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能治頸椎病?聽聽專家怎麼說

2020-04-02     河青愛健康

隨著疫情的逐漸好轉,現在正是出去踏青、放風箏的好時節。放風箏能讓我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唐山市中醫醫院西院區康復醫學中心副主任萬金來介紹,放風箏可以防治頸椎病,但動作要科學。

放風箏雖好,但年齡超過60歲不要做

放風箏不僅可以緩解頸椎病,還可以調節心情。放風箏過程中,不停地牽拉奔走,還要仰首遠眺,這對於頸椎病、肩周炎都是很好的鍛鍊。人體頸椎有一個生理曲線,長期伏案,弧線發生改變,壓迫神經,而放風箏舉頭望天,對變形的頸椎進行矯正,自然有防治效果。

不過,萬金來強調,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放風箏。年齡超過60歲的老人不宜放風箏。放風箏時需要人前前後後不停移動,老年人在向後倒著走時容易摔跤、絆倒;高血壓病人也不宜放風箏。如果長時間做仰頭、身體後傾的動作會導致血壓不穩定,血壓出現忽高忽低,有可能引起腦梗或心梗等病。

注意姿勢,要頭向後仰、眼往遠看

萬金來提醒,放風箏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放風箏時需要挺胸抬頭,翹首舉目,左顧右盼。通過放風箏,可以保持頸部肌肉的張力,增加韌帶的彈性和椎關節的靈活性,改善骨質代謝,加強頸椎的代償功能,既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

其次,放風箏時,要眼望天空,頭向後仰,還可使頸項部的肌肉得到放鬆,有利於保持頸椎的生理弧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頸椎病的康復。

第三,放風箏時,因為要關注風箏的動向,眼睛要往遠處看,對習慣了看電腦和手機的「低頭族」來說,也有很好的調節眼睛的作用。而且放風箏的地方是在開闊之處,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李瑤 通訊員史愛華 丁小麗

編輯/夏惠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7l4O3EBiuFnsJQVQ6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