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選的基金適合定投嗎?看完就有數了

2019-11-01     人神共奮的職場心理

你選的基金不一定適合定投

1/6、問題一:選主動型基金、還是被動型指數型基金

有一次,一個朋友問我,他定投了一個基金,前兩年收益還不錯,但從第三年開始,收益一直跑輸大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看了一下基金的資料,基本明白了——因為基金經理換人了,通常會帶來半年左右的業績低迷期。

之前寫了三期關於基金定投的文章,講的是如何買和如何賣的問題,而上面的朋友涉及的,是「投什麼」的問題。因為現在可買的基金有幾千隻,「選基」的難度並不亞於「選股」。

不過也沒那麼難,幾千隻股票有幾千個基本面,而幾千隻基金無非就是幾種類型,所以,只要做好幾個選擇題就行了,比如上面朋友的問題,其實就是——

選擇題一:到底買主動型基金、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

我的答案是,定投更適合指數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就是由基金經理有權選擇「買什麼股票,什麼時候買賣」,基金的業績大部分取決於該基金經理的能力。

被動指數型基金就是基金經理沒有選擇權,只能買事先定好的某個指數的成分股,而且比例基本相同,所以,錨定同一個指數型的大部分基金,業績都差不多,基本取決於該指數的走勢。

在美國,指數型基金的收益好於主動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所以巴菲特認為,小白理財就是指數基金定投了。但在中國,就目前而言,主動型基金的平均業績好於指數型,其中的原因很多,以後有機會再展開說。

所以很多人衝到高收益去定投主動型基金。但是,如果這筆錢是「整投」,主動型基金更適合,如果定投,還是指數型基金為上,為什麼呢?

首先,選主動型基金本質上是選基金經理,大部分投資者其實都是兩眼一抹黑的。事實上,由於基金行業飛速發展,很多基金經理只有兩三年的工作經驗,連一個完整的牛熊周期都沒有走過,主動型基金的業績是由少數優秀的基金經理支撐起來的,這些優秀的基金很多處於封閉狀態,更別說是定投了。

其次,很多人喜歡根據過去一年的業績選基金,卻不知道基金行業有一個「贏家的詛咒」,在前一年的業績冠軍,第二年大機率會排名靠後。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風格的,有人擅長把握成長股,有人擅長把握價值股,有人偏進攻,有人偏防守,有人在盤整期業績最好,有人在大盤下跌時最抗跌,總是一段時間風光,一段時間低迷。

最後一點,就算你根據長期業績選出好基金,又剛好開了定投,但中國的公募基金有個壞毛病——基金經理經常變,平均任期就是一兩年。你剛剛定投了一年,才投下去一兩萬塊,人就換了,人一換,整個投資風格就全變了,就好像你借給張三一筆錢,肯定是因為他人品好、會賺錢,可過了幾年,你發現悄悄地變成了李四在用。

我在第一篇說過,定投要投得好,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所以不太會變化的指數基金才是定投的第一選擇。

2/6、問題二:選中證500、滬深300ETF還是上證50?


剛剛開始指數基金定投,接觸到的一般都是這三類基金,想知道哪一個更適合自己,首先要搞清楚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這三個指數的區別。

上證50的50支股票,都是上海證券市場上市值或成交量最大的50支股票,每一家都是如雷貫耳的大行業的巨頭,比如茅台、平安、伊利、各大銀行、上汽、國航南航、中石油中石化等等。



而中證500是除了滬深300之外,兩市總市值和成交排名前500的公司,這些公司也很有特點,都是各細分行業的龍頭,行業內的名氣很響,行業外的人一般都不熟悉,所以這個指數往往代表了中國最具成長性的中型企業。


長期而言,它們代表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兩股力量:上證50和滬深300代表央企和大型行業龍頭企業,中證500代表各行業更具活力的中型企業和細分行業龍頭。

這麼說吧,小企業成大了就可以上市,上市公司做到細分行業前三就可進中證500,再成長成行業龍頭就可以進滬深300,再變大就進上證50(滬市的),再變大……,就實現共產主義了。

從長期回報上看,應該都差不多,但中證500的波動性要大於上證50。

之前的文章說過,波動性強的品種,更適合定投,因為向下的波動可以提供低成本買入的機會,向上的波動性可以提供超額利潤賣出的機會。

但對於只是偶爾看兩眼基金市值的投資者而言,過高的波動性會造成不必要的心跳加劇、沮喪、盲目樂觀等等症狀,還不如穩穩噹噹的好。

所以,如果你的風格更穩健更偏價值,那應該選上證50,如果你的風格更偏成長,對市場波動的心態更好,那應該投中證500。

還有,不同經濟周期的表現也是不同的,上證50更適合在經濟周期的下行期投,因為可以收割競爭對手的份額;中證500更適合在經濟周期的上行期投,因為中小型企業機制靈活,容易把握市場機會。

那麼滬深300ETF呢?

滬深300是上海和深圳市值或成交量最大的300支股票,同樣都是大型企業,只是它多包括了深圳的一些大藍籌,比如美的、格力、萬科、五糧液等等,跟上證50是差不多的。


如果你特別看好茅台、平安、招行這三家公司,看好央企、股份制銀行,那就應該選上證50,因為它們占的權重更大;如果你喜歡格力、美的這兩支家電股,或者更喜歡從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的一些高端製造民營企業,那要選滬深300。

3/6、選擇三:選標準指數基金,還是增強型指數基金


當你選擇了某一個指數,比如滬深300為定投目標後,你會發現,盯著這個指數的基金中有一些名字或介紹中有「增強」這兩個字,這就叫「指數增強型基金」

這個問題我在《升級版基金定投:年輕人的簡單理財方法》中略有提及,你理解了上面我講的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區別就會明白,增強型指數基金就是比指數型基金更「主動」一些。

比如上證50和中證500的成分股中,有一些是靠遊資爆炒的高換手率選上去的,明顯被高估,基金經理可以將其剔除或降權。

目前大部分的增強型基金都是跑贏標準型基金的,所以如果該指數型基金有增強型的,還是建議定投後者。

當然如果你想挑戰更高的收益,還有更合適的指數基金,就是行業型指數基金和風格主題策略性指數基金。


4/6、選擇四:選寬基指數、行業主題指數,還是風格策略類指數基金?


前面說的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都是寬基指數。所謂寬基指數的「寬」,是指股票入選指數的因素,只考慮市值、交易量等指標,所以行業跨度很大。

行業指數基金是說,該指數隻選擇某一個行業的全部或代表型公司,比如中證行業指數,就將全部上市公司分為能源、可選消費、醫藥衛生、金融地產等等 10個行業指數中。

行業指數的投資價值是什麼呢?兩個字:輪動。

經濟是有周期的,在周期的不同階段,行業並不是齊漲齊跌,而是冷暖不均的,比如2003-05年,表現最好的是鋼鐵、電力和汽車等「五朵金花」;05-07年,表現最好的是銀行、房地產、大宗商品;09-12年,消費股表現最好;13-15年,科技股出現瘋漲。

16年初至今,是一輪消費股的慢牛行情,上證指數下跌了17%,而各行業前所未有的分化,以食品飲料白酒為核心的「中證主要消費指數」,持續上漲超過100%,而「中證影視」指數,一路跌掉了63%。

優秀基金經理獲得超過大盤收益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握行業輪動的機會,但這真是非常困難,只是少數基金經理能做到。

對於基民而言就更難了,因為定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抄「微笑曲線」的底,又要把握「行業輪動」的機會,你就要在行業最慘澹的時候,堅持定投,至少一年以上,忍受收益率大幅落後於其他人的苦悶,每天念叨「天將降大任於斯,必先苦其心志……」

而且,不是所有輪動的行業都有成長性,像大宗商品一類的周期性行業,通常是終點又回到起點,投了十年你才發覺。

此外,行業指數更適合一筆錢整投兩到三年的完整景氣周期,前提是你要對經濟周期的理解非常到位。

高收益不容易,相比而言,風格策略主題類指數基金就好把握一些,實際上是對寬基指數基金的一些「增強和優化」。

比如風格型,「滬深300成長指數」是用「成長因子」(主要財務指標的增長率),在300個股票中選出前100名組合一個新指數;「滬深300價值指數」,就是用「價值因子」(股息率、市凈率、市盈率等)選出前100名。

比如策略型主題型:「中證紅利指數」是選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的前100隻股票;「基本面50指數」是從「營業收入、現金流、凈資產、分紅」四個指標選出規模最大的50家公司;「中證養老指數」是從酒店旅遊、文化傳媒、醫藥衛生、人壽保險等養老相關行業各選一家龍頭公司組合成指數……

這些指數都是在滬深300、中證500的基礎上,利用財務指標和其他指標,自動選出一些股票,組合成一個指數,相當於一個「指數增強基金」,它投資難度在寬基指數定投和行業定投之間,收益也在兩者之間。

如果你特別看好某一個主題,或某一類增長模型,就可以選這類指數對應的基金。

5/6、附加題:如果我想投收益更高的主動型基金,該怎麼選?


選擇主動型基金做定投,主要是看基金經理。

一看這個基金經理的從業經驗。

投資這個行業,年齡是個寶,經過一輪七八年的牛熊周期,你才知道有哪些必踩的坑;經過兩輪牛熊周期,你的投資經驗才能升華。很多年輕的基金經理收益很高,那是因為他沒踩過坑。而投資這件事,該踩的坑,一個都不會少,晚踩不如早踩。除非你想陪他一起踩。

二看這個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如果一個管理的太多那就有問題。

三看該基金歷史上在極端行情中的表現。

主要看下跌的時候他是否有足夠的抗跌性,如果有的話,說明該基金經理的風險意識很強,非常適合長期投資。相反,很多基金經理的的業績很好,是因為在牛市中採取了非常激進的做法。

6/6、劃重點


最後用一個比方來總結一下這幾類股票型基金:

買基金就好像找輔導機構給你開小灶。

主動型基金就好像是某輔導機構自己出的輔導材料,100個輔導機構,有100種輔導材料;指數型基金就好像是一個出版社出版的各種權威的輔導書,可以用於所有的輔導機構。

寬基指數基金就是全科通用輔導書,行業指數基金就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專科輔導書。

指數增強型基金就是輔導機構的老師拿到輔導書之後,再在上面添一些自己出的題,去掉一些太老的題目。

上證50和滬深300就是名師編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一類通用權威教輔,中證500就是偏重冷門題難題怪題或猜題押題的教輔。

風格主題策略型基金就好像是針對某一個專項,比如閱讀理解背單詞應用題等專項輔導材料。

首發於「思想鋼印(ID:sxgy9999)」微信公眾號,講述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TtWKW4BMH2_cNUgcr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