錯就錯在魏觀是一個喜歡舞文弄墨之人。

他認為高啟的學問比自己高,於是便邀請同僚兼好友高啟,為自己寫一篇紀念衙門搬遷的文章。

這種感覺有一點類似王勃撰寫《滕王閣序》,於是高啟也沒有推辭,揮筆一蹴而就寫下了

《郡治上樑文》。按理來說這也不是什麼大事,文人之間舞文弄墨一般都被當做美談。

但怪就怪在魏觀治理蘇州有方,於是朱元璋派張度前往蘇州視察,以便了解事情的真偽。而張度到了蘇州後發現確有其事,但如果就這麼回去了肯定會被責罰,於是他便無中生有陷害高啟。

因為他從《郡治上樑文》中,找到了「龍盤虎踞」四個字,而龍在古代只能指代皇帝,所以張度以此為證據向朱元璋狀告高啟。

而朱元璋得知此事之後龍顏大怒,這裡面也有高啟拒絕他的好意的緣故,於是認定魏觀和高啟有謀反之罪,下令將二人押到往京師受審。

行刑當日朱元璋親臨法場監斬,當劊子手手起刀落將高啟腰斬時,高啟憑藉著文人的一腔熱血,在彌留之際,僅僅依靠上半身寫下了三個」慘「字,懂得人全哭了。

明初時期的一代大才子、大文豪,就這樣在他38歲時隕落了。時人皆感嘆元朝時沒有死的大才子,竟然在明朝時被斬殺了。

結 語

高啟作為元末明初時期的大才子,以自己的滿腔熱血和滿腹經綸,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雖然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散失了,但卻不能抹殺他作為一代才子的名聲,只可惜最後因為書生意氣和文人風骨,被不解風情的朱元璋腰斬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c3d7e84928f53b5474a83d0f0d4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