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效率低、成績差?巧用「費曼學習法」,讓孩子學得更高效

2019-10-26     天才小寶

周末在一個家長會上聽到兩位媽媽的討論:

「我家亮亮每次回家都跟我說在學校學習很認真,都有很認真的聽課,孩子的家庭作業每次完成的也都很仔細認真,他還總是跟我說,媽媽我喜歡學習,但是孩子的成績卻遲遲不見提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是啊,我家妞妞也是這樣,總是看著孩子學習也挺努力的,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到底是什麼問題導致的啊?」

有些時候,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孩子明明表現的很好,對學習也很努力,但總是成績平平,分數遲遲上不去……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學習都是最令父母頭疼的問題,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費曼學習法」。

一、什麼是「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號稱世界上最佳的學習方法。

「費曼學習法」是由美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理察D.費曼提出的,「費曼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指用很簡單的語言解釋很複雜的概念,在自己理解和學習的基礎上也能夠讓其他人快速理解。費曼學習法的主要步驟有四步:第一步:選擇一個準備學習的概念;第二步:相象把這個概念教給別人;第三步: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缺口並嘗試解決重新教給別人;第四步:去掉專業術語,簡化類比,通俗易懂;


費曼曾經挑戰過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的教授,無論多難的數學知識,只要他們用簡單的話語描述出來,費曼都能解出同樣的答案。

費曼能用很簡單的語言解釋很複雜的概念,讓其他人能夠快速理解,實際上,他在學習新東西的時候,也會不斷的研究思考,直到研究的概念能被自己直觀輕鬆的理解,這也是這個學習法命名的由來。那麼為什麼「費曼學習法」能夠讓孩子高效學習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二、為什麼「費曼學習法」能夠幫助孩子高效學習

1. 孩子的學習有兩種規律

在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中把孩子的學習分為兩種: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

(1)主動學習

主動學習包括討論、實踐、教授給他人。其中,討論的占比為50%,實踐的占比為75%,而教授給他人占比達到90%。


也就是說,在主動學習中,「討論」的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孩子保留50%的內容,可見討論的方法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在下一種的「實踐」方式中能夠保留的知識內容則能夠達到75%;「教授給別人」的方法是對孩子的學習幫助最大的,能夠幫助孩子的知識保留在90%。

(2)被動學習(容易忘記)

被動學習包括聽講、閱讀、視聽、演示。其中,聽講和閱讀的占比最少,分別為5%和10%,而視聽占比為20%,演示的占比最高,達到30%。

被動學習中,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這種我們最熟悉和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是最低的,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通過「閱讀」達到的學習可以保留10%;「視聽」中用聲音和圖片學習方式學到的知識可以保留到20%;「演示」的學習方法保留的學習知識是最高的,可以達到30%。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主動學習比被動學習對孩子的幫助更大,效率更高。而「費曼學習法」就是利用孩子的主動學習這個規律制定符合孩子發展的一種高效學習模式。


2. 化繁為簡

費曼技巧最大的特點就是化繁為簡。

費曼曾經說過:首要的原則是你不能欺騙自己,而你是最容易被欺騙的人,不被欺騙最好的方法就是批判性的思考,並且深度的學習。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只看到表面現象,只能理解到知識的表層意思,不能更深層的理解到問題的本質。有的時候,孩子在理解了老師講述的知識之後不能夠進行正確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費曼學習法在給予孩子一定的方法指導的基礎上增強了孩子知識遷移和應用的能力,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舉一反三,深度的認識到自己所學知識點中的重要本質問題,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知識聯繫和應用。

3. 讓孩子對自己的馬虎加深印象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馬虎,很多時候,孩子失分的地方往往就在於馬虎、不認真。「費曼學習法」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孩子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理解和批判,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中學會用知識理解和批判的方式來對自己的馬虎加深印象,從而在以後的學習中減少因馬虎而失分的情況。


4. 查漏補缺

費曼學習法最重要的就在於教會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查漏補缺,讓孩子正確認識和了解到自己的知識盲點和知識缺失的部分,讓孩子在對自己的知識盲點和誤區的認識和深度理解之下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和加強學習。費曼學習法的查漏補缺的過程是孩子在自我的基礎上逐步提升的一個過程,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進度,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在「費曼學習法」的指導下讓孩子學習更高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三、父母應該如何利用「費曼學習法」的四步學習法,讓孩子學的更高效

1. 為孩子選擇一個需要被理解的概念

很多時候,孩子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道題做了好多遍,但是下一次再遇到同樣類型的題,還是不會做,學習效率低下……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利用「費曼學習法」中的四步學習法來為孩子拆解問題的本質,讓孩子在拆解的過程中得到更多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比如,一種類型的數學習題孩子反覆做了許多次,在遇到下一道同樣類型的習題時,還是不能夠正確的寫出來,父母可以找出習題中最重要的、最需要被孩子理解的一個知識點,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學習的是哪一個知識點,從而在指導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正確的理解這個知識點。


再比如,孩子在學習彈鋼琴的時候,有一首曲子的一直學不會,那麼父母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幫孩子拆解鋼琴曲中的一些重要的彈奏點和技巧,讓孩子明確自己學習的重點在哪裡,從而朝著那個方向去理解和嘗試。

2. 為孩子設置一種場景,讓孩子在場景中向父母傳授這個概念

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一個思維的局限,孩子學習了知識,但是不能夠傳授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因為對於孩子們來說,學到的知識就成為了一種概念,容易讓孩子在知識的概念中局限而不敢去大膽的猜想和嘗試,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所以,父母可以在生活中為孩子設置一種場景,讓孩子做父母的小老師,為父母講述自己學到的知識,向父母傳授自己的知識,在孩子講述自己所學知識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對「小老師」進行適當的提問,讓孩子在傳授的過程中對自己所學知識點進行更多的思考和鞏固,從而對知識點的記憶更深刻。

3. 讓孩子在傳授過程中發現缺口,進行回顧和繼續嘗試

父母為孩子設置的場景中,孩子雖然是一位「小老師」,但是在面對父母的提問的時候也不能全部回答上來,當遇到父母提問的問題孩子沒有回答上來的時候,也正是讓孩子在自我傳授的過程中找到問題和發現缺口的時候,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牢牢記憶自己知識傳授中的問題和缺口,在下一次和老師的交流和溝通中得到正確的答案,鞏固自己所得知識中的問題和缺口,發現自己的盲區所在,從而進行下一步的嘗試和傳授。


其實讓孩子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孩子的一個最佳的查漏補缺的過程,父母在生活中要多抽出時間來給予孩子一定的查漏補缺的時間,這種查漏補缺的方式可以是情景設置化,也可以是遊戲場景化。比如,在孩子的知識傳授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設置一些具體的遊戲因素,如孩子作為「小老師」在為父母講述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提問父母課堂上講述的知識點,如果父母答不上來就要為「小老師」表演節目……父母可以採用這樣的課堂遊戲互動方式,讓課堂「活」起來,增加孩子的積極性和學習性,提高孩子對知識點的鞏固程度。

4. 簡單化類比表述,讓孩子銘記於心

在孩子向父母講述課堂知識點之後,父母需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時間讓孩子複習。例如,一篇文章中可能包含七八個知識點,孩子在讀完之後可能只能理解到其中三四個知識點,還有一些不太懂,這時候,父母就需要引導孩子用拆解法一步一步的把文章拆解出來,化整為零,用拆解法和類比法把這些基礎的知識點一個個攻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查閱課本、資料或者求助父母和老師,在自我理解和實踐的基礎上深刻理解到文章中的基礎知識點。


在孩子對所學和所講知識點做一個簡單的拆解和類比歸納之後,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舉一反三的智慧和深度所在,學會舉一反三,學會對自己學過的知識點和遇到的問題進行反覆的思考和類比,進行對知識點的深度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知識點鞏固程度和學習效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jBiI24BMH2_cNUgyU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