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重量級拳手都是高個子?

2020-01-07     拳格在線

如果你關注如今的重量級拳壇,你會發現活躍在拳台上的都是高個子拳手。據統計,世界重量級拳手的平均身高是1.94米。這是為什麼呢?

身高VS體重

我們都知道,通常一名拳手的出拳力量會與其體重成正比。為什麼在重量級比賽中,身高反而會成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實原因很好理解:在重量級比賽中,拳手的體重只有下限(201磅)而沒有上限,也就是說拳手可以隨心所欲地增重,而在次重量級、輕重量級或其他較輕級別中,都有體重的上限。例如,要參加次中量級比賽,拳手體重不能超過147磅。

重量級拳手沒有體重的上限

因此,如果一個高個子決定參加除重量級之外其他級別的比賽,他需要比該級別矮個子拳手減掉更多的體重。而更多的減重意味著肌肉和力量的損失。這可能會導致爆發力和出拳力量下降,還會導致耐力不足,這這些都是影響拳手表現的重要的因素。因此,一般來說在較輕的級別中,個子較矮的拳手會更占有優勢,因為他們在體重控制的同時可以保留更多的肌肉質量和更多的體力,從而在拳台之上占得先機。

這個道理反過來也同樣適用。在沒有體重限制的重量級賽場,較高的拳手可以利用他們的身高和臂長優勢,在比賽中占據主導地位。

「矮個子」的界定

說到重量級拳壇最著名的「矮個子」,首屈一指的就是「鐵人」邁克·泰森。但實際上,他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矮。他的身高為1.78米,這是一個男性的正常平均身高。

泰森是重量級中的「矮個子」

而泰森之所以被稱為「矮個子」,是因為他的對手們大多比他高:劉易斯身高1.96米、拉里·霍姆斯身高1.91米。這些對手在泰森面前,身高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也可以說,在重量級比賽中,每一個身高低於1.80米的選手都會被認為是矮個子。在當今的重量級賽場上,幾乎沒有身高低於1.80米的拳手。

當然,重量級並不是一開始就巨人林立,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發生了變化。例如,在20世紀50年代,洛基·馬西亞諾統治著重量級拳壇,但他的身高只有1.78米,臂展只有1.73米。你再看看如今的冠軍安東尼·約書亞,他的身高為1.98米,臂展2.08米。

馬西亞諾也是個小個子

「矮個子」的競爭力

很明顯,「矮」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和重量級拳擊比賽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在1.70米以下可能會被認為是矮的,但是在重量級賽場上,他可能連「矮」的標準還沒達到。

矮個子拳手的臂展會導致攻擊範圍太小,他也無法非常輕鬆地突破對手的防守。同樣,為了達到重量級的最低體重,他需要增加太多的肌肉和脂肪,這反而會增加他的負擔,限制他的敏捷性。同時太多的肌肉和脂肪也會削弱選手的有氧能力,甚至難以堅持完成12回合的比賽。

UFC羽量級冠軍亞歷山大曾經是個200多磅的「胖子」

但是這樣的拳手在中量級或超次中量級會非常具有競爭力。在這兩個級別中排名前10的拳手,他們的平均身高在1.77米左右。在賽前的減重過程中,這些人可以保留更多的肌肉質量,相比於該級別中較高的拳手,他們在賽場上會更具爆發力。

戰鬥風格的轉變

如今,重量級拳手的戰鬥方式與早期的拳手大不相同。例如,前重量級拳王弗拉基米爾·克里奇科就採取了一種與傳統拳手不同的打法。作為新時代最具統治力的重量級選手之一,他經常使用摟抱的方式來阻止對手的進攻,從而讓對手更快地消耗掉體力。


這種策略比較適合對抗身材矮小的重量級拳手,每當矮個子對手試圖突進內圍發出重擊時,高個子拳手用摟抱來阻止,會令對方的炮火無處發泄。如此反覆,矮個子拳手的體力和心理都會遭到雙重的打擊。

克里奇科在重量級也稱得上是「巨無霸」

這種情況也經常發生在較輕的體重級別,例如,在超中量級比賽中,喬治·格羅夫斯就使用了類似的策略擊敗了小克里斯·尤班克。所以,可以想像一下,對於一個身材矮小的拳手來說,要和這些高大強壯的對手打一場比賽是多麼的困難。

「高個子」VS「矮個子」

其實,矮個子拳手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勢。這種類型的拳手有更好的平衡感:你越矮,你的重心離地面越近。這意味著你比高個子的人有更好的平衡能力。這可能聽起來不是很酷,但在拳擊中,平衡感可以是一個巨大的好處,特別是當你拋出沉重的後手勾拳或大擺拳時。你可以發出比高個子拳手更有力的進攻,而不會失去平衡。

槓桿原理——正如泰森在被問及是否擔心對手的身高優勢時所說的那樣,他認為個子矮一些更好,因為力的槓桿原理。拳手的打擊力量來自於腿部,而當力的傳遞距離越短,那麼到達對方的力量就會越大,就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泰森的話似乎非常有道理,想想他發出的那一記記毀滅性的左勾拳,也許真的得益於他的身高縮短了力的傳遞距離。

如今重量級拳壇很少看到「矮個子」

但是反過來,高個子拳手也具備一些非常大的優勢。

強大的直拳——矮個子拳手通常會投出更有力的勾拳,高個子拳手則在直拳方面更有優勢。他們不僅可以在較遠的距離打擊對手,而且由於他們在這段距離內積累的衝力,他們的打擊也更有力。這方面的傑出代表是德昂泰·維爾德的右手直拳。憑藉著2.11米的身高,他往往只需一記乾淨利落的直拳就能把對方擊倒在地。

高個子身高臂展的優勢顯而易見

步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高個子拳手不僅手伸得更長,腿也更長。這意味著,與較矮的對手相比,他們跨出一步的距離要比對手更遠。因此,如果他們處在被動的情況下,例如,被壓在圍繩上,他們可以更容易地逃脫。所以,對於一位矮個子來說,要縮短距離並從內線發起進攻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如果高個子有更好的步法。

結語

如今,在重量級賽場上,矮個子拳手很難和高個子競爭。矮個子拳手在較輕的級別有更好的機會,也可以從自己的體型中獲益。但這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再次出現偉大的矮個子拳王。我們不能忘記,像邁克·泰森和洛基·馬西亞諾這樣的拳手也曾因身高被低估被輕視,但卻最終成就了不朽的冠軍偉業。

約書亞仍然是重量級的霸主之一

所以,我們還會看到一位成功的矮個子重量級拳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vQcnm8BUQOea5OwYU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