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最傑出的女聲樂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蔣英,她的家庭背景十分顯赫,著名的軍事理論家和教育家蔣百里正是她的父親,母親是佐藤屋登, 中文名叫蔣佐梅,一直從事醫護工作,曾對抗戰的勝利做出過突出貢獻。
而表哥徐志摩曾任北京大學的教授,表弟金庸更是武俠小說之父,丈夫錢學森是中國航天和飛彈之父。一家人可謂人才濟濟,為了新中國的發展都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成為了千古絕唱。
民國才女蔣英的傳奇音樂生涯
1919年是一個群星閃爍的年份,她生而與眾不同、氣質過人,有過人一等的音樂天賦,她在1943年的魯辰萬國音樂年會上成為第一個得到女高音冠軍的東亞人,她,就是蔣英。
作為一屆人師,蔣英在自己40餘年的音樂教學生涯中,堅持「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的中華古訓,嘔心瀝血培養了26名學生,其中大半都已經在中國或國際舞台上取得驕人的成績,著名的音樂學家縛海靜、祝愛蘭、姜詠等人都是受她指點才一步步走向國際舞台。
蔣英雖然一生沒有過自己的原創作品,但卻著有《西歐聲樂藝術發展史》、《蕭邦傳》、《舒曼傳》等合譯,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也是高的驚人,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父親蔣百里的支持,因為父親送的第一架鋼琴,讓她正式走上了音樂的道路……
從軍事到音樂再到武俠著作,一家人文武兼備
蔣英的父親蔣百里,或許大家都認為他是一代名將,但是他小時候乃是一介書生,且書讀百家,還了解東西方音樂。
正是父親蔣百里有著對音樂的愛好才促使蔣英進入音樂王國,她從小就有機會享受家庭音樂氛圍的薰陶,父親曾說:「小時候只有用貝多芬的曲子哼唱,寶貝女兒才會安心睡覺!」
蔣英的兩位表兄弟,同樣是文壇里的兩位泰斗。
蔣英比金庸年長5歲但在生活中並沒有違和感,在蔣英1947年回國後的第一場音樂會時,金庸激動地稱讚表姐:「姐姐音量很大,一發音聲震屋瓦,在我國的女高音中的確是很少有的……」金庸曾在場下帶頭鼓掌,可見關係的親密。
徐志摩和蔣英,一個是金庸表哥一個是表姐,金庸也就是徐志摩的親表姑弟,三個人的關係很不錯,金庸曾多次表示敬佩表哥徐志摩,當徐志摩晚年真正「匆匆的走了後」,金庸還和愛妻懷著肅穆的心情為已故的表哥題書「詩人徐志摩」,落款為「表弟金庸」,蔣英也同樣傷心至極。
新婚二人相濡以沫堅守愛情的承諾
蔣英和錢學森有著金玉良緣,蔣英的父親蔣百里曾把蔣英過繼給自己的早年密友錢均甫,也就是錢學森的父親,二人曾一度以「兄妹」相稱。
但後來經過商議,年輕的蔣英還是最後回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後來雙方家長進行了指婚,因為二人原本就互相敬佩愛慕,最終果然名正言順的成為了夫妻。
1947年剛結完婚,蔣英就在音樂上有了一定建樹。
而錢學森毫不遜色,雖然此時身在美國,骨子卻一直存在報國心,一心想掌握火箭動力和飛彈研製的核心技術後快速回國,想讓自己國家的人民有尊嚴有骨氣的活著,更想讓自己國家的國防事業和航天事業更上一層樓,只是,當時的中華大地正被熊熊的戰火燃燒著。
似乎只差一個機會,終於在1949年,錢學森等到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好消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當這個消息傳到他的耳邊時,他竟淚流滿面,立刻放棄一切在美利益,毅然準備回國。
不料卻被美國人囚禁了整整5年,直到1955年才真正回到祖國的懷抱。
期間錢學森曾對妻子說:「這裡實在是太危險了,你帶著孩子先回國,我隨後就到!」而蔣英卻執意要一起同甘共苦,共同面對危險,陪著老公在美國軍方的黑暗勢力壓力下整整5年,殊不知,這只是開始,這一陪就是一輩子。
回國後的孤獨歲月更考驗蔣英的堅守
不遠萬里的從美國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後並沒有讓二人過上平凡人一樣的安詳小日子,因為他卓爾不群,錢學森心懷壯志,回國後的他發現神州大地百廢待興,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業,常言道「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永遠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個人就是妻子蔣英。
眾所周知,我國的飛彈研製設計屬於最高的軍事機密,有時候突然下來的任務甚至無法與家人告別,就常常像「人間蒸發」一樣渺無音訊,不過蔣英冰雪聰明,對於老公的工作也略知一二,心裡早已經猜出七八分,有著較高的政治覺悟,知道哪些該問哪些不應該知道,所以自己就默默的付出,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
但是在她靚麗的光環下往往也藏著一顆脆弱的心,她也就只是一個女人啊,自己總是一個人在家,他也會挂念自己的丈夫啊,一個女人究竟能有多大的勇氣和毅力才能克服種種困難,默默的撐起一個家?她,做到了。
甚至有一次自己實在受不了竟然跑到國防辦公室去嚎啕大哭的「尋夫」,哭著問眾人:「我丈夫錢學森到底去哪裡了?」其實他心裡明白自己是找不回丈夫的,她只是把自己積蓄已久的情感抒發出來,哭完後又默默的回家照顧孩子,撐起這個家。
她心裡更明白,既然自己不能為國家做驚天動地的事,就更不能打擾丈夫報效祖國。更令人值得敬仰的是丈夫果然沒有辜負妻子的厚望,自己成功帶領團隊研製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顆人造衛星,為了祖國的建設和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
經歷過中年的孤獨後使她晚年更是淡泊名利
丈夫是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蔣英,心中卻無任何帶有驕傲的波瀾,待丈夫功成名就後,本來可以享受最上層的物資保障、本來可以去將軍樓住最好的房子、本來可以……但是卻被她一一拒絕。
生活中就像最普通的老人家,夫婦一直守在那個已經住了40多年的老房子裡面,素樸而又絲毫不失溫馨。二人在生活中的種種細節更是無不流露出對彼此的愛,每次二老飯後散步時,總是錢老在前,蔣老在後,一聲不吭的走好自己每一步。
晚年的二人內心世界更是絲毫不輸於年輕人,平時的話語中錢老的幽默更是深深的吸引著蔣英,當錢老得知自己獲得了香港的科研獎勵後卻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出席,他就安排妻兒代替自己領獎。他就打趣的問蔣英:「獎金你領吧,獎狀就讓兒子領,行嗎?」蔣英表示同意,錢老滿意的點頭說:「錢歸你,獎(蔣)歸我」。
每次他都能逗得一家人哈哈大笑。得到這次的百萬獎金後,二老還是一如既往的捐了出去,在他們心中,永遠有比自己更需要這筆錢的人,像在這種大是大非上,二老的意識品質總是高度一致,也更是有了這種相似的價值觀才促成了種堅不可摧的永恆愛情。
從兩小無猜到相濡以沫,愛是長久忍耐、是不離不棄、是信任彼此。正是有了這些才有了二人62年如磐石般的愛情。
勢均力敵的愛情,才能有一種因為十分匹配才能達到的一種微妙平衡,這種平衡不是雙方的互相內耗,而是需要雙方將最大的付出投入給自己事業,而不是愛情,不是因為不配,而是不需要。愛情在不同的階段里,有著不同的使命,更扮演著不同角色。唯有此種平衡,愛情方能成就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