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爆料美籍華人演奏家蔣逸文在朋友圈留言罵中國人是「豬」。消息曝光後,招致一片痛斥,其國內任職單位——天津茱莉亞學院也火速發出解聘書。
從公開履歷看,蔣逸文的藝術人生可算輝煌,還曾斬獲蒙特婁國際比賽大獎,作品特點也是飽含東方色彩與民族風情,曾改編的弦樂四重奏中,便有《二泉映月》等經典。
很難想像,上述粗鄙之言竟出自這位飽受東方文化薰陶的藝術人之口。猶記傅雷在家書中這樣寄語兒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第三做音樂家。」何為做人?簡單說,便是待人要尊重,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以此標準審視這位音樂大咖,恐怕差之甚遠,只讓人嗅出種族主義的惡臭。讓這樣的人來當老師,又將給年輕人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
事實上,像蔣逸文這樣「放下筷子罵娘」的人還不少。遠的不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讓一些魑魅魍魎現出了原形。比如,有回國人員對種種檢測程序滿腹牢騷,甚至嫌棄速度慢就扯嗓子大罵「我歐洲回來的就這待遇」;有的身體誠實地跑到方艙醫院治療,嘴上卻不憚以最壞惡意攻擊「這就是集中營」……總之,似乎沾過「洋土地」後他們就「高人一等」了。
左一為蔣逸文
人有人格,國有國格。今日之中國,是世界之中國,我們始終敞開著大門,但尊重中國、遵守法律是起碼的原則。如果一方面覬覦中國的機會,盡享發展的紅利,另一方面卻不肯放下傲慢與偏見,甚至花式侮辱中國人,那麼我們只能對這些「吃飯砸鍋黨」說一聲:走好,不送!當然,我們也不必把他們的嚼舌根當回事,更不能讓這些噪音雜音亂了自己的心緒。走好自己的路,一心一意謀發展,到時候一個經濟更加繁榮、治理更加高效、法治更加完善、人民更加知禮的中國就是最有力的回擊。
魯迅在《阿Q正傳》里曾一針見血諷刺那種可笑的優越感:不管自己多慘澹,總能忽略一切客觀條件,發掘出自認為高人一等的東西,從而理直氣壯地去鄙夷。這些「吃飯砸鍋黨」,自己骨頭軟,還如阿Q那樣洋洋自得,悲乎哉?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