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太重,暑熱夾雜,一個祛濕退熱的奇效良方,祛濕、退熱、消暑

2023-08-12     醫者榮耀

原標題:濕氣太重,暑熱夾雜,一個祛濕退熱的奇效良方,祛濕、退熱、消暑

在現代,人們幾乎都對濕氣太重表示深惡痛疾,雖然在尋找各種各樣的祛濕神器,但是如果從中醫里尋求攻略的話,就會發現會有很多中藥,有很多方劑,對於祛濕作用良好。說到祛濕的良方,清代名醫吳鞠通曾宗法葉天士治濕之法,創立一個方劑,堪稱經典,而且連吳鞠通自己都沒想到,他當時創立的這個方劑,在現代臨床中簡直不要太吃香。那麼,這個經典的去濕良方究竟是哪個呢?它就是三仁湯

按照中醫方劑命名的常規邏輯,這個三仁湯,肯定是由三種種仁類藥物組成的。不過,這個三仁湯雖然方中的確有三味種仁類中藥,但是卻不止三味中藥。三仁湯出自清代醫學家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全方由「杏仁五錢,飛滑石六錢,白通草二錢,白蔻仁二錢,竹葉二錢,厚朴二錢,生薏苡仁六錢,半夏五錢」等8味中藥組成。按照原方的煎服方法,是用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次服用一碗,每日三次。從原方的制方之意,不難看出,這個方藥劑量是剛好一天的量,可謂是藥量充足。

那麼,這個經典的三仁湯主要的作用是什麼呢?從全方的藥物組成來看,三仁湯主要具有「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的作用,適用於濕溫初起以及暑溫夾濕證。在臨床上,常以頭痛如裹,惡寒,身重疼痛,肢體倦怠,午後身熱,口乾不渴,或者渴不欲飲,痞悶脹滿,或脹或痛,納差泛惡,便溏不爽,小便短赤,面色淡黃等為主要症狀,舌脈上常以舌苔白膩,脈弦細而濡為特徵。在臨床使用的過程中,抓主證,抓病機,對證用藥,效如桴鼓。

對於三仁湯來說,它的配伍也是頗為奇妙的。全方以杏仁、蔻仁、薏仁為君藥,其中杏仁宣暢上焦肺氣,使氣化則濕亦化;蔻仁芳香化濕,行氣寬中,宣暢脾胃,轉樞中焦,振復運化水濕之機;薏仁利濕清熱健脾,疏導下焦,使濕熱從小便而去。全方三味君藥,杏仁開上,蔻仁暢中,薏仁滲下,且三仁分入三焦,宣發肺氣以開水源,燥濕化濁以復脾運,淡滲利濕以疏水道,堪稱奇妙。

三仁湯的三味君藥在全方占據絕對C位,而臣藥和佐藥就顯得弱化許多了。三仁湯中,以滑石、竹葉、通草為臣藥,三味甘寒淡滲,利濕清熱,疏導下焦,給邪出路;以半夏、厚朴為佐藥,其中半夏燥濕和胃、止嘔除痞,厚朴行氣化濕,二藥既能對噁心嘔吐有防治作用,又能使寒涼之品清熱而不礙濕。原方以甘瀾水煎煮,主要是取其味道甘淡、質輕靈動,有利於滲透濕熱,可不入君臣佐使,但卻頗具意義。

三仁湯的奇妙之處,在於全方所選用的中藥,大多為輕靈宣暢利竅之品,而且集芳香化濕、淡滲利濕、苦溫燥濕、宣展氣機諸法於一體,使上焦津氣暢行無阻,中焦水濕運化自如,下焦濕邪自有出路,堪稱妙不可言。不僅如此,三仁湯全方藥性平和,沒有溫燥辛散太過的弊端,且有宣上暢中滲下之功,上下分消之能,還寓啟上閘、開支河、導水下行之理,運用得當、方藥對證,氣暢濕行,暑解熱清,脾運復健,三焦通暢,諸證自除,真是一個治療濕溫濕重熱輕的奇效良方。

三仁湯雖然出自清代名醫吳鞠通,但是通過梳理歷代名醫的學術研究中發現,三仁湯其實淵藪於《臨證指南醫案》,也就是實際上是由清代名醫葉天士的理法方藥演化而來。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治療「舌白,頭脹,身痛,肢疼,胸悶,不食,溺阻」病症的時候,用藥為「飛滑石,杏仁,白蔻仁,大竹葉,炒半夏,白通草」;在治療「汗多身痛,自利,小溲全無,胸腹白疹」病症的時候,用藥為「苡仁、竹葉、白蔻仁、滑石、茯苓、川通草」。這樣兩個方劑合方,就構成了三仁湯(缺厚朴)。

三仁湯在臨床使用過程中,也需要根據病症的兼夾進行適當的加減化裁。一般來說,濕溫初起,衛分證未罷,且有惡寒症狀的,可以加藿香、香薷、佩蘭等中藥,來增強解表化濕;如果是濕重於熱,臨床見嘔吐噁心,脘腹痞悶較重,舌苔垢膩,可加蒼朮、石菖蒲、草果等中藥,來增加芳化燥濕;若熱重於濕,出現身熱口渴,滿悶,心煩嘔惡,或者汗出不解,繼而復熱,邪熱不甚深重的情況,可加連翹、黃芩、黃連等中藥,來增加清熱祛濕的效果;如果是熱盛濕阻,出現高熱,汗多,身重,面赤,口渴,心煩等症狀,可以去掉半夏、厚朴,加上生石膏、知母、蒼朮等中藥,來增加瀉火除濕的作用;如果是熱盛傷津,出現口渴,唇焦,苔黃而干、舌邊尖紅等情況,可去掉半夏、厚朴,加麥冬、天花粉等中藥,來增強生津止渴的作用。

對於三仁湯的用法,清代名醫吳鞠通提出了三禁,也就是「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雖然寥寥數語,但是卻暗藏玄機。自古就有濕家不可發汗,此處所說禁汗,主要是告誡後世醫家不要將濕溫初起的病症當成傷寒而使用辛溫發汗以解表,但不排除可以使用宣化表濕以解表,結合濕邪特點,使用輕清透達、芳香宣化,微以汗解,但切忌不要使用辛溫發汗。此處所說禁下,意在告誡後世不要將濕溫初起當做腑實證而急於攻下,誠如葉天士所說「下之宜輕」。此處所說禁潤,意在告誡後世醫家,切勿將濕溫誤作陰虛,而大用滋陰之藥,但到了濕溫後期化燥傷陰時,亦可用滋陰之法,但仍需記住,不要使用滋膩性太強的中藥,應當平緩徐徐潤之,猶如春風化雨一般「潤物細無聲」。

三仁湯自創立以來,雖然也才兩百多年,但是它在臨床上的應用卻超乎想像。現代藥理研究認為,三仁湯具有抗內毒素,調節胃的分泌功能,調節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變學[1];降血脂,調節胃腸運動,抗毒素,抗炎、增強免疫[2]等藥理作用。三仁湯雖然藥理研究還比較薄弱,但是它在臨床中的應用,堪稱牛耳。三仁湯在現代臨床中,可以用於治療濕溫,糜爛性胃炎,暑伏暴汗證、夏季盜汗證、手足心出汗證,心律失常,脊柱病術後非感染性發熱,腰椎術後非感染性發熱,水痘等疾病[1]。且在西醫疾病譜中,三仁湯主治疾病共涉及74個病種,以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最多;中醫疾病譜中,三仁湯被廣泛應用於中醫各種病證,涉及55個中醫病證,以氣血津液病證、肝膽病證、腎系病證和脾胃系病證為主[3]。

三仁湯的現代臨床應用可謂是十分強大,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醫者總結歸納當代中醫臨床中的妙用,發現三仁湯可用於治療流行性出血熱,胃腸型感冒,病毒感染髮燒,喘證,急性腸胃炎,急性腎炎,消渴,急性高山反應,不穩定型心絞痛,小兒低熱綜合徵,重症水痘,小兒濕疹,妊娠惡阻,膽道感染,泌尿繫結石,不安腿綜合徵,以及慢性扁桃體炎,滲出性中耳炎,化膿性鼻竇炎,梅核氣,陽痿,滑精,不射精,水疝,肺炎,肝炎,腎盂腎炎,盆腔炎,失眠,嘔吐,咳嗽,乳蛾,支飲(滲出性胸膜炎),癲疾(精神分裂症),腸癰,粘連性腸梗阻,血管性頭痛,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尿路感染,帶下等疾病[4]。

可能連吳鞠通也沒想到,他根據葉天士的治病傳承以及他自身的臨床經驗,創立的三仁湯在現代竟然如此受歡迎。而且現代臨床中不斷在拓展三仁湯的證治範圍,它不僅僅可以用於濕溫,暑溫,小兒風水,高熱,黃疸,泄瀉,不寐,耳聾,盜汗等疾病,現代臨床中的黃疸型肝炎,傷寒、副傷寒,慢性肺心病,急性胃腸炎,膽汁反流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膽囊炎,便秘,腎盂腎炎,急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慢性腎炎,濕痹,高山反應,產後發熱,水痘,嬰幼兒腹瀉,小兒外感發熱,小兒暑濕咳嗽,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白塞病,慢性唇炎,丘疹樣蕁麻疹,帶狀皰疹,痤瘡等疾病[5],均可在不脫離核心病機的情況下加減化裁。當然,三仁湯在現代臨床中的運用,還在繼續擴展,堪稱是一個「百變神方」。

參考文獻

[1]塗顯琴,朱軍璇,楊超,等.近10年三仁湯及其類方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12):2499-2500.

[2]暢洪昇.吳鞠通傳世名方[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

[3]陳彩麗.三仁湯證治規律研究[D].太原:山西中醫學院,2014:1-44.

[4]黃兆強,劉家華,黃孝周.近二十年三仁湯臨床應用概況[J].中醫文獻雜誌,2000,(3):44-46.

[5]李飛.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8cd726d5a23b5710609980fc0a281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