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農險迎成立以來最大增資,河南投資集團金融版圖再擴充

2023-11-18     全球財說

原標題:中原農險迎成立以來最大增資,河南投資集團金融版圖再擴充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財說

近兩年,保險行業低迷,在保費增長乏力、投資端表現不及預期的背景下,增資補血成了多數險企謀求業務發展、滿足償付能力標準的共同選擇。

近日,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原農險)籌謀半年之久的增資計劃獲批,成功引進兩家國有資本戰略投資者,股東數量增至20家,註冊資本增至40億元。

股東排名大洗牌

11月13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網站披露關於中原農險變更註冊資本的批覆,同意公司註冊資本由21.09億元變更為40億元。

中原農險表示後續將及時辦理工商變更等相關手續。

實際上,這並非公司第一次增資擴股,卻是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增資。

早在2017年中原農險就曾發布變更註冊資本公告,稱計劃在11億股股份基礎上新增19億股,增資後總股本達30億股,不過彼時因增資對象華夏國鼎不符合股東資質,最後增資計劃不了了之。後又於2018年5月,再次發布增資公告,依舊計劃將總股本提升至30億股。不同的是,增資主體中剔除了華夏國鼎,然卻不知為何,仍未能如願。

直至2019年11月,公司修改增資方案,新增股份數量由19億股縮減為10.09億股,才成功完成第一次增資擴股。註冊資本由11億元增至21.09億元,並實現了混合所有制改革。

時隔四年,公司基於進一步提升承保能力、風險防範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立足經營發展的需要,進行了成立以來的第二次增資,將註冊資本提升至40億元。

公司於4月27日召開2022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增加中原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的議案》。稱擬在原21.09億股股份的基礎上,新增18.91億股,總股份增至40億股。

擬增資的股份由新股東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河南投資集團)和河南農開產業基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河南農開產業基金)兩家公司認購。

其中,河南投資集團出資約14.46億元,認購約12.05億股,河南農開產業基金出資8.23億元,認購6.86億股。本次增資擴股的認購款全部以現金方式出資。

增資後,中原農險股權結構發生轉變,公司股東數量增至20家。新增股東河南投資集團和河南農開產業基金分別持股30.126%和17.150%,分列前兩大股東。

因原有股東放棄參與增資,持股比例被稀釋。原第一大股東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股權排名由第一大股東降為第三,持股比例由29.872%降至15.750%。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排名由第二大股東滑至第四,持股比例由25.862%,降至13.636%。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農開產業基金為現有股東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此外,河南投資集團是中原農險現有股東漯河市郾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達95.9253%。說起來,漯河市郾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是今年2月,才通過「以物抵債」的形式取得中原農險1.422%股權。

從一致行動人角度來看,河南農開產業基金與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為32.9%,要高於河南投資集團與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30.876%。

而往往股權結構變化後,還會引發高層人事變動,相應的經營戰略調整等後續問題,中原農險下一步動作值得關注。

商業保險補充作用未顯

中原農險成立於2015年,是由河南省內17家國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的,是河南首家保險法人機構,是金融豫軍的重要成員。

成立8年來,公司經營較為平穩,成立第二年即實現盈利。不過其業務規模和經營機構建設有待提升。截至目前,公司僅有河南、內蒙古、黑龍江3家省級分公司,市級分公司、市級中心支公司相對較少,各9家。

近5年,中原農險實現營收15.61億元、17.16億元、18.93億元、22.64億元、36.52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16.79億元、24.42億元、25.30億元、29.57億元、42.35億元。同期,凈利為0.30億元、0.36億元、0.40億元、0.37億元、2.61億元。早前保險業務收入快速增長,並未拉動凈利增長。前期凈利有波動且增速較慢,直至去年凈利才突破億元大關。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3.75億元;凈利潤1.2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公司規模保費同比增速呈逐季度下滑趨勢,分別為89.11%、63.36%、33.63%。

同期,公司實現簽單保費53.12億元,簽單保費主要以直銷渠道為主,占比為88.37%,達46.94億元。

分險種來看,車險簽單保費占比僅7.49%,為3.98億元。非車險前五大險種的簽單保費占比62.77%,達33.74億元。

作為為數不多的專業性農險公司,中原農險踐行以政策性農業保險為基本,以商業保險為補充,以資本投資運用為手段的經營策略。

通常來說政策性農險僅能實現「保本微利」。而公司商業保險貌似還遠未起到「輔助」功能,尚面臨長期虧損難題。2019年和2020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商業保險險種中,有4款承保虧損。2021年則全部虧損。2022年也有三大險種出現承保虧損,虧損額合計為2.14億元,占當年凈利的8成。

前三季度,公司收益率指標表現欠佳。其中,累計實現凈資產收益率4.78%,總資產收益率1.45%,投資收益率0.85%,綜合投資收益率1.33%。

而根據公司披露的近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為3.16%,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為3.75%。顯而易見,公司前三季度累計投資收益率指標較近三年投資平均水平差距不小。在目前權益市場下,依靠第四季度大幅提升年度投資水平,恐難度不小。

從效益類指標來看,前三季度,公司綜合成本率偏高為95.40%。其中,綜合費用率為10.89%,綜合賠付率為84.51%。可見高賠付率是造成綜合成本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事實上,政策性農業保險不同於商業性農業保險,經營的項目或出售的保險產品其保險責任較廣泛且保險標的的損失機率較大,從而面臨賠付率較高,盈利難挑戰。

償付能力方面,公司較為充足,符合監管要求的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低於150%的要求。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均為215.26%,環比較第二季度上漲6.57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中原農險風險綜合評級較好,處於A類水準。不過最近兩個季度,風險綜合評級有所下滑。由2023年第一季度 AAA類,下降至第二季度的A類。而公司認為評級遭下調主要是由於流動風險模塊得分下降所致。

根據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公司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回溯偏差率為417.52%。而這一指標在第二季度表現為-415.56%,數據起伏波動較大。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8caa9c07155a4c463791182c358d181.html