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有通「一善碑」,字字珠璣顯神威

2019-07-25     老家許昌

禹州有通「一善碑」,字字珠璣顯神威!‖老家許昌

文·圖‖張延偉

在禹州市無梁鎮白馬寺村西一處廢棄打麥場東側的牆壁上,鑲砌有一通高約0.8米、寬有0.4米的普通青石碑,上面陰刻著「勒令一善干罡戊已之位」幾個遒勁有力的正楷大字。據附近上年齡的村民介紹,石碑至少已經存在200多年了,但它到底作何用途,上面的字有什麼特殊含義,現在卻很少有人留意,更沒人能說得清了。

這通石碑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致,我嘗試著從字面上對它作以詮釋的同時,又向村裡熟識風水之術的水全叔請教,居然發現寥寥十數字,卻蘊含著易經、五行、道教、陰陽八卦、天干地支、心理學等極其豐富的信息量。

「勒令」,古時多用於道家的符咒,除了用毛筆蘸硃砂在黃表紙上畫符時將這兩個字誇張地變形寫在開頭,用符念咒結束後一般加句「急急如律令」,意即以命令方式要求某某(多指鬼神)幹什麼事,須依照所敕律令快快進行。

「一善」是什麼?古人常請德高望重、正直善良之人在桃木板或青石板上書寫「一善」二字,然後釘在自家牆壁最顯眼處,名曰「一善牌」,說是「一善惡消」,由此鄰里和睦、納吉迎福。

再說「干罡戊己」。

最早使用「干」字的典籍是《易經》,「干」本身是八卦之一,代表天,常和「坤」字放在一起,象徵天地、陰陽等;而「罡」是古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在道教里指剛勁之氣,「干罡」,當指上天之剛勁之氣。

「戊己」應是天干地支內容,古代以十干配五方,「戊」配「己」和「乙」,並無「戊已」之說,所以碑上的「戊已」當屬「戊己」之誤。而戊己屬中央,於五行屬土,因而往往以「戊己」代稱土。

「干罡戊己」連在一起,當指天地正氣之意。所以古人凡遇門戶相衝、邪祟煞氣入侵,即用青石一塊,朱(砂)書「干罡戊己」四字鎮之。無論「一善」還是「干罡戊己」,都和現在人們仍使用「泰山石敢當」來化煞防沖的道理一樣。

倒是最末的「之位」二字含有虔誠恭敬的意思,乍一看似和「勒令」有些矛盾,既是命令,自談不上虔敬。不過,道家施用符咒當然也常有求於主神的時候,須畢恭畢敬低頭「勞請」。此碑提及的「一善」和「干罡戊己」均代表著天地間的浩然正氣,絕對是人們心目中的主神,自然冒犯不得。篆刻及立碑之人事先必定也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這才有了「勒令……之位」這樣看似矛盾卻又一語雙關的碑文。

所謂「一善報百福」,百事善為先,這通石碑的核心內容集中在一個「善」字上,是名副其實的「一善碑」。打麥場是人群集聚之處,五穀又是人生存的根本;立碑的這堵牆正對著西面一條山嶺,下面則是先前村中寧家大戶的祖宅,所以我猜測,寧家祖先把「一善碑」立在這裡,既把它當作祛邪避煞的符咒和鎮物,又有把善行和糧食一樣看作立足生存的根本,警示當下並教導後世子孫向善而生、向善而行的意思,或許在主人眼裡,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祛禍辟邪、納祥迎福、富貴平安。

在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承中,始終不乏教人向善的論述。凝聚著先人智慧的結晶、被譽為破解宇宙人生密碼寶典的《易經》,其實始終都在詮釋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另外像「夫積善者,天賜綿壽,壽終正寢。寢延餘蔭,澤被子孫;然累惡者,天奪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殃及後世。」「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無論典籍記載還是鄉間俚語,凡此種種,無不說明人的品德修養和主觀努力可以促使事物發生變化,只要我們在有生之年努力修身、盡心行善、踐行仁道,凡事力求合理,又能加強自律,自會「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北宋時有個叫葛繁的,堅持每天做好事,後來官至太守。有人請教他如何做到「日行一善」的,葛繁謙虛地說:「也沒什麼特別的,我每天行善事,或四五條,或至一二十條。到現在為止四十年,無一日虛度。」別人更加好奇:「怎麼來做善事呢?」葛繁就指著旁邊的板凳說:「比如這裡有條板凳,倒在地上妨礙人走路,我就彎腰把它扶正放好,即是一善;如果有人口渴,給他倒一杯水,也是利人的事。這些細微的語言動作,都能對他人有利,而且上至卿相、下至乞丐都可以這樣去做。久而久之,利益他人的力量就越來越大了。」後來葛繁得以高壽且無疾而終,子孫富貴不絕。

水全叔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戶人家,眼見父母年邁,欲請風水先生提前為父母選擇一處「百年之後」的好塋地,於是主人便領著風水先生往村南自家地里去踏勘。當時正值麥收杏黃時節,當他們行至離主人家地不遠時,主人突然停住腳步說:「先生,咱們別往南走了,先到村西地里看看吧。」風水先生奇怪地問:「為啥?」主人說:「我家村南地里有幾棵杏樹,樹上有一窩斑鳩,你看那邊斑鳩亂飛,怕是有淘氣的孩子在偷摘杏呢。咱們這突然過去,若是孩子們受到驚嚇,從樹上掉下來摔著了可咋辦?」風水先生聽罷,把手中的羅盤一合,放入褡褳,向主人抱拳施禮:「掌柜的,您家這墳地不用看了,對您來說到處都是風水寶地,將來令尊令堂無論埋到哪,都必定子孫富貴,賢達多福!」

一善染心,萬劫不朽;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善念只要深入一個人的心中,哪怕經歷萬次災難也不會磨滅。從葛繁和上面故事中怕驚嚇孩子而繞道的主人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善事好事就在舉手投足之間。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樂作好事、益事、善事的人更是不勝枚舉。當然,受多種客觀因素影響,我們絕不苛求哪個人必須每天去做善事,但只要持之以恆地心存善念、始終保持一顆善心做人行事,同樣能夠善行一生。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向善而生、向善而行,如此,這世界一定會更加和諧和美好。

【作者簡介】張延偉,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許昌市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禹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NgoN2wB8g2yegNDfc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