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神鵰俠侶》之後,金庸又寫了一部《倚天屠龍記》。《倚天屠龍記》《神鵰俠侶》和《射鵰英雄傳》合稱為《射鵰三部曲》。
無論是篇幅之長、人物之多,還是時間跨度之廣,《射鵰三部曲》都當屬「金書」之最。
不過仔細看過《射鵰三部曲》的讀者會發現,《倚天屠龍記》嚴格上來說並不算是《神鵰俠侶》的後續之作。只因金庸在倚天時代對郭靖一筆帶過、對楊過隻字未提,還故意跳過了近百年的時間,讓筆下的江湖來到了戰火紛飛的元朝末年。
金庸為何不敢續寫《神鵰俠侶》?
《神鵰俠侶》能和《射鵰英雄傳》銜接得滴水不漏,金庸以楊康之子楊過作為主角,而郭靖雖然將主角之位拱手讓給了楊過,但他依舊在神鵰時代舉足輕重,是當世江湖的精神領袖。
《倚天屠龍記》就不一樣了,整部著作在講述另外一個故事,身為作者的金庸甚至寧願花費大量的筆墨描寫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愛恨糾葛,也不願多提郭靖、楊過。
好比在原著里,金庸是這麼對郭靖一筆帶過的,書中寫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你看,金庸就用這寥寥幾字,就將俠之大者郭靖的結局一筆帶過。
至於神鵰主角楊過更是「悽慘」,金庸只是在書中的末尾借著黃衫女道出了的那一句「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算是給讀者交待了楊過的歸宿。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奇怪,以金庸的妙筆生花和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要續寫《神鵰俠侶》可謂是手到擒來。至於讀者更是樂意看到金庸多寫幾部武俠小說,講述楊過走下華山之後的後世傳說。
其實,金庸之所以不願續寫《神鵰俠侶》,和郭靖的孫子大有關係。
郭靖在射鵰時代與黃蓉如願以償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二人洞房花燭、生兒育女。黃蓉總共替郭靖生下三個子女,分別是大女兒郭芙、二女兒郭襄、小兒子郭破虜。
金庸在神鵰的開篇用了不少的筆墨描寫郭芙,說她如何肌膚勝雪、說她如何暴躁魯莽。到了神鵰的末尾,金庸開始力捧郭襄,讓她和36歲的楊過有了一場妙不可言的邂逅。
至於郭破虜則徹底被金庸邊緣化,他淪為一個可有可無的打醬油角色。
然而,郭破虜在倚天時代留有一子,此子逃出了襄陽城,還躲過了蒙古人的追殺。
原來當年楊過用三粒飛石擊斃了大汗蒙哥。蒙哥一死,蒙古大軍群龍無首之下一敗塗地,被郭靖率軍一路衝殺,最後灰溜溜地退回了大漠。
隨著楊過帶著小龍女在華山之巔與群雄作揖告別,這一部跌宕起伏的武俠巨作就此落下了劇終的帷幕。
在楊過退隱後的第13年,忽必烈統一了蒙古並率領了十萬鐵騎捲土重來,將襄陽城圍了一個水泄不通。
我們知道,郭破虜和郭襄同歲。楊過退隱那一年,郭破虜16歲。當襄陽城破時,郭破虜已有30多歲。
在古代,15、6歲的男子普遍都成家立業、生兒育女了。因而當郭破虜跟著郭靖黃蓉戰死沙場之時,他必定留有子嗣。
湊巧的是,連載版的《倚天屠龍記》里出現了一位神秘人,此人多半就是郭破虜的兒子,也就是郭靖的孫子。
原來在金庸最初的設定之下,少年張無忌學會了降龍十八掌的三招,這三招是從義父謝遜學來的。那謝遜又是師從何人?
文中是這麼寫的,張無忌道:「義父跟我說,他只會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隱士學的,但他總覺得其中的變化有點不大對頭,想是其中真正奧秘之處,那位隱士也是沒有體會到。」
這位隱士是誰,正是郭靖的孫子郭某某了。
首先,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30多歲的郭破虜必留有子嗣。
其次,黃蓉何等聰明,她豈會看不出來襄陽城危在旦夕?那是帶著子孫跟著郭靖一同戰死,還是想一個辦法讓郭靖的孫子跟著難民一起逃出襄陽城,以此為郭家留下一絲血脈?
第三,降龍十八掌是丐幫不輕易外傳的神功,若不是郭家之人,又怎麼會知道降龍十八掌的修煉之法?
第四,這位隱士很奇怪,他為何要隱姓埋名?無非是在躲避蒙古人的追殺,畢竟忽必烈攻破襄陽城之後,整個中原都落到了蒙古韃子的手裡,郭靖的孫子若以真名示人,不僅會惹來忽必烈的斬草除根,甚至還會惹來無妄之災,只因江湖傳聞屠龍刀是郭靖留下來的,刀中藏有一個大秘密。
第五,降龍十八掌共有十八招,為何這位隱士只會三招?想必此人資質有限,無法參悟降龍十八掌的真正奧義。加之襄陽城告急,郭靖來不及將降龍十八掌傾囊相授就戰死沙場了。
而郭靖的孫子恰好符合這些信息。
看到這裡,就能理解金庸為何不敢續寫《神鵰俠侶》,還對郭靖的孫子三緘其口。
原來在隨後的三聯版和新修版里,金庸徹底刪除了這位隱士的所有信息。
筆者認為,金庸會刪除郭靖孫子的所有劇情,無非是「避而不談」四個字。好歹郭靖是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他的後人卻為了苟延殘喘而東躲西藏,恐怕這樣的設定會讓讀者們接受不了。
加之蒙古人攻破襄陽城之後大肆燒殺擄掠,中原的百姓們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樣的武俠小說若寫出來,完全沒了金庸小說以往那種酣暢淋漓之感,反而會讓讀者們看得極其壓抑。
與其這樣,倒不如跳過近百年的時間,讓筆下的江湖直接來到岌岌可危的元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