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打假博主「賞金獵人灰燼」和「大娃」稱,他們在千萬粉絲網紅「東北雨姐」直播間購買了紅薯粉條並送檢;檢測報告顯示樣品中未檢出紅薯成分,而檢出了木薯成分。9月20日,他們與「東北雨姐」團隊發生了言語和肢體衝突。
具體的衝突經過,雙方各執一詞;不過對於廣大消費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東北雨姐」直播間售賣的紅薯粉條到底有沒有問題。
@賞金獵人灰燼、@大娃 視頻截圖
配料表造假疑雲
對於粉條的成分,打假博主提供的報告、生產廠家的說法、產品配料表各有不同。
包裝顯示這款產品的配料表為:紅薯澱粉、飲用水、食用明礬。
打假博主出示的報告顯示,產品中檢出了木薯基因,未檢出紅薯基因。
鳳凰網科技的電話訪問中,粉條的生產商回應說摻了木薯澱粉,但不可能沒有紅薯澱粉。
目前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市場監管局已經介入調查,但尚未發布官方調查結果。
打假博主發布的檢驗報告| 微博 @賞金獵人灰燼
且不說生產商的說法與博主出示的報告不一致, 就算真如廠家所說, 是紅薯摻木薯澱粉,就沒事嗎?
添加了木薯澱粉而不在配料表中標註,涉及摻假、欺詐,違反了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多項法律。
根據國家《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中的規定,食品配料都應在配料表中按添加量降序排列標明。有在配料表中不用標明的成分(如下)。但是此次案例里的木薯澱粉並不包括在其中。
哪些成分不需要標註
1. 食品添加劑含有的輔料不在終產品中發揮功能作用時,不需要在配料表中標示。例:飲料中食用香精含有的溶劑。
2. 加工助劑:為輔助加工使用,在成品中沒有或只有極少量殘留。例:作為過濾助劑的硅藻土。
3. 在終產品中已經失去活力的酶製劑。例:在麵包麵糰中添加的酶製劑,烘焙後會失活。
大意了
也沒人告訴我造假能檢出來啊?
該粉條的生產商在接受鳳凰科技採訪中說:「我今天看到了(新聞),那玩意不現實,能檢測木薯和紅薯,還能分得清?」
其實,檢驗手段並不複雜,就是高中生物學過的PCR (聚合酶鏈式反應)。(看到這裡,高中的朋友們可能汗流浹背了。別慌,果殼不考。)
不管是紅薯還是木薯原料,做成粉條後,它們的 DNA(片段)也都還會殘留在粉條里,且二者基因特徵不同。
如果要檢測是否含紅薯,需要準備會跟紅薯特徵片段相結合的「引物」;引物會結合紅薯DNA,通過PCR大量複製,直到被檢測出來。
如果一個樣品中不含紅薯,紅薯檢測的引物就找不到目標DNA,在PCR中也就不會有DNA被複製了。
紅薯、木薯檢測中會用到不同的PCR引物 | 《食用澱粉植物源成分鑑定方法》
PCR檢測技術很靈敏,即使樣品中只含有百分之零點幾的目標成分,也可以檢測出來。對於粉條或熟食這樣煮熟過的樣本也可以拿捏。
不過它也有缺點,就是一次只能檢測一種目標DNA,紅薯、木薯的檢測是要分開進行的。PCR在植物源、動物源檢測中通常也只用於定性而非定量, 檢測報告就是檢出/未檢出,而不是具體的含量。
打假博主發布的檢驗報告| 微博 @賞金獵人灰燼
大家可能還能回想起,不少新聞揭露火鍋、烤串用鴨肉冒充牛羊肉。檢測肉製品的動物源也是使用PCR檢測技術。
去年九月,巴奴集團旗下的超島火鍋被曝光門店使用的高鈣羊肉卷檢出鴨肉成分。巴奴集團將門店樣品送檢,檢測結果證實了羊肉卷含有鴨肉。北京市朝陽區市監局對其處以罰款42萬元,沒收違法所得2萬元。
圖源|微信公眾號@巴奴毛肚火鍋
為什麼造假?還不是為了錢啊
其實,用木薯粉條冒充紅薯粉條的造假事件不是第一次被發現了。早在2022年的3·15晚會上,央視就曝光了禹州多家粉條生產廠商用木薯澱粉加少量玉米澱粉製作「紅薯粉條」。只是那一屆晚會還有更離譜的「土坑酸菜」,所以大家的印象可能不深。
央視網快看視頻截圖
當時央視報道,木薯澱粉的價格為每斤不到2元,紅薯澱粉的價格每斤大約4元,價格相差一倍還多。
我們生活中或許很少直接吃木薯,但木薯澱粉很多見: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就是以木薯澱粉為主要原料。有些朋友看到生木薯有毒,擔心木薯粉條是不是毒粉條。其實不用擔心,在製作木薯澱粉的過程中,浸泡、加熱、風乾等多道工序已經去除了木薯中的毒素。在營養方面,木薯粉條和紅薯粉條雖然在口感上略有不同,但都是以澱粉為主的食品,營養價值很接近。
「網紅」名氣不是質量背書
「網紅」名氣,並不能作為產品質量的背書。一個人拿著一件產品滔滔不絕地講上好幾分鐘,並不意味著他們對產品有了解和把關。不少網紅團隊建立倉促,少有審核商品的專業人士,或者乾脆就故意打擦邊球,三隻羊的「香港美誠月餅「事件猶在眼前。
沃爾瑪、盒馬這樣的大型連鎖超市相對更加靠譜。他們有專門的團隊或與第三方合作對供應商進行審核檢驗,審核內容包括供應商證照、商品檢測報告、工廠質量管理體系等,「翻車」的機率比某些網紅團隊小得多。
話說回來,商品質量把關,並不能百分百依賴銷售鏈條上的審核,更不能靠消費者的一雙慧眼。生產廠家遵紀守法、相關部門嚴格監督,同樣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 BBC,(2013), Food testing, how is it done?
[4] Perestam, A. T., Fujisaki, K. K., Nava, O., & Hellberg, R. S. (2017). Comparison of real-time PCR and ELISA-based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beef and pork in processed meat products. Food Control, 71, 346–352. https://doi.org/10.1016/j.foodcont.2016.07.017
[5] SN/T 5522.1-2023《食用澱粉植物源成分鑑別方法 實時螢光PCR法 第1部分:紅薯澱粉》
[6] SN/T 5522.2-2023 《食用澱粉植物源成分鑑別方法 實時螢光PCR法 第2部分:木薯澱粉》
[7] 視頻截圖: https://b23.tv/L4XOLTF 《315晚會曝光!名特產禹州紅薯粉條竟為廉價木薯所做》
作者:一隻瓜
編輯:Luna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