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加上短篇小說《越女劍》,金庸總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每一部都讓讀者們看得如痴如醉。
是否還記得你第一次翻閱金庸武俠小說的情景?是不是看得欲罷不能,恨不得秉燭夜讀?的確,金庸的武俠小說不像如今的網絡爽文那般枯燥無味,而是回味無窮、盪氣迴腸。就算是時至今日,當我們重拾金庸的武俠小說,依舊能看得興趣盎然。
好比金庸有這麼一部奇作,主角不像郭靖那樣是一個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反而被定義為反派,可這一部著作仍被許多讀者津津樂道。
提及「金庸的奇作」,你第一時間會想到什麼?有的人認為,《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一部不朽之作,這一部小說以南宋作為故事背景,講述了郭靖闖蕩江湖、邂逅紅顏知己的精彩故事。
也正是因為《射鵰英雄傳》的橫空出世,才讓讀者們第一次知道了金庸,知道了什麼才是新派武俠。
也有人認為《神鵰俠侶》才是一部奇作,這一部著作完美地將武俠與愛情融合到一塊,全書緊緊地圍繞著一個「情」字,讓人看完之後不由得感慨萬千,對愛情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而金庸的《天龍八部》更是波瀾壯闊,一口氣湧現了段譽、虛竹、蕭峰三位主角,全書闡述了一個「求而不得」的主旨,讓人不由得掩書深思。
至於《笑傲江湖》,這也是一部奇作,只因這一部著作沒有明確的歷史背景,也不受任何歷史事件的束縛,是一部十足十的武俠小說。
饒是如此,郭靖、楊過、段譽、虛竹、蕭峰、令狐沖都是揚善除惡的大俠,反觀金庸的另一部奇作,主角和大俠壓根不沾邊,還是一個壞事做盡的反派。
有一些博主說這位反派主角是《射鵰英雄傳》的成吉思汗,原來成吉思汗為了開疆拓土不斷征戰,手中沾滿了無數無辜人的鮮血。加之成吉思汗稱霸後還處處和郭靖作對,因此是一位反派人物。
而且《射鵰英雄傳》的書名就是在講那位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因此成吉思汗就是金庸筆下的反派主角。這樣的說法正確麼?
筆者認為大錯特錯。雖然《射鵰英雄傳》的書名和歷史裡的成吉思汗有那麼點聯繫,可什麼是主角?主角無疑占據了全書最多的篇幅,反觀成吉思汗,他只是在書中的開篇和末尾有一些出場鏡頭,其餘時間都充當了一個可有可無的打醬油的角色。
而《鹿鼎記》的韋小寶方能稱得上是金庸筆下的反派主角。
正如金庸在《後記》里寫的那樣,在那個時代中,可以有那樣的故事。我當然不鼓勵現代的青少年去模仿韋小寶:不反對母親做J女、不識中文、賄賂貪污、法場換人、蔑視法律、殺人後用藥化去S體、連娶七個老婆。
到了2006年,金庸又發布了新修版《鹿鼎記》,在《後記》里,金庸又寫道:小說並不是道德教科書。不過讀我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少年少女,那麼應當向這些天真的小朋友們提醒一句: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照學。
從1981年的「不鼓勵現代的青少年去模仿韋小寶」,到2006年的「千萬不要照學」,無一不映射出了金庸的用心良苦,即金庸擔心讀者們會因為韋小寶這個主角去學壞。
可見,韋小寶才是金庸筆下的反派主角。的確,韋小寶貪財好色,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甚至可以殺人滅口、毀屍滅跡。當看到一些美麗的妙齡女子或是已婚女子,韋小寶竟絞盡腦汁地想著如何霸王硬上弓。
不過《鹿鼎記》奇就奇在「劍走偏鋒」,主角韋小寶不是一個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他卻以一個小人物的形象,向讀者們展示了更加深刻的爾虞我詐與勾心鬥角。
正如著名學者陳墨所說的那樣:韋小寶是靠自己的本能活在這個世界上,卑賤而又頑強,痛苦而又麻木,遭遇凌辱而又自得其樂。他無疑已經適應了這樣一種特殊的生活環境,並且如魚得水。在『適者生存』的殘酷的現實法則中,他首先必須保證自己的適應能力,包括利用一切方法,不擇手段地自我保護,從而確保自己的生存。確保生存,或生存第一,這成了韋小寶的生存本能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他的人生的最重要的原則。其它任何東西與之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因此《鹿鼎記》看上去是一部武俠小說,但更像是一部充滿了批判的諷刺小說。
此外,《鹿鼎記》的奇特之處還在於金庸巧妙地將歷史融入於書中,而這位反派主角最後還帶著一群妻妾完美地全身而退。
原來金庸將康熙擒鰲拜、順治出家、吳三桂謀反、羅剎國變故、攻打「灣灣」、殲滅天地會等歷史事件加以改動,編撰成了一個又一個讓人嘆為觀止的武俠故事。
為了能夠沿用真實的歷史,韋小寶起初能在康熙面前屢建奇功,但到了最後仍輸給了技高一籌的康熙,就連瞞過文武百官的詐死都被康熙識破。
不過,韋小寶的結局依舊讓許多讀者心馳神往,他一口氣娶了7個老婆,就此退出江湖,過上了無官一身輕的逍遙生活。
綜上,《鹿鼎記》把「武俠」二字推向了一個新的深度,金庸顯然是一個有著人文理想的武俠小說家,在金庸巧妙地架構之下,韋小寶顛覆了傳統武俠小說,讓《鹿鼎記》在整個武俠小說史中占據了一個極其重要位置,就如作家倪匡所評價的那樣:「《鹿鼎記》可以視為金庸創作的最高峰、最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