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申請破產:錯過了拼多多,難再有拼多多

2020-03-31     中國商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近日,淘集集主體運營公司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新增一條破產重整信息,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均為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信息顯示,該公司主動申請「破產」。誰也無法料到,曾經的社交電商「黑馬」隕落的速度竟然如此之快。

短暫的繁榮

2018年8月,淘集集正式上線,定位為「拼團App」,從業務上看,其主打低價獲客,發力下沉市場,整體風格類似於拼多多。

淘集集App介面,圖片來源:淘集集官方

「錯過了拼多多,不能再錯過淘集集」,這句話挑動了不少投資人的神經。確實,錯過拼多多他們有太多遺憾。於是,一時間給淘集集「送錢」的機構數不勝數。上線當年的10月1日,淘集集就獲得4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達到2.47億美元。

直到去年5月,淘集集的發展都可以算是十分順利,其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甚至表示,由於入駐商家較多,導致審核較慢。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報告,上線九個月後,淘集集的月活用戶超過了4000萬,與拼多多的用戶重合度高達55%。

去年6月,淘集集估值一度達到8億美元。

「儘管成立不足一年,但淘集集目前用戶量已經突破1億,在過去的一個月里還曾連續霸占蘋果應用商店前五名。但是對我們自己而言,這依然不夠快,2019年下半年淘集集還將繼續提速,加速進軍下沉市場。」去年7月淘集集CEO張正平曾表示。

然而,這種商戶排隊入駐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僅幾個月後,淘集集就因拖欠商戶貨款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不少商家來到淘集集辦公地點討要貨款,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淘集集開始出現危機,圖片來源:淘集集官方

危機持續發酵

雖然淘集集當時否認鬧事人員系平台商家,但是半個月後張正平就對外致歉,承認公司資金流斷裂,表示「公司當前餘款三到六個月後平均落到大伙兒身上不足以抵扣1%的貨款。」

為了解決供應商貨款問題,淘集集提出了「債轉股」方案,希望與商戶簽訂《債權重組協議》,同時也在尋求新的投資方,通過併購重組來化解危機。去年10月16日,淘集集宣布,主要經營模式由商家入駐模式調整為合伙人自營模式,現有主要供應商轉為淘集集股東合伙人,「與淘集集同榮辱共進退」。

根據重組協議的內容,簽約後,商戶將與淘集集緊緊綁定在一起。顯然,這一做法難以得到商戶的支持。但是,淘集集方面稱,只有平台簽約率超過51%,投資方才會投資淘集集。為了能順利拿到貨款,不少商戶不得不簽約。

去年10月23日,淘集集表示,供應商債權人完成了51%債務重組協議簽訂。五天後淘集集就稱,已經收到投資方書面TS,簽訂投資意向書,「當前併購重組進展順利,公司及平台運營穩定」,然而商家對此並不買帳。去年11月中旬,仍有有不少商家前往淘集集「鬧事」。當月19日,淘集集方面表示,公司一切都在正常運營。

淘集集員工備戰「雙12」,圖片來源:淘集集官方

去年12月3日,淘集集表示,融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與國內大型集團順利簽署股權投資協議,目前處於等待打款階段。

不過,淘集集最終也沒能等來救命稻草。在上述消息發布後不到一周,淘集集就稱,資金未能如期到帳,併購重組失敗,將尋求破產清算或者破產重整。其表示,在2019年國慶節左右開始與兩位潛在投資人溝通,分別是投資人A和B,「投資人A一直積極跟進項目,只是在接觸深了以後發現,來滬的供應商鬧得太兇,投資人A擔心群體事件在投資後依然持續發酵,所以需要觀察一下情況。」投資人B雖然簽署了投資協議,也接管了公司的財務、法務工作,並收走了所有公章和銀行密鑰,但是在打款時間上多次延期,超出了公司能承受的最後時間期限。

去年12月9日,張正平通過淘集集官方微博表示,從去年10月開始,淘集集歷經了兩個月的併購重組最終宣告失敗,接下來將尋求破產清算或者破產重整。但是從那之後再也沒有任何消息,直到此次申請「破產」,淘集集才出現在公眾視線。

失敗的根源

據了解,在擔任淘集集CEO之前,張正平曾在寶尊電商任職,在其旗下品牌尾貨特賣平台賣客瘋任CEO。當時的寶尊電商是我國較為著名的電商代運營公司。賣客瘋於2014年成立,經營策略也是主打低價,尾貨和瑕疵品折扣都控制在三折以內,而其他成熟的電商平台一般只能做到三折起售。

與淘集集一樣,賣客瘋也是高開低走。自正式上線以來,賣客瘋就取得了每月增加收益超過200萬元的好成績。但是依靠「燒錢」來經營,顯然難以為繼。2015年賣客瘋的GMV(成交總額)達到2.1億元,但是虧損卻達到5450萬元。2017年,賣客瘋關停。

市場普遍認為,淘集集失敗的源頭也在於激進地「燒錢」。事實上,從上線開始,淘集集就開啟了瘋狂的補貼模式,「燒錢」換客流。比如在低線城市,其會通過手推車掃碼註冊送錢的方式推廣,也會讓夫妻老婆店的店主推廣,拉到新用戶店主可拿到其前三單佣金。「低價商品+紅包返現」是其常用的留客手段,「10元五件、1元拼團、虧本上新」成為了平台非常醒目的口號。

可見,張正平從賣客瘋的失敗中並沒有吸取足夠的經驗。在無節制地「燒錢「獲客時,淘集集沒有把握住商家、平台和消費者之間微妙的平衡關係,資金鍊很快就出現問題,導致商家擠兌退款,從而發酵成一場致命危機。

但是也有人認為,「燒錢」並非導致淘集集失敗的根源,許多電商平台是以「燒錢」起家,最終不僅沒有倒下,反而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愈加壯大。淘集集失敗的源頭在於入場時機不對。

2018年,社交電商平台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競爭幾近殘酷,而在商業模式上卻難有創新,只能依靠補貼來獲取客戶,這是每個平台都避免不了的。拼多多的崛起是一個奇蹟,對於投資人而言,錯過了拼多多可能再難以遇到下一個,寄希望於從類似平台上找補回來,但很多情況下是徒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LESMXEBiuFnsJQVK5xO.html














李國慶奪權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