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說,我對於影視娛樂圈並不感冒。不過,這幾天刷屏的第92屆奧斯卡獲獎名單吸引了我。韓國影片《寄生蟲》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大獎,它成為奧斯卡史上第一部獲獎的非英語最佳影片,也實現了亞洲電影歷史性突破。趁著疫情居家留守的日子,我忍不住找資源看了這部「神片」。
電影情節安排巧妙,人物刻畫深刻傳神,顯露了人性的真實與殘酷,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真相。故事講述了一家富人與一家窮人錯綜複雜的交織生活,但最終富人依然是富人,窮人依然是窮人。影片反應了人類社會存在的現實問題,直戳貧富差距。
其實,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也存在著「貧富」差距。早期的干預措施(教育、體重管理、運動治療以及外用非甾體抗炎藥等)具有很好的性價比;
晚期的干預措施(關節置換術)相對醫療費用支出較高。我們不能改變這種「貧富」差距的現狀,但我們有權利選擇「貧」與「富」。
骨關節炎的治療強調全程階梯化治療,具體而言就是患者需要全程治療與管理。早診斷、早治療可以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改善病情的機會。早期的患者可以選擇教育、運動治療、體重管理這幾種經濟有效的「貧窮」方式解決。上述的教育、運動治療、體重管理也是現行多部《指南》推薦的核心治療方案。
之所以它們被列為核心方案,是因為這些干預手段具有較好的「投入-產出比」。通俗講,教育、運動治療、體重管理就是花錢少,療效好的治療方案。因此,幾乎所有《指南》都將它們列為全程治療的核心內容以及階梯治療的基礎。
教育:患者通過閱讀科普、健康手冊以及參加健康教育講座,了解骨關節炎的診治,增加預防常識,通過改變生活習慣,緩解症狀,延緩疾病進展。
運動治療:接受正規、標準化的運動訓練,掌握諸如:仰臥抱膝踢腿、坐位屈膝夾球、坐位膝關節拉伸、下肢平板支撐等運動治療方式,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
體重管理:「管住嘴、邁開腿」加強自我管理,在節省食物支出的同時,還可以減緩疾病的發展,具有最佳的性價比。
非甾體抗炎藥具有緩解疼痛以及抗炎的作用,目前是治療骨關節炎的一線藥物。這類藥物的口服劑型有增加胃腸道刺激的風險以及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因此對於有相關伴隨疾病或年老體弱的患者需要慎用。
但是,骨關節炎的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因此,選擇外用非甾體抗炎藥(外用軟膏或透皮貼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外用非甾體抗炎藥通過透皮起效,且不通過消化道吸收,因此在發揮藥效的同時,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但這類藥物的使用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外用聯合口服時注意藥物劑量;
2、孕婦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3、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嚴重血液系統異常、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嚴重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藥;
4、用藥時需關注其他合用藥物、如抗凝、降壓藥等;
5、詳細使用請遵醫囑。
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需要遵循階梯治療的原則,從初級治療逐步升級。這裡特彆強調「以人文態度」進行體驗式評估,即在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就醫,醫生需要評估患者的症狀和功能,根據疾病進程調整治療方案,從而真正發揮「階梯」的指導意義。
「富貴」的膝關節置換手術在1968年的時候就開始了,至今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晚期骨關節炎的金標準手術。因此,患者不需要過度擔心其可行性。但膝關節置換手術的花費問題是患者需要考慮的問題,儘管醫保體系已經覆蓋了大部分的費用,但手術的花費仍比「貧窮」的早期治療方案昂貴的多。
早期診斷與治療或許可以避免手術。注意關節健康、早期接受科學治療、循序漸進的科學評估,通過選擇「貧窮」的治療方案可以免去手術治療的疼痛與風險。通過早期診治可以避免「富貴」的手術,但會獲得幸福與安康。
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童話!窮人之所以窮,並不一定是沒有彎道超車的機會。而是,輸給了人性中的貪婪、惰性、不思進取。骨關節炎的關節置換治療之所以顯得昂貴,是因為懈怠、無知,錯過了尋求早期性價比高的治療機會。
「階層」不容易反轉,但你能接受「早診斷、早治療」。你若原地踏步,那麼,治療的「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大。面對現實,無論「貧富」,建議儘早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性價比治療方案。
作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邢丹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授權不得擅自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