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財說
上海外灘12號,是一幢花崗岩壘砌成、有著濃濃的古希臘風格的建築,在外灘萬國建築群中頗為醒目,這裡曾是滙豐銀行大樓、上海市政府大樓,後為浦發銀行總部大樓之一。在浦發銀行2023年半年報中依然顯示銀行註冊和辦公地址為「上海市中山東一路 12 號」,半年報的封面用的也是這座極具古典風格的大樓。
據《全球財說》了解,沒有大張旗鼓,浦發銀行坐落在黃浦江畔新的總部大樓已落成使用,十餘個部門已陸續搬入,這座大樓與外灘12號的古樸典雅不同,新大樓強調的是理性、端莊與大氣,並在此基礎上體現出優雅與殷實的氣質,展示嶄新的現代金融辦公場景。
但奢華辦公大樓的背後,浦發銀行近年來的業績卻是差強人意。2023年上半年,該行歸母凈利潤大跌,跌幅居上市股份制行之首。此前,該行業績已經出現三連降。
在2023年半年報業績發布前後腳,在經過一系列消息傳言後,浦發銀行官宣該行董事長、行長雙雙辭任,證實了此前傳言消息。
9月8日晚間,浦發銀行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於9月7日收到董事長、執行董事鄭楊先生,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潘衛東先生的辭呈,辭任系工作調動原因,即日起生效。
對於此次人事變動,市場多有言論稱是因為經營不善,二人才被迫「下課」。入住新辦公大樓、換「新帥」,此前重要分支機構也進行了「換帥」,浦發銀行能否開啟新征程,重回過去的榮光?
營收凈利雙下滑
1992年8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籌建浦發銀行的申請,半年後,1993 年1月9日浦發銀行正式開業,現如今,浦發銀行已步入三十而立的階段。
根據半年報,該行不存在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第一大股東是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截至報告期末,上海國際集團與其控股子公司合併持有浦發銀行29.67%的股份。上海國資委是上海國際集團的唯一股東,是上海重要的國有投資運營平台,浦發銀行實質上仍屬於上海國資體系。
其曾經是首家實現在上交所上市的商業銀行,曾經是業內「對公之王」,地理位置優渥,紮根上海,背靠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可謂是根基深厚。但近年來業績表現卻實屬拉胯。
近三年業績持續下滑,2020年、2021年、2022年,浦發銀行分別實現營收1963.84億元、1909.82億元、1886.2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83.25億元、530.03億元、511.71億元。
今年上半年業績同比下滑幅度更大。2023上半年,浦發銀行實現營收912.3億,同比下滑7.52%;凈利潤231.28億,同比下滑23.32%。其中一季度,該行營收和凈利同比也為下降,分別同比下降3.85%和31.53%,第二季度更慘,凈利潤只有73.07億,同比下滑32.25%,環比下降超50%。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浦發銀行自2014年以來,首次單季度營收跌下百億。
9月7日,「2023年上海轄區上市公司集體接待日暨中報業績說明會」活動上,浦發銀行副行長兼董事會秘書謝偉回復投資者問題「公司的業績越做越差,什麼原因?」時表示,今年公司業績表現從外部因素來看,主要是受到資產重定價、市場利率下行、資本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從內部因素而言,公司仍處於業務結構調整的轉型期,主動壓縮了部分高收益業務,帶來了一定階段性收益缺口;同時客戶經營模式正在加快重塑,經營成效尚待顯現。此外,公司風險成本依舊較高,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壓力依舊較大,公司審慎性地加大了撥備計提。
注意到,浦發銀行今年上半年貸款增幅偏低,或是進行了壓控。上半年,該行本外幣貸款總額(含貼現) 為 49774.53 億元,比上年末增加 767.91 億元,增長1.57%。
數據顯示,信貸增速方面,6月末,上海市本外幣貸款餘額10.91萬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月末低1.1個百分點,比上年末高0.3個百分點。浦發銀行上半年貸款增長情況遠不及當地平均增長水平。
在當前內資銀行業息差水平總體下行背景下,該行貸款規模也提不上去,利息凈收入的下降則是必然。
上半年該行實現利息凈收入 604.28 億元,同比減少 82.53 億元,下降12.02%,降幅較大。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也未能實現補位,同樣在拖累營收水平,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139.62億元,同比下降8.63%。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中造成拖累的是銀行卡業務收入、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收入,尤其是託管及其他受託業務收入直接「腰斬」,二者此前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的「主力隊員」,上半年分別同比下滑4.04%和57.39%。
憂中有喜:資產質量有有所改善
上半年,浦發銀行曾經歷過「降薪」風波,雖然後來該行對此作出了澄清,但在半年報數據中,該行員工費用及應付職工薪酬均出現下降。
上半年,該行員工費用同比下降3.68%,應付職工薪酬同比大降超4成,該行半年報中解釋稱是因為「應付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餘額下降」。
資產質量方面有所改善,根據中報數據,浦發銀行的不良餘額743.02億比一季報的755.54億元減少了12.52億元;不良貸款率1.49%比一季報的1.52%下降3bps;撥備覆蓋率為170.45%比一季度的160.78%上升9.67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2.47%比一季度的2.44%上升3bps,重組貸款和逾期貸款也均下降。
但也只能說是改善,距離資產質量優秀水平還有差距,畢竟不良率在同類上市行中不算低,撥備率水平也屬於偏低。
去年儘管信用減值損失微增,較上年同期增加4.04億,不過貸款和墊款減值損失為 291.77 億元,同比下降 14.26%。
值得一提的是,浦發銀行信用卡及透支在半年內儘管貸款餘額下降,但不良貸款率上升,達2.49%,較半年前上升0.67個百分點。當前銀行業信用卡不良整體都在上升,為何這裡要特別提浦發銀行信用卡不良情況?這裡有個不得不說的往事。
時間線要拉回2017年,幾乎可以說2017年是浦發銀行開始走下坡路的元年。2017年,浦發銀行的資產總額8萬多億,和招行相當,還高於興業銀行,6年後,招行資產總額已經突破10萬億,興業銀行也趕超了浦發銀行,而浦發銀行還在8萬多億。
造成這種拉胯情形的根源是成都分行向空殼企業授信的窩案,該案件起先由一個匿名帖子在網絡傳播,起初浦發銀行還對此進行了否認,但隨著監管的介入,該案件最終被實錘。
2018年監管信息顯示,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則因違規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被四川銀監局罰款4.62億元,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1名部門負責人和1名支行行長分別被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警告及罰款。該案件對浦發影響深遠,不僅直接造成該行不良率急劇攀升,人事也發生大地震,時任浦發董事長吉曉輝退休,行長副行長也發生調動。
而空殼授信也影響了2017年浦發全行的業務開展。由於空殼授信採用的融資方式多為表外授信,按監管要求,表外授信需要還原成表內貸款,這一操作直接占用了全行全年大部分新增貸款額度,其他分行一度無款可放,影響全行公司業務的發展。
怎麼辦?該行的眾多挽救方案中,信用卡也成為關鍵一環。有心的人或許會發現,2017年浦發銀行的信用卡宣傳突然間遍地開花,數據顯示,浦發信用卡2015年新增發卡量,僅為363萬張,2017年爆髮式增長至1358 萬張。新發卡量的爆髮式增長,帶動其他關鍵指標激增,2017年浦發銀行流通卡量大增近60%,交易額更是暴增近80%,一舉突破萬億大關。當年信用卡為營業收入貢獻了約三分之一的力量。
可以說,2017年信用卡的暴增是形勢所迫的產物,2018年該行信用卡的增速就明顯放緩。其後在疫情、全球經濟下行等大環境影響,銀行業信用卡不良均在上行,信用卡發行隨之收緊,浦發銀行也不例外。
至2023年6月末,浦發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4981.59萬張,較2022年年底的5133.16萬張減少2.95%;信用卡貸款餘額4086.21億元,較2022年年末的4336.93億元減少5.78%;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01.81億元,較2022年年末的78.88億元增長29.07%;不良貸款率2.49%,較2022年年末的1.82%大幅提升0.67個百分點。
從上至下人事大變動
壓力當前,浦發銀行再次換帥。
9月8日晚,浦發銀行發布人事變動公告,董事長、行長等進行重大調整。公告稱,公司於9月7日收到董事長、執行董事鄭楊,副董事長、執行董事、行長潘衛東的辭呈。因工作調動原因,二人辭去在該行的相關職務。
同日發布的另一則公告顯示,浦發銀行於8日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第五十八次會議,會上全票表決通過了提名黨委書記張為忠、黨委副書記趙萬兵為公司董事候選人的議案,同時同意聘任康傑為浦發銀行副行長。在新任董事長任職前,由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副行長劉以研履行相關職責。
在接任浦發銀行掌舵人之前,張為忠一直在建行體系工作。
公開信息顯示,張為忠1967年出生,遼寧省大連市莊河石城鄉人。1993年從遼寧師範大學畢業後,在母校工作,先後任校長辦公室秘書科長兼法學講師、出版社辦公室主任。
1995年9月調入中國建設銀行大連市分行,先後任市場開發處科員、監察室副主任、監察室主任、辦公室主任、開發區分行行長。2008年8月任大連市分行總審計師。2011年11月任中國建設銀行內蒙古分行總審計師。2013年11月任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長、紀委書記。後兼任建設銀行公司業務總監和普惠金融事業部總經理。
實際上,在此次高管變陣之前,分行高管變動已經先行。
根據媒體消息,浦發總行零售業務部總助周曄調任上海分行副行長;上海分行副行長趙燦調任北京分行副行長;北京分行副行長洪偉任長沙分行行長;子公司現金管理部近期或也有人事變動。
9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貴州監管局披露批覆顯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貴州監管局核准錢惠軍浦發銀行貴陽分行行長的任職資格。去年該行貴陽分行前行長王興因嚴重違紀違法問題被進行了紀律審查,經貴州省監察委員會指定,畢節市監察委員會對王興進行了監察調查。
在息差持續收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背景下,浦發銀行從上至下的人員調整,能否推動銀行快速反轉逆襲?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